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高等教育舆情报告 > 二舆情阶段性分析(第1页)

二舆情阶段性分析(第1页)

二、舆情阶段性分析

综合事件发展情况及报告截止日期,本专题以2017年11月20日至2017年12月1日为分析时段,利用百度指数等分析工具,并通过浏览新闻网站、社交平台等分析媒体观点和网民言论。专题首先对舆情发展过程中在每个关键节点起主导作用的报道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随后以该报道为区隔,将舆情分为6个阶段,分别从这6个阶段各自所在的时间段,抽取300条网民言论,共计1800条,并对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词频统计

利用图悦分析软件,分析各阶段所抽取评论中词语出现的频率。

2。情绪倾向判断

结合事件情况,以较为公认的喜、怒、哀、惧4种基本情绪进行分析统计。

3。态度倾向分析

以网友评论内容的态度倾向,分为正面、中立、负面。

(一)舆情潜伏期

11月22日,自家长微信群截图讨论部分孩子疑有被扎情况(资料显示为当日8时35分),至当晚21时虐童新闻被曝出,随即得到大规模扩散,事件发生突然,单就此事件而言,可以认为舆情潜伏期较短,舆情爆发属井喷式。但早在同年4月,就已经有《新京报》、澎湃新闻、北青网等媒体报道过“红黄蓝幼儿园大红门分园幼儿教师推搡、踢打孩子事件”之后,园方称涉事的两名教师和园长均已停职接受调查。此事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加之联系到11月刚曝出的“携程亲子园”事件,可以认为幼儿园虐童系列事件已存在较长潜伏期,形势严峻,一触即发。该阶段在本文只做说明,不做详细分析。

(二)舆情生发期:微信朋友圈曝出虐童情况,引爆舆论场

1。关键节点

2017年11月22日,10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起先照片及讨论仅在微信群进行,随即经微博曝光后,迅速转发扩散。

2。媒体报道分析

11月22日,尚未有主流媒体对该事件发布正式报道,舆论在自媒体平台传播广泛。11月23日,《新京报》率先发布《朝阳一红黄蓝幼儿园多名幼儿身上现针眼警方介入调查》,人民网发布《朝阳一红黄蓝幼儿园涉嫌虐童区教委成立驻园调查组》,随即《北京青年报》、凤凰网、全球网、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并发表评论。当日15时,澎湃新闻客户端开始直播,直播持续时间较长。据不完全统计,澎湃新闻应该是第一个对此事件进行直播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评论部官方微信发布《虐童事件再现,“幼有所育”的底线不容击穿》的文章。文章表示,孩子们的身心伤害、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哪怕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概率,都不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应该在源头上予以整改。16时30分,中国青年网发布采访稿件《北京一红黄蓝幼儿园被指虐童园方:网传图片不可靠,希望澄清》。

续表

3。网民舆情状况

“虐童”消息一经自媒体发布便引起舆论震动,在网民评论中抽取该阶段中的3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8-6所示。

图2-8-6舆情发生期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一阶段,网友情绪以“怒”为主,约占51。6%,其次为“哀”,占36%,“惧”占9%;态度倾向方面,负面态度占93%,中立态度占7%。

(三)舆情发展期:微博曝存性侵可能,涉军内容极其敏感

1。关键节点

11月23日下午至晚间,“虐童”事件升级为“性侵”,网传涉事人员为“老虎团”退役人员。

2。媒体报道分析

11月23日14时15分,新华网发布题为《红黄蓝幼儿园被指虐童公司9月份登陆纽交所》的报道,当日晚间,网上传言北京卫戍区“老虎团”与新天地幼儿园有关。

3。网民舆情状况

在该事件性质由“虐童”升级为“性侵”后,评论矛头指向军队,事件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官方微博的相继转发和“舆论领袖”的观点引导下,更多微博用户参与到事件讨论中来。这一阶段,微博和网络媒体对事件信息的了解还停留于表面,呈现同质化和单一化倾向,由于官方信息的“失声”,舆论观点不一。在网民评论中抽取11月23日的3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8-7所示。

图2-8-7舆情发展期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