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高等教育舆情报告 >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1页)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1页)

二、典型案例分析

2017年大学生强制实习事件中,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这三所高校强制实习事件影响最大、关注度最高、曝光率最高、舆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长,而三所高校不同的回应态度,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采取的迥异不同的处理措施,让事情呈现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这三所高校在舆情的处理、回应方面极具代表性,特选作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教育厅通报批评沈阳城建不当行为

2017年大学生强制实习事件中,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强制学生实习事件较为典型,该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就引发了社会热议,学校虽有发声但坚决否认,并反驳学生“实习枯燥无用”的说法,最终导致负面舆情滋生,各大新闻网站纷纷转载扩散,更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批评和质疑,整个舆情状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极具分析价值。

1。事件概述

2017年7月18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二学生向未来网投诉被强制实习,未来网记者就此事多次致电城市建设学院和辽宁省教育厅,电话均无人接听。之后,学生在微博发起#不实习不准毕业#话题讨论,该话题阅读超过500万,讨论超7000条,一度蹿到热搜榜。

7月19日,未来网发布《高校强制学生到富士康实习:不去不给学位证》一文,揭露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不当行为。当天中午,辽宁省教育厅看到微博话题讨论后,立即要求该校详细报告有关情况。

7月20日,未来网再发文控诉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恶劣行为,但校方称这些网络信息并不属实。于是,辽宁省教育厅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组成专门工作组,赴烟台指导学校组织学生有序返程。当日23时许,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要求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立即停止强制学生实习行为。

7月21日0时许,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向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真诚道歉。

2。舆情概况

如图2-7-9所示,百度指数搜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整体趋势,波段出现的峰值(7月20日),当天新闻头条A出现的时间与未来网发布文章的时间,以及辽宁省教育厅通报时间一致,百度指数达到3977,考虑到该阶段并无与关键词相关的其他事件,因此我们可以排除其他干扰,确定该阶段舆情皆由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强制学生实习一事引发。

图2-7-92017年7月关键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百度搜索指数整体趋势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根据百度指数新闻监测2017年7月“媒体指数”,如图2-7-10所示,7月18日至20日AB都是未来网新闻《不实习不准毕业?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抗议“强制实习”》的转载,转载媒体分别为新浪新闻和人民网,相关新闻达到28条。从数据来看,人民网转发的新闻B传播量最高。某种程度上,网民“搜索指数”如图2-7-10所示,与“媒体指数”保持了相对一致性。从7日到19日媒体报道并转载,引发舆情迅速增长并在辽宁省教育厅7月20日通报批评后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回落,当天舆情平息。

该事件的舆情起伏时间短,处理速度非常快。

图2-7-102017年7月关键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百度搜索指数趋势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如图2-7-11所示,此次事件年龄分布中,40~49岁占比最高,其次为30~39岁,两者占比之和约高达77%,再次为20~29岁,约占比16%,可以推断,最关注此次事件的群体可能为家长群体,且60%是男性。

图2-7-112017年7月关注关键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用户年龄、性别分布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3。舆论观点

(1)网民不满,质疑校方及相关执法部门办公态度

事发初,记者就此事多次致电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和辽宁省教育厅,均无人接听,导致网民不满,加重了民众对校方及政府的质疑。在此罗列部分网友评论作为例证,@七家的大哥哥:“学校太黑暗,没人管,教育局干吗吃的”“教育部应该好好反省了,这么广泛存在的问题,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装作没看见。”

(2)质疑高校办学资质,指责校企利益链勾结

面对学校的消极回应态度,网友情绪就像五花八门的“炸药包”。有网民情绪化称:“请富士康要点脸,请教育部重新审理该高校的资质及校长的品行。学校把学生卖了多少钱?中国劳动力还不够廉价吗?要动心思去欺榨没工资的劳动力!”“流水线似的作业流程,学校拿工厂给的人头费,中国式教育的悲哀!”(图2-7-12)

图2-7-122017年7月关键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热词走势图

数据来源:湖南大学舆情研究所

(3)网民情绪平息,部分媒体追踪事件处理结果

伴随7月21日沈阳城建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表示真诚道歉之后,网友对事件的议论也迅速消减,在7月22日后逐渐平息。但也有诸如《法治周末》等媒体发表时评《学校“强制实习”不能道歉就算完事》,诘问高校和社会:“道歉之后呢?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震慑,那么这种组织学生强制实习的动力机制依然存在,那么就为下一次‘替换’主角预留了后门。”并呼吁学生依法维权,不要仅仅是为一起个案讨回一点公道就万事大吉了,要以法律为威慑,确保这类现象不敢发生、不再发生。

4。舆情应对点评

(1)教育监管部门及时回应有利于防止舆情畸形演变

在学生反应实习工资克扣得厉害,被学校拿走了大部分薪资,而且某公司让他们签了太多的不平等协议,还以各种借口威胁他们时,学校采取的是回避、抵抗的态度。记者曾尝试与该校党政办公室取得联系,但是电话自动转为传真。而据学生提供的该校一位陈姓老师的手机一直处于失联状态。在各方联络不同、解决无路的情况下,教育监管部门及时看到了微博话题,积极介入调查处理,及时了解民众的根本诉求,有效防止了舆情的畸形演变。

(2)良好的工作效率能有效防止谣言传播

此次事件中教育部门的舆情应对比较好,无论是在最初的事件调查中占据先机,即在事发当天,认真调查,要求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详细报告有关情况,还是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事件处理方案,并组成专门工作组,赴烟台指导学校组织学生有序返程工作,都避免了在媒体倒逼下的被动状态,更重要的是官方在媒体全网转发之前便在官网发布道歉声明,有效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减少了质疑之声,避免了舆情的扩大。

(3)官方通告需有力度,应积极主动配合媒体报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