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普通话口语教学 > 第一节 教学口语及其训练(第1页)

第一节 教学口语及其训练(第1页)

第一节教学口语及其训练

一、教学口语的概念

教学口语是指在课堂上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教师言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有效地调动自己的语言素养,娴熟恰当地使用各种语言技能、技巧,从而使语言自身的审美性得以充分体现、语言运用富有创造性魅力的一种语言境界。它主要包括导入语、讲授语、组织语、过渡语、提问语、结束语、评价语等。

二、教学口语的特征

(一)从言语内容看,教学口语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其言语活动始终围绕着教育这个中心展开。因此,教师的言语要健康、文明,要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而科学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师传授的是科学知识,因此必须用科学、规范的言语来表达。如对于“0”的讲述,数学老师的表达是数值,音乐老师的表达是休止符,化学老师的表达是氧原子,语文老师的表达是拼音……不能随意乱说。就如有些中文专业的师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往往细化用中英文夹杂的话语问:“老师,请问这个‘h’与‘f’怎么区别?”其中“h”与“f”直接用英语表述。若养成习惯,日后教学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地在课堂上把拼音说成英文。

(二)从言语形式看,具有口头性和规范性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把书面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口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口语化,同时要注意规范性。这里的规范性指的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遣词造句方面没有错误。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

(三)从言语过程看,具有反馈性和控制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有步骤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要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教学活动是教师单向表达和师生双向交流结合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随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口语的类型

1。口语(以语音为信号的口语)

2。书面语(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

3。态势语(包括眼神、手势、身姿等)

4。其他辅助语(主要指教具,包括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

四、提高教师口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理论修养

2。注意语言积累

3。加强实践训练

五、教学口语的分类

(一)导入语

1。导入语概念

导入语也叫导语、引语、开始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练而有吸引力的话语。优秀的导语在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思考,引起学习的欲望。

2。设计导入语的艺术要求

贴切自然简短精练

动情激趣新奇多变

启发性强目标性强

3。设计导入语的方法

(1)故事导入法

(2)激疑导入法

(3)复习导入法

(4)猜谜导入法

(5)背景导入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