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案 >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的地方实践 浙江省桐庐县乡镇分馆建设(第1页)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的地方实践 浙江省桐庐县乡镇分馆建设(第1页)

第三节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的地方实践:浙江省桐庐县乡镇分馆建设

一、桐庐县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基本概况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总面积1825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6个镇、4个乡,总人口48。43万。桐庐县政治、经济综合状况在杭州市区、县(市)中属中游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也成为协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过程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图书馆的公平性,要求其布局必须尽量扩大社会覆盖面,使尽可能多的,乃至全体居民都能很方便地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也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之一。目前很多城市在图书馆的顶层布局时使用了总分馆模式,即在一个城市设立一个或多个中心馆,围绕中心馆形成多个卫星式分馆,同时以流动图书馆作为辅助工具,从而形成辐射全市的服务模式。杭州图书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心馆,主要承担对区、县(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的规划、指导、协调和评估考核等工作,整合区、县(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检索平台和服务标准。桐庐县图书馆为总馆,负责其辖区范围内各级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操作,根据总分馆体系的具体任务要求,组织落实统一采购、集中编目、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库建设、资源共享等工作任务,统筹管理乡镇分馆的购书经费、人员经费、资源建设和相关业务活动。乡镇图书馆作为桐庐县图书馆分馆,接受县总馆业务管理,其主要职责在于拓展乡镇分馆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服务方式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宣传教育、陶冶情操、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普及提供服务。

二、桐庐县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实践

1。顶层设计出政策,签订协议明责任

根据《桐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和《桐庐县图书馆乡镇分馆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乡镇分馆的管理职责、资金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乡镇分馆服务与读者权益、绩效考评等。桐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作为县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乡镇(街道)分馆合作共建协议书》,约定和明确了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主体和管理责任,建立了合作共建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明确责任。桐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全县乡镇分馆建设的整体规划,协调相关政策、运行保障措施,督查指导建设任务的落实。乡(镇)政府为当地乡(镇)分馆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乡镇分馆建设规划、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分馆开馆的筹备工作,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图书流通点。乡镇分馆的业务建设和指导由桐庐县图书馆负责。

(2)文献配置。总馆(桐庐县图书馆)在乡镇分馆开馆时,一次性给予1500册以上的图书与碟片,以备流通。

(3)派驻人员。总馆(桐庐县图书馆)负责向每个乡镇分馆派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1名。

(4)经费保障。乡(镇)政府负责落实乡镇分馆日常运行(如水电、通信、办公等)、馆舍维护及由当地配备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费用;乡(镇)政府每年确保人均不少于1元的购书经费,交县图书馆统一管理;县政府每年给予分馆1∶1的配套购书经费用于统一配置书刊。

(5)业务指导。对乡镇分馆的业务指导由总馆(桐庐县图书馆)全权负责,主要包括负责指导乡镇分馆开馆的准备工作,并安排业务干部给予技术支持;为乡镇分馆人员提供免费的业务培训,并随时解答乡镇分馆读者及工作人员的疑问等。

2。循序渐进稳推进,因地制宜求实效

桐庐县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重实效。优先在条件较为成熟的乡镇创建分馆,以发挥较好的示范作用。2009年年初,依托凤川镇新建的文体综合楼项目,在该镇建设了全县首个分馆。此后,各乡镇分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纷纷建立,目前,已建成乡镇分馆12家,实现100%全覆盖。在馆舍的选址上,本着便利、节约、共享的原则,尽量与乡镇(街道)文体站、“东海明珠”工程用房共建共享。如合村乡分馆的馆舍就利用原“东海明珠”工程用房,凤川分馆选择在人口密集的综合文化楼,百江分馆安置在已腾空的原小学教学楼等。

在建设标准上,不搞“一刀切”,以建于人口密集地区为主要标准,注重实效。如合村乡、莪山畲族乡、新合乡等总人口不到一万的小乡镇,在分馆建设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馆舍建筑面积不作硬性要求,只要人员容易集聚即可,充分保障居民利用图书馆的方便与快捷,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更贴近百姓、方便百姓。

3。科学设计定标准,刚性措施重保障

为保证县—乡镇总分馆的建设质量,桐庐县对分馆建设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如表3-6所示。

表3-6桐庐县乡镇图书馆分馆建设标准一览表

总分馆建设归根结底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具体包括:①政府主导,分级投入。按照《桐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的文件通知,明确了乡镇图书馆由县、镇(乡)两级政府共同投入,即镇(乡)政府每年必须确保人均1元以上的购书经费,县财政按1∶1落实配套经费,并交县图书馆(总馆)统一采购。②总馆派员,统筹管理。实行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的模式,奠定馆员队伍保障体系。乡镇分馆建成后,由总馆派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业务管理,乡镇负责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资质的管理人员。乡镇配备的管理人员,由总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管理。③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集中管理购书经费优化了全县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和布局结构,实现了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了机构重复设置和人员重复劳动,极大地保障了总分馆制内各级分馆文献的有序增长和书目数据的统一连贯,并且节约了资源,优化了馆藏,为通借通还和服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通借通还,资源共享。依附于中心馆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杭州地区图书馆书目检索和数字资源的共享共用。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读者在分馆可以享用县、市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及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据等资源,初步实现了面向乡镇读者的服务保障。

4。考核评价定绩效,服务效能显提升

桐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组成考核小组,每年一次,从办馆条件、人才队伍、基础业务、读者服务、内部管理、提高指标六个方面对乡镇分馆开展绩效考核与评价(见表3-7)。实行定级制度,将“必备条件”和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乡镇分馆年度补助经费的依据。

三、桐庐县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效果

1。区域文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

充分整合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室等场所优势,利用这些已有房屋建设乡镇分馆或村级流通点,降低了硬件的投入成本,基本构成桐庐全县“十五分钟文化圈”。

2。文献资源保障程度获得提高

桐庐县12个乡镇分馆的平均年购书经费达3。25万元,最少不低于1万元。充足的经典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程度。

3。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通借通还、互联网络免费使用、阅览座位明显增加,方便程度明显改善等方面。

4。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桐庐全县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乡镇分馆有12家,183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图书流通点,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把公共图书馆服务真正送到群众的身边,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当地百姓阅读、学习、休闲的需求,更是对农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及文明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5。互联网信息获取水平明显提高

除向当地群众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外,分馆馆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对农民进行信息知识的普及,如网络信息的查询及搜索方法,如何下载网络信息等,这对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6。为村级图书馆(室)建设与成长创造条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