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文化服务概论毛少莹 >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供给(第1页)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供给(第1页)

第三节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供给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1]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政府在人力资源投入、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组成、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组成和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主要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人员以及基层业余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等组成。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员是指各级文化部门及公益文化机构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管理职能的人员,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决策者和文化政策实施的组织者。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是指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人员,特别是基层文化服务人员。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他们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发挥专业技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狭义界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根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又可分为以下七类:

1。公共图书从业人员

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的搜集、采编、借阅、阅读推广、专业研究资料整理提供等服务。图书馆服务社会需求量大,图书情报服务专业性强,学科建设完备,人才培养机制规范,各国均有庞大的公共图书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

主要是指各级文化馆的从业人员。由于文化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功能丰富多样,因而文化馆从业人员往往由不同专业,如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文化活动组织策划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的专业人士组成。在基层文化馆(站),具有多种文化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文化人才的作用往往十分突出,深受欢迎。文化馆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地位重要,我国也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馆(站)从业人员队伍。

3。美术展览从业人员

是指各类美术机构从事美术展览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开展美术馆管理、策展、展览、研究、教育、艺术普及等公共服务人员。

4。文物博物从业人员

是指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的从业人员,主要提供文物博物的研究整理、文物展陈等公共服务。

5。演艺从业人员

是指各类演艺机构从事演艺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提供文化娱乐演出服务。由于演艺业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提供的部分为公益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部分则为市场营利服务,因此,演艺从业人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

6。广播影视从业人员

是指广播影视机构从事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7。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

是指从事新闻出版行业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利用文化艺术方面的技能为公众提供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本。如果说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基础的话,那么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公共文化投入、设施、队伍共同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财、物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事业单位的建立和人才编制的配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公共财政支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的政府供给人才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及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快速增长,尤其是1986年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也开始如同科技领域一样,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调动了广大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积极性,高级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文化人才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政府供给特征

就我国国办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及使用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形成了四大特征,即:

(1)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

(2)由财政供养(财政按人头划拨经费,支付人员工资);

(3)国家统一确定级别待遇(职称制度,并按职称聘用情况获得相应薪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