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方以智思想 > 一关于方以智生平的研究(第2页)

一关于方以智生平的研究(第2页)

[11]同上书,第68页。

[12]任道斌:《方以智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13]张永堂:《方以智》,载《中国历代思想家》第3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第20~34页。

[14]《方以智晚节考》(1972初版)收入《方以智晚节考》(2004年增订版)中。

[15]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第5页。

[16]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第88~91页。

[17]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冒怀辛:《方以智死难事迹续考》,载《江淮论坛》1981年第3期;任道斌:《方以智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任道斌:《关于方以智晚年活动》、《方以智简论》分别载于《清史论丛》1982年第三、四辑;劳思光:《〈方以智晚节考〉及〈补证〉读后感》,载《新亚学术集刊》1979年第2期,这些都是此次双方辩论的学术成果。

[18]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第164页。

[19]容肇祖:《方以智和他的思想》,载《岭南学报》1948年第9卷1期,第98页。

[20]仪贞、冒怀辛:《方以智死难事迹考》,载《江淮学刊》1962年第2期,第56页。

[21]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第151页。

[22]劳思光:《〈方以智晚节考〉及〈补证〉读后感》,载《新亚学术集刊》1979年第二期,第36~37页。

[23]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第159页。

[24]同上书,第199~200页。

[25]任道斌:《方以智简论》,载《清史论丛》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288页。

[26]任道斌:《关于方以智的晚年活动——美国余英时教授〈方以智晚节考〉、〈新证〉、〈新考〉读后》,载《清史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252页。

[27]任道斌:《关于方以智的晚年活动——美国余英时教授〈方以智晚节考〉、〈新证〉、〈新考〉读后》,载《清史论丛》第三辑,第253页。

[28]任道斌:《方以智简论》,载《清史论丛》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288页。

[29]任道斌:《方以智简论》,载《清史论丛》第四辑,第289页。

[30]冒怀辛:《方以智死难事迹续考》,载《江淮论坛》1981年第3期,第87~90页。

[31]如蒋国保先生即持病死说,见《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第79页。罗炽先生亦认为方以智“作为反清的精神领袖之一,是不过分的”(《方以智评传》,第80页),但在“附录”中却沿任道斌先生的病死说(见附录《方以智年表》)。

[32]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第193页。

[33]罗炽:《方以智评传·附录》,第399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