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姜红利。农地三权分置之下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表达。法学家,2017(5)。
[195]姜松,王钊。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基于重庆市数据实证。软科学,2012(9)。
[196]蒋辉宇。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10(2)。
[197]蒋悟真,尹迪。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的衔接与调适。法学,2014(4)。
[198]蒋云蔚。雇佣纠纷中的医疗隐私。中国法学,2012(3)。
[199]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2)。
[200]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中国法学,2012(3)。
[201]李定国。解读新型农民社会角色。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202]李福军,刘萍。国内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研究综述。科技风,2010(2)。
[203]李实。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中国社会科学,1999(2)。
[204]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
[205]李学尧。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中国法学,2012(3)。
[206]李雪平。国际人权法上的迁徙自由和移徙工人的权利保护——以中国农民工为例。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3)。
[207]李勇,杨卫忠。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4(2)。
[208]李玉蓉。试论中国农民的基本人权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党史文苑,2004(6)。
[209]李长健,邵江婷。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权利配置研究——以利益和利益机制为视角。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10]李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博弈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11]梁慧星。中国民法典中不能设置人格权编。中州学刊,2016(2)。
[212]林亦府。从“福利依赖”到“工作自救”——美国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13]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法学研究,2014(6)。
[214]刘安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人权保护。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4)。
[215]刘安华。和谐语境下农民人权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绥化学院学报,2008(5)。
[216]刘琦。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广东社会科学,1999(6)。
[217]刘涛雄,周碧华。民主制度的责任视角:一个基本模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
[218]刘同君,张慧。论农民权利发展的价值逻辑——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为视野。法学,2014(12)。
[219]刘同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转型——以农民权利为视角。法学,2013(9)。
[220]刘卫柏,贺海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经济地理,2012(2)。
[221]刘远熙。论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农村经济,2011(4)。
[222]刘政坤,强昌文。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探讨。理论建设,2009(4)。
[223]罗必良,汪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农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农业技术经济,2012(1)。
[224]罗大蒙,任中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权利保障——从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视角审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25]马桂霞。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民主制度的创新与基本经验。知识经济,2011(17)。
[226]马爽。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27]牛安生。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农民人权的实现。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4)。
[228]潘怀平。城市化与乡土化:基层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学,2013(9)。
[229]彭中礼。农民权利:农民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230]李振华。构建和谐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民权利问题。新长征,2006(6)。
[231]齐峰。解决农民问题的人权意义——论邓小平的人权主客体思想。党史纵横,2004(8)。
[232]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管理世界,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