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加强中国特色什么建设 >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践模式分析以成都市温江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三社互动为例(第2页)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践模式分析以成都市温江区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三社互动为例(第2页)

(二)试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成都市温江区现有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33个,规划安置70071人,实际入住70275人。正在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20个,规划建设房屋面积209万平方米。“三社互动”的三个试点社区分别是成都温江区涌泉瑞泉馨城社区、永宁城武社区以及和盛友庆社区。项目启动前涌泉瑞泉馨城社区和永宁城武社区均已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发展基础,例如前者已有千紫艺术学校、“24365”生活服务中心、老年协会、儿童关爱协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后者也已有芙蓉文化艺术团、老年学校、老体协永宁分会、书画协会、花鸟协会等多家社会组织。但我们在需求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组织管理人才缺失,需要进行专业管理队伍建设

很多社会组织都存在人员老化等问题,由于人员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都比较混乱。同时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政府对接人员,常常不知道要到哪里咨询和寻求帮助,因此需要引入专业社工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2。社会组织交流互动不足,需要进行沟通互动平台建设

社会组织彼此之间的沟通互动比较少,基本上还停留在单打独斗、各自为营的状态,极大地浪费了社区的资源,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沟通互动平台,促进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3。社会组织多方面能力低下,需要进行全方位能力提升

由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历程还不长,加上管理不善、人员不足等问题,社会组织的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项目设计能力等都还比较弱,因此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建设。

4。社会组织发展缺乏制度保障,需要创新培育发展制度

目前社会组织的发展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的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建立社会组织互动机制,使每个社会组织都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探索服务购买、公益创投等机制,扩大社会组织参与途径,在经济上和制度上给予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组织有序、稳步、可持续发展。

5。社会组织服务类型单一,需要拓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

目前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趋于单一,很多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组织发展缺乏目标,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低下,服务对象的受益面比较窄,服务内容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比较弱,能够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的组织还比较少,承接面也还比较有限,因此需要大力培育,使其能够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分担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实现协同社会管理的功能。

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做法

(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组织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使社会组织服务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让社会组织服务活动常态化,社工站进入社区后着力进行了社会组织服务、交流平台的搭建:一是重建了社团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了硬件平台。针对社会组织缺乏活动场地等问题,在社工站的协助下永宁镇政府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对原有的社团服务中心进行了修整和改建,使之成为了一个集孵化培育、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合作交流、展示风采“五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建立了微公益互助平台,促进社会组织服务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针对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互动不足,服务与需求对接不良的情况,社工站建立了社区微公益互助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居民的需求,并通过链接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等内部资源去解决困难、满足需求。三是通过联席会议等,建立了社会组织互动交流平台。针对社会组织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缺乏互动合作的情况,社工站搭建了社会组织交流互动平台,通过联席会议、结队帮扶、建设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组织的资源,促进了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制度化

针对社会组织生命力不强、资金缺乏、居民参与率不足等问题,社工站联合政府、社区、社区居民、社区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一起制定了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些机制,具体如下:一是建立了“公益银行”积分机制,促进了居民参与社会组织服务。公益银行以“存储时间,交换服务,共谋发展”为宗旨,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进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兑换社会组织的服务。公益银行及公益积分激励兑换制度的推行,整合了社区资源,培养了一批社会志愿者和社区领袖,并有效地推动了居民参与社会组织服务的服务,同时建立了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等多元互动的机制,有效整合了资源,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二是推动了公益创投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为了更好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保障社会组织发展的经费,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积极性,社工站同镇街一起制定并实施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实施办法》,通过小额购买、以奖代补的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让社会组织在项目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了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促进了社会组织制度化。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后,社工站配合镇街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包括《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综合管理办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行管理办法》、《社区社会组织评价管理制度》、《社区社会组织激励制度》、《社区志愿者激励制度》等规章制度,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多样化的社会组织

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类型单一、服务面比较窄、长期没有活动等问题,基于社区需求及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社工站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分层培养,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多样化:一是培育发展了一些自助服务型组织,满足了居民精神需求。在原有的芙蓉文化艺术团、社区舞蹈队的基础上,社工站新建了“舞动兰亭”妇女志愿服务队、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队等组织,极大地丰富了和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新建了一批互助服务型社会组织,促进了不同群体间的交流融合。社工站先后成立了社区青少年“shining”舞团、“丝缘”妇女手工坊,通过组织搭建了妇女、青少年的互动沟通平台,满足了青少年、妇女等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融合。三是建立了几个公益型社会组织,满足了部分特殊群体的需求。社工站以原有的社会组织为基础,重组了社区老年协会、并建立了青少年家长委员会,同时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的人员成立了“社工之家”,这些组织在社工站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四是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了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为了充分整合各个社会组织的资源,永宁镇依托社工站成立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是负责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孵化培育、能力提升等,有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实体化和服务的常态化。

(四)以能力建设为根本,扩充社会组织服务功能

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能力比较弱、缺乏管理人才等问题,使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非常单一,为了帮助社会组织扩大服务范围和功能,社工站以能力建设为根本进行培育和发展:一是通过培训学习,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为了提升组织能力,社工站根据社会组织不同阶段的需求,开设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做起,手把手地教授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的技巧、组织管理的技巧等,使其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了开阔社会组织的眼界,帮助它们制定和规划组织发展方向,社工站经常组织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与不同的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学习新思想、新做法,从而不断丰富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功能。二是通过领袖培养,为社会组织提供人力保障。针对社会组织普遍缺乏人力的情况,社工着力进行了社区骨干、社区领袖的培养,发掘了一大批社区志愿者,并通过积分制度促进了他们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和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大大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三是通过宣传策划,扩大了社会组织影响力。在社工站的指导下,各个社会组织学会了如何策划和建立品牌项目,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并通过百团招募活动等积极吸纳了大批新成员,同时借助微公益互助平台、社区手机报等媒介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宣传,扩大了组织的服务面和影响面。

(五)以社区活动为载体,拓展社会组织参与途径

为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的途径,围绕社区问题和需求在社工站带领下社会组织先后参与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透过活动的开展来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拓展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其中主要的活动内容有:一是开展了跨代融合服务,促进了代际沟通和交流。在母亲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佳节到来之际,社会组织开展了“我健康我美丽我快乐”欢庆妇女节、“浓情五月天,感恩慈母情”母亲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妇女、老人等群体之间的代际交流,增强了相互理解。二是开展了邻里互助活动,促进了社区融合。针对居民互动不足等问题,社工站带领社会组织一起开展了“欢乐过大年喜乐闹元宵”元宵节联欢会、“‘爱心里程碑’社区义卖及拍卖会”、“‘彩色生命,你我同行’日营”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了居民互动平台,促进了居民互动。三是开展共驻共建活动,推动了社区建设。为了让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社工站带领社会组织一起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环保活动,“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健康永宁”志愿服务等互动,让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等建设中来,实现了社会组织的共驻共建。

(六)以示范引领为手段,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专业化

为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的专业化,社工站以青少年“shining”舞团、妇女丝缘手工坊、老年协会为典范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青少年舞团除了日常的舞蹈学习,还着重于青少年能力提升,通过志愿者培训、正向心理日营、生命历奇、职业规划等小组活动,全面发展青少年能力。手工坊以手工活动为载体为社区妇女搭建支持互动平台,并开展生活技能、沟通技巧、亲子教育等活动,提升妇女能力、发展妇女领袖。老年协会则通过不同主题月度活动的开展丰富老年生活,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工站分别开展了:法制月、健康月、合家欢乐月、欢喜邻里月、感恩月、社区服务月等活动,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通过这三个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其他社会组织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提升了它们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成效

“三社互动”项目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在三个项目社区内已经初步培育了青少年“shining”舞团、丝缘妇女手工坊、成长天空青少年俱乐部、老年协会等6个群众有需要、政府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其中3个已经成功登记备案,同时对已有的社会组织也进行了培育和发展,增强它们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推动社区的共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通过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和个性化的小组活动,有效地满足了老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的社会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由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都显著提升,更多的社区居民开始主动报名加入成为社会组织的会员。

(二)服务了社区的弱势群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