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加强中国特色什么建设 > 我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财政支出测算与时空分布研究(第2页)

我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财政支出测算与时空分布研究(第2页)

计算模型:

其中,TC为总支出,C1为随迁子女财政教育支出,C2为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支出,C3为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负担,C4为最低生活保障的财政支出,C5为保障房的财政支出,C6为就业财政支出,对应的n为相应的人数。

(一)随迁子女的财政教育支出

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外出农村转移人口总数为15863万人,随迁子女约为1400万人。2010年,经简单算术平均后全国义务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4613。21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1172。11元,合计5785。32元[3],如一次性将其纳入现有城镇义务教育体系,将新增财政开支为809。94亿元;另外,如果全部通过新建学校的方式解决,按教育部关于城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2100生校、16190平方米的校舍面积——理论上需要新增学校6666。67所,按2010年全国峻工房屋平均2228元平方米的造价,累计投资为2404。76亿元。两者合计为3214。70亿元(见表1)。

1+b=809。94+2404。76=3214。70(亿元)

表1随迁子女的财政教育支出

(二)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支出

目前,各级财政主要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进行补助,2011年为2272亿元,按当年参保数28391万人计算,人均补助金额为800。25元。假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后一次性全部进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按现有制度,稳定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将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无稳定收入来源且低于一定标准的将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据此计算如下:

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全国外出农村转移人口总数为15863万人,已参保的农村转移人口总数为4140万人,需补助的农村转移人口总数为11723万人。假定一次性市民化所有农村转移人口,则按现在补助标准,每年财政将新增加养老保险补助938。13亿元(见表2)。

2=800。25×11723=938。13(亿元)

表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支出

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年末,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02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但总人数仅为539万人,未成气候。由于农村转移人口不可能同时参加两种养老保险,且居民养老保险的水平低于基本养老保险,因此即使考虑了居民养老保险的因素后,对上面计算出的财政补助养老保险的总金额只可能往下大幅减少,不可能往上增加。

(三)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支出

目前,医疗保险主要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财政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行补贴。其中,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为240元人年[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则主要由各地操作,无统一补助标准。

2011年,全国外出农村转移人口总数为15863万人,已有4641万农村转移人口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假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其余未进入职工医保体系的农村转移人口全部进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共计11222万人。按新农合每人每年240元的补贴计算,共计269。33亿元。但必须同时指出,由于我国农村新型医疗保险的参合率已达97。5%(2011年),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农村人口——包括外出但未参加本地城镇医保的农村转移人口——都已参加了新农合且得到了各级财政累计240元年的补助。如果市民化,则意味着这部分财政补助不过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而已,总量上并不显著增加,即使有新增部分,也仅为各地高出240元以上的部分。即:C3=0。

(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

除了对社会保险的补助支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后最可能增加的是各类社会救助性支出,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276。8万人,占同期城镇居民总数的3。39%;同期全国平均低保补差标准为240。3元月人,折合为2883。60元年。据此,我们计算得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后财政将每年新增低保支出155。07亿元(见表3)。

4=15863×3。39%×2883。6=155。07(亿元)

表3最低生活保障的财政支出

(五)保障性住房财政支出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后,最急切的需要将出现在住房领域,其中又特别是廉租房。按住建部的规定,目前城市廉租房的建筑标准为人均13平方米,2010年全国峻工房屋造价为2228元平方米左右。借鉴保障房做得最好的香港,政府提供保障房的人口比例为30%,则总计需要的支出为13783。68亿元(见表4)。

5=15863×30%×13×2228=13783。68(亿元)

表4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支出

(六)就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就业方面。政府承担的部分主要是职业介绍与职业培训,这是政府一直在做的工作(2010年,各级财政用于就业方面的支出为624。94亿元),并非新增事项,故不引起财政新增开支。

城市管理方面。由于农村转移人口已居住在城市,这部分费用早已发生,因此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新增财政开支。

基于上述考虑,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就业、城市管理等的新增财政支出C6=0。

此外,各地还有名目繁多的计生、医疗、公共卫生、供水(气、热)补贴、法律援助、孤寡老人、殡葬等方面的开支,难以一一计算,此处忽略。

总之,基于一次性将现在已经居住在城市的15863万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假定,所需教育、社保、低保、住房方面的新增财政支出为18091。58亿元。

(七)影响上述计算结果增加和减少的主要因素

①随迁子女的教育支出中,未考虑农村转移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相应农村义务教育支出随之减少的因素;未考虑现在已在城镇入学就读的农村转移人口子女情况。这前两项对上述计算都有减少作用。

②基本养老保险中,未考虑农村转移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所导致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减少因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