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纪录片创作教程张同道 > 第三节 纪录片后期编辑(第4页)

第三节 纪录片后期编辑(第4页)

2。解说词剪辑

解说词录制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将录音素材输入非线性编辑软件声音轨道中,开始剪辑工作。剪辑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解说词与相应镜头段落对应,解说词首要特征是与画面部分形成配合关系,所以剪辑人员在剪辑中要善于找到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点,以结合点为标准使其不断对应画面。如果剪辑人员发现解说词无法有效对应画面,可以对画面长度做必要删除或补充。

二是解说词要小于相应镜头段落,画面的连续性特征与解说词间断性特征决定了解说词必然要小于相应画面长度,否则解说词很容易被拖延到其他画面上去。因此就某个完整段落的画面而言,解说词一定迟于第一个镜头出现,而早于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切忌与画面同时出现和同时消失。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13或14原则,也就是在第一个镜头开始后的13或14处开始出现声音,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前的13或14处声音消失。

(四)音乐选配与剪辑

音乐在纪录片表现中具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每部纪录片都需要音乐语言元素介入,这与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作品有直接关系。音乐可以与其他语言元素形成有效配合,发挥揭示主题、烘托气氛、抒**感等多种作用。

1。音乐选配

除了部分大型纪录片在创作中一般有专门音乐制作团队外,大多数纪录片尤其是微型纪录片一般需要借用已经出版发行的音乐。但无论是专门制作还是借用现成的音乐,都涉及合理选配的问题。选配时要注意音乐基调与纪录片基调的绝对统一,尽量选配具有明显情感表现色彩的肯定性音乐或否定性音乐,慎重使用中性音乐;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已经录制好客观音乐,就要注意客观音乐与主观音乐配合使用;除了基调音乐与细节音乐有区别外,还要注意整个纪录片音乐有统一风格,不能搞成互不关联的音乐乐段大杂烩。

2。音乐剪辑

音乐选配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将选配好的音乐素材输入非线性编辑软件声音轨道中,开始剪辑工作。主要采用以下两个方法。

一是音乐间断剪辑,音乐毕竟属于纪录片表现的增色性元素,应该在全片需要突出和强调的地方使用,不能一贯到底,导致纪录片变成音乐电视。

二是音乐过渡剪辑,在需要全面覆盖纪录片相应段落的情况下,音乐应该长于相应段落,这意味着音乐在上个段落末尾就必须要出现,而在下个段落开头时结束,切忌与相应段落同时出现;在出现时音量应该由低逐渐过渡到正常,在消失时应该由正常逐渐过渡到低,切忌与相应段落同时消失。

(五)声音关系的处理

处理好人物同期声、环境同期声、解说词录音、音乐这四种类型声音的关系,是做好纪录片声音系统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纪录片创作趋势来看,创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每类声音元素单独功能的发挥,声音元素之间的重合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

1。某些声音元素不能重合

在上述四种声音元素中,由于功能相近等原因,某些声音元素绝对不能重合,如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录音不能重合,否则会让观众觉得信息混乱;人物采访同期声与主观音乐不能重合,否则容易干扰观众对关键信息的判断;环境同期声与主观音乐不能重合,否则观众容易误认为是客观音乐等。

2。某些声音元素可以重合

在上述四种声音元素中,由于功能差异等原因,某些声音元素可以重合,如人物对话同期声可以与音乐重合;如果同步拍摄效果较好,环境同期声与客观音乐可以重合,人物采访同期声与客观音乐可以重合;环境同期声与解说词录音可以重合,解说词录音与音乐可以重合等。

3。声音元素音量大小的调整

声音元素的优先次序是解说词录音、人物同期声、环境同期声、音乐。因此,如果重合使用,上述四种声音元素需要遵照这个优先次序,音量大小一般有固定的比例。以人物对话同期声与音乐的重合为例,假如人物对话同期声的音量为10,音乐的音量必须要等于或低于7,否则就会干扰到观众对人物对话同期声信息的接收。

四、纪录片后期包装

纪录片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工作完成后,并不意味着纪录片后期制作工作已经完成,还需要添加片头、片尾等附加要件,并做好检查工作。一是添加影片字幕。添加字幕是纪录片后期包装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添加标题字幕、背景字幕、解说字幕等。添加字幕应该注意字体、字号、颜色等的选择,以使字幕适应影片整体表现风格。二是制作片头、片尾。好的片头可以奠定纪录片基调,抓住观众的眼球;好的片尾可以提升纪录片品位,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感受。制作片头、片尾应该在尽量使用现成镜头基础上,适当使用动画特效元素。三是调整音响效果。纪录片的声音系统是多种声音元素配合的结果。调整音响效果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是确保各种声音元素运行有序,不能杂乱无章;第二是确保音量保持基本平衡,不能忽高忽低。四是检查局部细节。局部细节关系到纪录片整体是否流畅。这一环节应该检查和处理镜头与镜头衔接、镜头与声音衔接、声音与声音衔接、转场与过渡顺畅等细节问题。

以上全部工作均完成后,创作者可以考虑从非线性编辑软件中导出成片。当然,很多要求较高或者细心的创作者,会使用专门的观看设施对导出的成片进行“看片”,以便发现问题,甚至会专门邀请专家、普通观众举行“看片会”,以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除了涉及拍摄、叙事、剪辑等常规要素外,还会涉及节奏、时长、风格等。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返回非线性编辑软件中进行修改和调整。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创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反复的修改中最终趋于完善的,这就需要创作者有一颗永不放弃、追求完美的心。

[1]谭天、陈强:《纪录片制作教程》,157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313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牛光夏、陶新:《纪录片创作》,174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320~321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5]潘仁炎:《纪录片创作》,127页,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