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纪录片创作教程武新宏 > 第二节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方法(第2页)

第二节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方法(第2页)

“1991年5月份,全国粮食销售统一调价,调价幅度达40%。两个月来,广东省城乡一片宁静,没有人排队抢购,甚至连议论都极少,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

我们认为,群众对粮价调整的理解是有原因的,十二年来的改革开放已经使广东人民初步认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价格的合理变动已经在群众心理上得到理解和认同。”

这两段解说词,已经将这部纪录片的新闻价值表达得非常明确,“1991年5月份”体现了它的时新性,“广东省城乡”体现了它的接近性;1988年8月,全国“价格闯关”改革措施实行后,曾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全国性的抢购风潮,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没有人排队抢购”将粮食调价与这个事情联系了起来,形成对比,体现了它的显著性;而“十二年来的改革开放”这句话又将粮食调价与中国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国策挂钩,表明了它的政治意义,体现了重要性。

继续看下面这段解说词:

“相当长一个时期,广东的粮油生产停滞不前,生猪家禽发展缓慢,水产发展不起来,岭南佳果无果可尝。猪肉、鱼、蛋、豆腐、灯泡、肥皂、铁丝、布、棉衣等35种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都要凭票限量供应,并且时常断档脱销。1978年广州市居民的鲜鱼定量是每人每月2角,还无法保证供应。于是,有的市民气愤地将买不到鱼的鱼票寄到市委。”

这段背景材料性质的解说词讲述了物价改革前,由于商品市场不活跃,广东人民因生活必需品匮乏导致日常生活面临困境,与前面讲到的“没有人排队抢购”形成对比,表明了物价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岭南佳果无果可尝”和“有的市民气愤地将买不到鱼的鱼票寄到市委”两句,以戏谑的口吻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态度,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增加了“趣味性”这个新闻价值要素。从这部纪录片整篇解说词来看,语言简洁明了、跳跃性强,体现了平实简练的特点。

(二)历史文化纪录片

历史文化纪录片一般是在记述历史事实基础上,渗透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这类纪录片的创作通常会遇到共同的难题,即历史影像资料的缺失,所以解说词就显得很重要。解说词的写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历史事实表达清楚。基于纪录片选题,创作者要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专家学者等以了解史实。解说词要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基本历史事实。

二是指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内涵。每个民族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包含强烈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通过不断地演化和传承流传到今天,成为民族独特性的文化表征。解说词应将这些文化信息显示出来,以增强其文化内涵。

纪录片《敦煌》之《探险者来了》中有这样两段解说词: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仅有18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

敦煌“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这几句解说词将敦煌的主要历史介绍得非常清楚。了解中国历史的观众对于丝绸之路应该非常熟悉,当听到“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句话时,他们马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全面交融”,表明敦煌在中国古代不仅经济地位重要,在文化方面的地位也非常崇高。因为这里有“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它是“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为后面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

三是进行故事化表达。由于时态的关系,这类纪录片通常会遇到情节张力缺乏的问题,因此解说词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情节化的设计,以降低观赏难度,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继续看《敦煌》之《舞梦敦煌》中这段解说词:

“在无数关于乐舞的历史文献中,我们都找不到一个乐舞伎人的完整故事,在敦煌学者的指导下我们虚拟了歌舞伎程佛儿,她的原型是成千上万个教坊舞伎和民间艺伎,她将带我们走近那段尘封的历史。”

历史文化纪录片故事化是指通过情节化设计,给历史事实增加一种戏剧化色彩,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对于这种做法,纪录片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上面这段解说词的出现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反对者认为这是典型的“无中生有”,违反了真实性这个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而支持者认为虽然个案没有文献记载,但是历史事实是存在的,为了便于纪录片故事化讲述,在告诉观众操作规则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做。这种方法实际上借鉴了西方新纪录片运动中出现的“虚构”手法,是反射模式的经典运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历史事实教科书式讲述带来的枯燥乏味问题。它具有基本的历史事实依据,而且已经明确告诉观众这是在敦煌学者的指导下虚拟的。在这段解说词之后,这集纪录片又花了10多分钟时间讲述了“程佛儿”这个“虚构人物”的故事。

(三)理论文献纪录片

理论文献纪录片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纪录片类型,通常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讲述对象。解说词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代重要历史细节。与历史文化纪录片相比,理论文献纪录片一般资料比较详实,为描述历史细节奠定了基础,解说词对历史细节的描述不仅可以使纪录片显得内容丰满,还有利于观众能在观赏时沉入历史情境。

二是凸显正面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身上往往具有精神层面的闪光点和伟大人物的精神品格,这是他们为后人时常缅怀的重要原因,因此解说词应善于不失时机地将这种精神品格凸显出来。

三是明确意识形态性质。解说词需要紧扣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立场上要态度鲜明,绝对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已经有明确历史结论的问题上出现错误。

纪录片《周恩来》之《风云历程》的解说词写道:

“那时,蒋介石已经暴露出反共的面孔,他在1926年3月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大肆排挤在国民党里工作的共产党员,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面质问蒋介石,气愤得把桌子也掀翻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主张对蒋介石进行反击,然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却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丧失了一次机会。”

上面这段解说词出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即“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面质问蒋介石,气愤得把桌子也掀翻了”。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当时蒋介石开始为叛变革命做准备时国民党与共产党斗争的激烈程度,现场感很强,充分展示当时已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为了党的利益不惜与自己顶头上司蒋介石决裂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周恩来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精神品格。在意识形态方面,这段解说词一方面使用“已经暴露”“大肆排挤”等这样的词语突出了蒋介石在中山舰事件中的反共立场;另一方面,还提到了陈独秀在党内独断,听不进去其他同志意见导致党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害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符合后来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基本结论,定性非常准确。

(四)人文社会纪录片

人文社会纪录片侧重日常表述,它将镜头对准当下社会现实与普通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展示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反思普通人的命运与社会原因。从目前创作情况来看,这类纪录片有的采用无解说词模式,有的采用半解说词模式。在采用半解说词模式时,解说词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呈现人物与生存环境的矛盾。人文社会纪录片通常以人物生存状态与命运转折为主线进行表达,人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关系构成人物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的基础,解说词需要将这种矛盾关系叙述出来。

例如,纪录片《被山隔住的远方》的开头,解说词写道:

“离开学还有一天,老何什么活也干不下去了。今天,他只忙一件事儿,那就是借钱。”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21世纪初期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柴木沟小学十几个孩子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将要失学的故事。创作者选择了何万才与乔静这两个孩子进行讲述,解说词一开始就指出了何万才的父亲老何面临的一个矛盾,那就是儿子要上学,但是家里没钱。

二是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通常会投射到人物内心活动之中,因此创作者有时会选择将部分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同期声采访处理成解说词,以增加影片的表意力度。

继续看下面这段:

“老何觉得心里真是委屈,自己勤快了一辈子,可到头来,想让儿子念书的这点愿望,硬是成不了。”

老何先后找了好几家亲戚借钱给儿子凑学费,但是由于他先前借过钱,所以几个亲戚都没有借钱给他。老何回家后心里特别难受,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段以解说词形式出现的内心独白,表达了老何面对困境的伤感与无奈。

三是对人物命运进行人文主义反思。人文社会纪录片通常以社会边缘群体为选题对象,叙事往往具有悲剧色彩,因此解说词通常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反思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继续看下面这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