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总部基地 > 第二节 洞庭湖区的治理与开发(第1页)

第二节 洞庭湖区的治理与开发(第1页)

第二节洞庭湖区的治理与开发

一、洞庭湖湿地保护

因洞庭湖区地势平坦,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了大范围的湖泊湿地,主要有敞水带、季节性淹没带、滞水低地等类型。洞庭湖湿地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河湖湿地,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希望地”,并已载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广阔的湿地空间为200多种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地与栖息地,其中包括3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洞庭湖湿地有沼泽植物、水生植物1428种,它们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共同维系着湖泊的生态平衡。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洞庭湖已被分割成东、南、西三大部分,其湿地资源亦呈东、南、西三大片的分布格局(表9。2)。

东洞庭湖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侧,面积1289km2,包括东洞庭湖及其相邻地区。1992年东洞庭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2大国际湿地保护区之一,以保护珍稀水禽、涉禽及珍贵水生动物为主,被誉为“鹤之王国”、“珍禽的乐园”。目前,保护区内有鸟类206种,其中珍稀鸟类有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贵水生动物有中华鲟、白鳍豚等以及1400余种水生和湿生植物。

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由沅江市、益阳资阳和赫山等组成,面积907km2,核心保护区80km2,湖洲芦苇240km2。南洞庭湖湿地已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以湿地和水禽保护为主体。区内水**绵延,芦苇遍布,水禽资源丰富,秋冬时节,苇絮飞扬,万鸟竞飞,蔚为壮观。

西洞庭湖湿地位于常德市,面积383km2,以西洞庭湖为主体的湿地保护区,亦被列入“国际湿地名录”。区内有湿生沼泽植物120多种,鱼类119种,水禽80多种,主要有鹤类、鹭类、鸭类等。

洞庭湖湿地不仅拥有大量淡水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水产品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环境净化效益,在改善气候、减少侵蚀、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洞庭湖是一个丰富的遗传基因库,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价值。

洞庭湖湿地保护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扩大湖泊湿地面积,杜绝盲目围垦造田。(2)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尤其是水生生物和珍稀鸟类生境及物种基因库。(3)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研究基地,动态监测湿地资源。(4)发展湿地生态农业,适量开发水生植物资源。(5)加快湿地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工业污染,实现清洁绿色生产。(6)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表9。2洞庭湖区面积10km2以上的湖泊

二、血吸虫防治

洞庭湖是我国血吸虫疫病危害地区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情况显著好转,但仍有钉螺面积1750km2,其中易感染地带354km2。由于湖区经常泛滥,钉螺反复扩散,导致钉螺危害有蔓延的趋势,直接威胁到湖区人民的身体健康。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通过水利、矮围和药物灭螺的措施,湖区螺情及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湖滩湖洲的出露,加之芦苇杂草蔓延,2000年以来,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疫情又有回升趋势,给湖区居民带来严重威胁,并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益阳7个市县区中,有5个为血吸虫疫区。洞庭湖草滩地每公顷可打草15000~22500kg,既是优良的天然牧草资源,又是良好的有机肥料,但大部分湖草滩属于钉螺重疫区,给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因此,应建立人、畜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体系,加强血吸虫病预警预测、疫情风险评估,开展洞庭湖区钉螺分布调查,对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组织攻关,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科学指导,提高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全面推行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工作重点包括: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改变微地形和水情状况,使之形成不利于钉螺孳生和传播的外部环境,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途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大力发展复合立体型高效滩地生态经济,控制血吸虫的传播;设立专项灭螺防病资金,用于改水、改厕和修建沼气池,根除血吸虫病和钉螺孳生的疫源地;在有螺洲滩实施封洲禁牧,在重疫区全面推广以机代牛工程;在三、四类疫区村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抑螺血防林、水利血防工程、耕地血防沟渠和低洼地沉螺池建设;加大疫区血防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

三、洞庭文化

洞庭湖区域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岳阳和常德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阳楼记》、《离骚》、《桃花源记》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著名篇章。

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洞庭文化。它产生于土生土长的洞庭原始文化,吸收了南进的中原华夏诸文化,并融合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湖湘文化与洞庭文化密不可分,洞庭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主要来源,湖湘文化是洞庭文化的延伸与发展。

洞庭湖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观,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渔猎、舟楫、灌溉之利,并以其烟波浩渺的风光和人文荟萃的文化而著称天下。湖区是世界稻文化的主要摇篮,是干栏式民居的主要发源地,并衍生出傩文化。《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唐代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洞庭十影”是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其中许多如今仍能观赏到。

公元前296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楚地人民按照传统习俗,于每年的端午节竞渡于江上,为屈原招魂。后代人将此习俗推陈出新,赛龙舟,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洞庭湖多竹,几乎随处可见。君山生长有各种各样的异竹,其中以湘妃竹著称于世。益阳桃江竹海以其葱茏茂盛而驰誉海内外。

四、农业经济

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所生产的稻米、生猪、芦苇、苎麻、湘莲、柑橘、茶叶、水产等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洞庭湖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湖区耕地集中连片,长期作为国家重要的稻米、棉花、水产、芦苇产区。从农业产值结构来看,种植业一直占60%以上,但近些年渔业和林业的地位逐步提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苎麻、水果为主。洞庭湖区出产的长江河蟹、洞庭青虾、湘云鲫(鲤)是当地水产的三大特色品牌,还出产银鱼、鳖、龟、白鳝、乌鳢等名贵水产。

历史上,洞庭湖区长期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湘东北山区和湘西北山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近些年来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立了洞庭湖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对中低产田进行全面改造,改善灌排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洞庭湖区农业生产结构也相应地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林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新格局。

洞庭湖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涌现出一系列粮、棉、油以及多种经营(林果、畜牧、水产等)生产基地。在全国509个年提供商品粮5×104t以上、农业人口人均生产商品原粮100kg以上的商品粮大县中,洞庭湖区有10个;在全国150个棉田面积在15×104亩、年产皮棉1×104t以上的商品棉基地中,洞庭湖区有11个。此外,洞庭湖区还拥有一批商品猪、水果、棉麻油、淡水产品生产基地。

洞庭湖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周边丘陵土层深厚,相对高差不大,光热资源丰富,可发展经济作物和园艺业,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湖区水域广阔,水质较好,具备发展淡水养殖业的优越条件。目前,洞庭湖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稻米和水产养殖基地,所产的水稻、生猪、芦苇、水产等商品率高达60%。湖区现有林地4685km2,森林覆盖率38。7%。湖区自然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目前大量种植速生杨树,主要是作为泰格林纸的造纸原料。滨湖丘岗地的经济林主要是茶叶、板栗、柑橘等。

根据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环湖平原综合农产品生产区、丘岗低山粮禽林区和外围山地林牧区。今后,洞庭湖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培育特色支柱产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推进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农村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推进良种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避灾农技设施工程。

五、工业发展

近些年洞庭湖区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工业体系,以石化、造纸、卷烟、纺织、食品、机械、化学、服装加工等为支柱产业,一系列工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相继崛起。

发达的农业和丰富的农产品,为洞庭湖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该区目前已形成了以棉、毛、麻、化纤门类齐全,服装、床单、毛巾、袜子等系列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在从外地调入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优越的经济区位,兴建了火电、石化、化肥、机械等部门。岳阳的石化和造纸、益阳的苎麻纺织、常德的卷烟和食品,在湖南都占据突出地位。

岳阳是湖南重要的石油化学基地,拥有长岭炼油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鹰山石化、洞庭氮肥厂等一系列石油化工企业。目前,国家投入巨资,对岳阳石油化学基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原油年处理能力将扩大一倍以上,配合岳阳石油化学基地建设,对岳阳的松杨湖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

洞庭湖区电力工业以火电为主,在岳阳城陵矶、益阳城郊和常德石门都建有大型火电厂。在益阳安化资水干流上,建有柘溪水电站;在益阳桃江资水干流上,建有马迹塘水电站。此外,洞庭湖区还从长江三峡电站输入一部分电力。岳阳君山地形坦**,地处洞庭湖的“风口”位置,规划建设湖南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

洞庭湖区农副产品丰富,发展轻纺工业具有良好条件。岳阳造纸厂是湖南最大的造纸企业,利用洞庭湖区的芦苇资源和速生杨树生产印刷、书写和包装用纸。益阳的益鑫泰是著名的苎麻纺织企业,利用洞庭湖区所生产的苎麻织布制衣,制作高档衬衣。常德的金健米业和洞庭水殖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上市企业,现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本区棉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南县、沅江、华容、安乡、桃源、汉寿、湘阴、岳阳县等地。华容近年棉纺发展很快,现全县棉纺生产规模已超过60×104锭。

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洞庭湖区逐步形成了以下四大特色产业集群:(1)优质稻生产与加工产业集群。开发优质稻新品种,推广超级杂交稻,建设国家级粮食丰产示范基地,建成3个粮食精深加工科技示范基地。(2)淡水养殖与加工产业集群。依托水域和渔业资源特色,加快渔业种苗开发和水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建设6个无公害高效淡水养殖示范基地和加工科技示范基地。(3)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依托林业和芦苇资源优势,建设速生林木基地和林纸加工科技示范基地,以泰格林纸、恒安纸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大中型造纸企业为主体,以文化办公用纸、高档生活用纸、产业用纸为主导产品的纸业集群。(4)棉麻与轻纺产业集群。建设科技丰产示范和加工示范基地,发展棉麻纺织服装业,以益鑫泰为龙头,重点建设益阳麻纺与服装加工科技示范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服装等终端产业。

洞庭湖区食品和卷烟工业规模较大。常德卷烟厂是湖南仅次于长沙卷烟厂的第二大卷烟厂。本区的油脂、水产品加工、酿酒、饮料、方便食品、水果罐头等也成长迅速,沅江市的辣妹子食品系列已成为洞庭湖区农产品加工的著名品牌。

本区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岳阳楼区工业园、云溪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桥南工业园、创溪工业园,益阳长春工业园、龙岭工业园等,都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新材料、电子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产品、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今后洞庭湖区工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发展要点包括:对本区现有的造纸、火电、建材、纺织等传统部门进行改造提升,努力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重点发展奶制品、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粮油加工、饲料加工、麻纺、造纸八大系列产品。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新型建材和机电一体化,形成合理的工业结构。按照环境友好、集群发展的要求,重点在高级纸品、绿色食品、生物工程、有机材料、装备制造、光伏产业、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领域实现突破。

把岳阳石化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常德卷烟厂为核心,整体提升洞庭湖区烟草工业;在抓紧桃江核电建设的同时,搞好益阳电厂二期、柘溪电站扩容、益阳东220kV变电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以泰格林纸为龙头,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改造扩建岳阳造纸厂、沅江造纸厂等大型造纸企业。

六、交通运输

洞庭湖区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逐步改变了以往湖区河湖阻隔,山区行路艰难的落后格局。本区相继修建了长沙—岳阳、长沙—常德、常德—张家界、常德—吉首等高速公路,岳阳—随州、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城陵矶港、茅草街港、湘阴港、益阳港、常德港的改扩建亦加速展开。常德桃花源机场拟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届时将与国内更多的中心城市保持航空联系。洞庭湖和四水尾闾航道的疏浚工程将全面展开。

近年来,洞庭湖区在交通运输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改善了以往因山、湖、河阻隔而形成的落后面貌。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包括:随岳高速湖南段、益阳绕城高速、二广高速澧县—常德段、二广高速常德—安化段、杭瑞高速岳阳—常德段、京港澳高速复线岳阳—湘潭段、通平高速、岳平高速、临湘—岳阳高速、安化—邵阳高速湖区段以及平江—醴陵高速湖区段。本区铁路运营里程665km,武广高铁正式运行,荆岳铁路和石长复线已经启动,黔张常(黔江—张家界—常德)、常岳九(常德—岳阳—九江)等铁路也在筹建当中(表9。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