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湖南地理知识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特征(第1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特征(第1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特征

第一,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湖南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湘西山地海拔1000~1500m,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山势雄伟。其中,雪峰山是资水与沅水的分水岭,也是湖南省东、西自然环境的分界线。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武功、万洋、诸广等山脉,海拔多为500~1000m,皆为东北—西南走向。湘南山地属南岭山脉,山峰海拔多在1000m以上,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m以下。湘中属于地势过渡区域,多丘陵和盆地,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500m,湘中盆地多为河谷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原。

第二,三面环山,朝北开口。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地形。省内海拔2000m以上山峰的分布与地势基本一致,集中于东、南、西部山地。湘东最高点是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酃峰,海拔2122。35m,为湖南最高点。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m。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m。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顶,峰顶海拔2021m。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m。

第三,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多。按地貌成因分类,湖南以流水地貌为主,面积占全省的64。8%;岩溶地貌次之,占26。0%;湖成地貌较少,仅占2。9%;水域占6。3%。按组成物质分类,沉积岩类地貌要占全省的57。8%;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5。0%;岩浆岩类地貌仅占8。9%;其余为水域。按海拔高度分类,以300m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的44。2%;300~500m 地貌次之,占22。6%;500~800m地貌占18。5%;800m以上地貌占14。7%。按地貌形态分类,山地占全省的51。2%,丘陵占15。4%,岗地占13。9%,平原占13。1%,水面占6。4%。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图2-1)。

二、主要山脉

湖南省的主要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幕阜罗霄山脉、衡山山脉(图2-2)。

武陵山脉盘踞在湖南省的西北角,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北东向延伸,弧顶突向北西,为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海拔1000m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最高峰为壶瓶山。武陵山脉地貌发育自北向南分为三支。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中支沿澧水干流北侧,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山、张家界、白云山等;南支从贵州省境延伸过来,进入湖南省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六台山等,为武陵山脉的主脉,是澧水与沅水的分水岭。上述三支山脉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脉纵贯湖南省西部,成为东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构成东西交通的通道。

雪峰山脉从广西进入湖南省境,由南向北经城步、黔阳、溆浦、安化等县,全长300~400km,宽60~80km。走向较复杂,中段向西北突出呈弧形,总的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地势南段高于北段。主脊海拔1000~1500m,最高峰二宝顶山。北段山势稍缓,海拔500~1000m,最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m。山体多由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具有山高谷深、山幅大、延伸长的特点,属中、低山地貌类型。雪峰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是湖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资水与沅水的分水岭。

南岭山脉是我国巨型纬向型构造之一,从总体来看,大致呈东西走向。花岗岩侵入体及变质岩、石英砂岩节理发育的地方抗蚀力强,常形成簇状山岭,多为中山地貌。峰峦挺拔,山势巍峨。道县韭菜岭海拔2009m,临武香花岭海拔1594m。骑田岭、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绵亘于湘南,海拔1000~1500m,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连接湘粤、湘桂间的通道多为南岭山地低谷处。

图2-1湖南省地形

图2-2湖南省主要山脉分布

幕阜罗霄山脉主要分布于湘赣交界地区,自北而南有幕阜、连云、武功、万洋、罗霄山脉。受燕山运动地质构造的控制,山脉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长300多千米,呈雁行排列,为湘江、赣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900~1600m,山间谷地,多河流,垂直高差大。东南部有桂东、资兴交界的八面山,海拔2042m。山区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松、杉、楠、樟、竹等树种,有大量热带区系植物分布。林区栖息水鹿、林麝、金钱豹等珍贵野生动物。有铅、锌、铜、金和其他贵重稀有矿藏。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井冈山、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和湖南的茶陵、炎陵等县的相邻山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的根据地,迄今仍保存有许多革命遗址和文物。

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南,雄踞于湘中丘陵之间,略呈南北走向,南起衡阳白露坳,北上湘潭近郊,长约80km。唐《元和郡县志》称“衡山,南岳也,一名岣嵝山”。《舜典》谓虞舜南巡狩至南岳。汉武帝移南岳名于霍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旧有南岳72峰之说,称回雁(在今衡阳市区)为首,岳麓(在今长沙市区)为足。属华夏及华夏式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湘东“多”字形构造带。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断块山体。初成于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因花岗岩浆侵入,成为穹隆山地。经历长期侵蚀,成为准平原。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290m。天柱、芙蓉、紫盖、石廪、金简、烟霞、祥光、观音、莲花、雷钵、白石等海拔均在1000m以上。垂直带谱明显,海拔800m以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红壤带,以上属矮林、灌丛、草丛黄棕壤带。森林覆盖率67%,有多种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及珍奇动物。

三、气候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深刻影响,属于大陆性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湖南主要受制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天气较为干冷。准静止锋和气旋活动的影响,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夏季湖南多为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高温闷热,副热带高压也会造成较长时期的干旱。春季湖南南北气流对峙,气旋与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湖南副热带高压逐步南撤,偏北气流逐渐控制全省,多表现为层结稳定、湿度较小的秋高气爽天气。

湖南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气候暖湿,四季分明。湖南年平均气温16~19℃。冬季湖南处于冬季风控制之下,因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征,有利于冷空气**,1月平均气温多为4~7℃,临湘曾出现过-18℃的极端最低气温(图2-3)。夏季湖南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气温偏高,7月平均温多在27℃以上,湘江下中游则在29℃以上,长沙曾出现过43℃的极端最高气温(图2-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多为16~19℃。由于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全省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湘南高于湘北,东部高于西部(图2-5)。湖南一般3月初入春,春季可维持65~75d,入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常有低温阴雨天气。5月中旬起自南至北先后入夏,夏季一般维持4个月左右,是一年四季中最长的季节,高温暑热,骄阳似火,蒸发旺盛,但台风带来的降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9月湖南各地相继进入秋季,秋季较短,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往往前一个月秋高气爽,后一个月秋风秋雨。冬季自11月下旬开始,通常长达3个多月,湖南冬季气温尽管不是很低,但较为湿冷,时而降雪,时而会发生雨凇冰冻天气。

第二,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湖南光照丰富,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10℃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d,无霜期253~311d。从积温分布大势来看,湘东高于湘西,湘南高于湘北,湘南河谷地区≥10℃活动积温多在5500℃以上。全省年日照时数1300~1800h,呈东部多而西部少的态势。全省太阳辐射量86~109kcal(cm2·a)[1],系我国同纬度中光能相对丰富的省份。洞庭湖区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都比较多。

第三,雨量较多,降水集中。湖南省年降水量1200~1700mm,是我国降雨较多的省份。降水强度偏大,是湖南降水的一个显著特征。大范围的强降水常使江河水位猛涨,造成洪涝灾害。湖南最大月雨量超过800mm,最大日雨量超过300mm,6小时最大雨量超过200,1小时最大雨量150mm。湖南3个多雨区分别是:雪峰山脉北端(以安化为中心)、湘东南多雨区(以桂东为中心)、湘东幕阜—九岭山多雨区(以浏阳为中心);湖南3个少雨区分别是洞庭湖区、衡邵地区、湘西南边境地带。湖南雨量的季节分配,具有春夏多、秋冬少的特点,降水变化与季风进退大体一致,春夏两季降水量要占全年的70%,秋冬两季仅占30%,但春多于夏,秋多于冬(图2-6)。

第四,春温多变,夏秋多旱。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暖,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仍能频繁入侵,并伴随有大风、冰雹、暴雨等天气,冷空气过后天气放晴,气温很快回升。湖南夏秋少雨,7~9月降雨量多在300mm左右,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时常发生干旱。

图2-3湖南省1月平均气温

图2-4湖南省7月平均气温

图2-5湖南省全年平均气温

图2-6湖南省年降水量分布

第五,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冬季湖南严寒期比较短,通常不足10d,多出现在1月中下旬,即“三九”期间。有时冬季偏冷,出现大范围的冰雪雨凇,但降雪和冰冻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从降雪日数来看,湘北一般10d左右,湘南仅5d左右。水域结冰日数,湘北有20~25d,其余地区不足20d。夏季湖南暑热期长,一般从6月底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可延至9月初,暑热期可达1。5~2个月。湘中的长沙、衡阳一带最热,日平均气温≥30℃的酷热天气,长沙每年平均有28d,衡阳有33d。一次酷热天气持续的时间,一般10d左右,湘中可达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衡阳为33d,长沙为26d。

湖南的梅雨、台风和寒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