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罗马文化
第七章共和时期的罗马文化
第一节文学与史学
一、拉丁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拉丁文学的兴起与拉丁文的发明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拉丁文(LinguaLatina)是拉丁文学的书写载体,属字母文字,是拉丁人在学习和吸纳近邻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出来的。古典拉丁文有23个字母,其中21个与埃特鲁里亚文字有关。
古典拉丁文最早出现于王政时代。现在最早的拉丁字母刻在普莱纳斯特大饰针上,属于公元前7世纪的文物,内容为“马尼乌斯为努马西乌斯制作了我”。
公元前449年,罗马出现了用拉丁文写成的《十二铜表法》。全文毁灭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的入侵。从后人的辑本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拉丁文的发展情况。现录《十二铜表法》的第一表内容如下:
第一条:若[有人]被传出庭受讯,[则被传人]必须到庭。若[被传人]不到,则[传讯人]可于证人在场时,证实[其传票],然后将他强制押送。
第二条:若[被传人]托词拒[不到案]或企图回避,则[传讯人]得拘捕之。
第三条:若[被传人]因疾病或年老[未能出庭受讯],则[传讯人]可给他驮载的牲口[iumentum]。若不愿意,则可不必提供篷车[arcera][1]。
第四条:有自己产业之人[出庭受讯时]之保证人,应[仅]为自有产业之人。无产业公民的保证人,则任何人愿意者均可为之。
第五条:效忠者及归顺之人与罗马人民一样有立约及让与的权利[2]。
第六条:谈判的事,则亦由[原告人]在[出庭受讯时]提出请求[3]。
第七条: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Forum)或会议场()[4]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
第八条:到了午后,[长官]则对[出庭受讯时]出席一方的要求予以批准。
第九条:若双方均到庭[受讯],则以日落时为[诉讼]之最晚时限。[5]
用法律行文来说明审判的基本条例并将其公布于众,这本身就说明拉丁文字的成熟程度。
拉丁铭文是早期拉丁文的重要展示形式。保存至今的拉丁铭文中,献给西庇阿父子的墓志铭特别珍贵,具有文学、史学等多个层面的价值。献给西庇阿·巴尔巴图斯(曾任公元前298年度的执政官,公元前290年度的监察官)的墓志铭这样写道:
路西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巴尔巴图斯,格涅乌斯之子,一位勇敢而睿智的男子,兼具英俊的外表与高尚的品德,曾担任过你们的执政官、监察官、营造官,夺取了萨姆尼乌姆的陶拉西亚(Taurasia)、基苏那(a),征服了整个路卡尼亚,带回了很多人质。[6]
献给西庇阿·巴尔巴图斯之子的墓志铭是:
路西乌斯·西庇阿,是罗马公认的最优秀者。他是巴尔巴图斯的儿子,曾担任过你们的营造官、执政官和监察官。是他征服了科西嘉岛,还有阿勒利亚(Aleria)这座城市。他为气候女神献上了一座神庙,以回报女神对他的庇佑。[7]
上述墓志铭颂扬西庇阿父子的军功政绩,是2篇典型的个人小传。从上述铭文看,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显然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拉丁文了。
公元前272年,南意大利他林敦城被罗马攻陷。居住在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安德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4—前204)被罗马人俘获,带到罗马,成为李维乌斯家的一名家庭教师。为教学所需,他翻译了荷马的《奥德赛》。这一译文虽然不是完善的作品,有幼稚、粗糙之缺陷,但在还是得到了当时罗马民众的称赞。[8]据说他翻译或创作过多部悲剧和喜剧,作品在罗马演出时,颇受好评。同时,他还用拉丁文创作诗歌,是已知的最早使用拉丁文写作诗歌的人,在罗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开始,拉丁文在学者的不断努力下,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学者有:奈维乌斯和恩尼乌斯。
图7。1罗马母狼雕像
奈维乌斯(约公元前270—前200),罗马人,是拉丁人中的第一位诗人,也是罗马“长袍剧(fabulatogata)”和“混成剧”的创始人,被称为“拉丁文学之父”。他用拉丁文、罗马题材和罗马内容写叙事体诗,是第一位把罗马同特洛伊联系起来加以叙述的诗人,也是第一位用戏剧讽刺罗马政治揽权现象而遭判下狱的诗人。[9]主要作品有《母狼》、《克拉斯提狄乌姆》和《布匿战纪》。其作品即使到贺拉斯时期也仍受欢迎。[10]奈维乌斯在去世之前,亲自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墓志铭的内容如下:
倘若不死的诸神也为凡人流泪,
卡墨娜神便会为诗人奈维乌斯悲哀哭泣。
在他去了奥尔库斯(地狱之神)的居地后,
罗马人便遗忘了会说的拉丁语言。[11]
格里乌斯在《阿提卡之夜》一书中认为这可以看作对奈维乌斯的公正评价。即使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塞罗还认为他的作品给大家带来了“快乐”。[12]恩尼乌斯(公元前239—前169)是古罗马学者十分钟爱的诗人,出生于南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鲁狄埃,精通希腊、奥斯坎和拉丁文3种语言。公元前204年,他随加图从撒丁尼亚来到罗马。此后,他参与罗马人的军事战争,用拉丁文写作史诗,讲述罗马人的生活和战争故事,并于公元前184年获得罗马公民权,成了真正的罗马人。《编年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此书从特洛伊战争写起,一直写到公元前172年。全诗据说有18卷,可惜现今仅存600行,用“命运注定”来解释罗马成为世界主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古代,这部史诗深受学者、民众喜爱。其警句犹如神谕,流传广泛。他自誉:“及我这一时代之前,还没有人登上过缪斯们的峻岭,领会过诗歌的学问。”[13]他的名言有:“我承认有神,但神不关心人的作为,否则就会有善恶必报的行为——然而这很罕见。”[14]“哲学探索必要,但不必太多;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热衷于哲学。”[15]“聪慧之人容易封住嘴里燃烧的烈火,但很难控制其连珠之妙语。”[16]恩尼乌斯也写过一些悲剧诗、喜剧诗和讽刺诗,对拉丁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卢克莱修认为,恩尼乌斯是“第一个从那迷人的希利康山上带来常青之叶的桂冠”的人,“注定要在意大利各族中间永享盛誉”。[17]
图7。2一位年轻女人的肖像
恩尼乌斯在去世前,曾自己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