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肯定都说,克拉苏的许多美德皆因为一个缺点而变得黯然失色了,这就是对于利润的渴求。而我以为,这一缺点比起他的其他缺点更为明显。它只会使其他缺点更不引人注目。他的贪婪的最好证明,是他用来获取金钱和大量产业的那些方法。因为在起初,克拉苏的财富还不到300他连特,而当他成为执政官的时候,则把自己财产的十分之一献给赫尔古利斯,大摆宴席款待宾客,并从自己的财产中给每一位罗马人三个月的粮食……这些财富的较大部分(如果讲老实话)都是从火灾和战争中捞来的,他把民众的灾难作为个人敛财、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21]
克拉苏的财产主要来自被苏拉没收的政敌财产的拍卖以及罗马火灾后被烧房子的低价购买,他做的是房地产生意。
恺撒(公元前100?—前44)是罗马共和国末叶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过,他的成功并不依赖于财富,而主要依靠他对平民的接近和与苏拉及其党人的势不两立。作为罗马的政治家,恺撒从政的时间相对较晚。公元前63年,恺撒才当选为大祭司长。次年,他担任行政长官,期满后出任远西班牙总督。因恺撒平时慷慨好施,负债累累。在他将要就任远西班牙总督之时,债主们因为怕恺撒死于行省,所以联合起来不让他离开罗马。后来幸亏得到克拉苏的担保,债主才放他就任。恺撒和克拉苏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为密切。一年后,恺撒从远西班牙归来,这时的恺撒相比一年前的恺撒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放弃凯旋式,积极参与下一年度执政官的竞选活动。
图4。2伟大的庞培像
图4。3恺撒头像(一)
而当时的形势又对恺撒十分有利。公元前62年,庞培从东方回来后,元老院惧怕他功高独大,所以一直不批准他在东方的各项政策。恺撒趁此机会与庞培和克拉苏合作,共同挑战罗马政制。公元前60年,他们3人秘密结成军事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为巩固这一同盟,恺撒还把14岁的女儿嫁给近50岁的庞培。依靠3人的协作,恺撒顺利当选为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
恺撒就任执政官后,马上提出3项法案:建议把坎佩尼亚的公有地分配给庞培的老兵和有3个孩子的贫困公民;建议元老院批准庞培在东方的一切命令;建议把包税人的税金降低13。这些法案无论对庞培还是对克拉苏都十分有利,因此很快获得通过。执政官任期结束后,恺撒出任山南高卢(内高卢)和伊利里亚总督职位,任期5年。那尔旁·高卢总督死后,他又获得了对这一地区的治理权。这样,恺撒名副其实地成了罗马历史上第一个享有两个行省总督头衔的人。
公元前58年,恺撒在罗马的代言人克劳狄被选为保民官。克劳狄立即提出针对西塞罗的放逐法案,西塞罗被迫远离罗马政治,流亡马其顿(公元前58年3月至公元前57年8月)。同年,恺撒赴山南高卢任总督。他以罗马治下的山南高卢为据点,向西不断入侵当时并不属于罗马的山北高卢地区。经过3年的苦战,恺撒占领了大部分山北高卢领土,并把罗马西北边界推进到莱茵河岸。为协调“三头”之间的关系,公元前56年,恺撒、庞培、克拉苏以及200多名元老在埃特鲁里亚北部的路卡城聚会。会议决定,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期结束后,续任5年;庞培和克拉苏担任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期满后,庞培出任西班牙总督5年,克拉苏出任叙利亚总督5年。不久,公民大会通过了“三头”在路卡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公元前55年,庞培和克拉苏就任执政官。克拉苏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就来到了叙利亚,谋划与安息人的战争。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卡雷与安息人的战斗中阵亡,“三头”变成了“两头”。
图4。4西塞罗半身像
在“两头”中,恺撒的发展显然超过庞培。庞培在公元前55年执政官任满后,并未离开罗马到西班牙任职,而只派他的副将去经营西班牙。相比之下,恺撒则凯歌高奏,将势力推进到山北高卢全境,并渡过莱茵河,深入日耳曼人居住区。著名历史学家兰克认为:恺撒完成的对高卢的占领,“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因为后来整个西方的形态都是以高卢为基础的”,“恺撒不仅夺取了高卢,而且还使高卢变得罗马化和文明化”。[22]此外,他还分别于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两度入侵不列颠,将罗马帝国的领土通过英吉利海峡扩大到不列颠。塔西佗认为,恺撒是“罗马人中最先率军进入不列颠的”[23]。
面对恺撒在高卢的巨大成功,庞培公开与元老院联合,共同阻止恺撒势力的发展。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做出决定: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满后(公元前49年3月1日)必须解散军队。如果不解散军队,他将被宣布为公敌。恺撒面临着“要么交权、要么顺从”这一非常痛苦的抉择。
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做出最后决定:亲率第13军团渡过卢比孔河,进攻罗马。恺撒的这一举动一直是中外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从恺撒的角度而言,这是出于无奈;而从元老院的角度而言,这是对共和国的挑战,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面对恺撒的快速挺进,庞培和元老贵族因准备不足,弃罗马而逃。恺撒占领罗马。公元前49年冬天,恺撒被宣布为独裁官。但他随即放弃这种权力,就任公元前48年的执政官。此后,他便开赴东方与庞培作战。
图4。5庞培头像(局部)
图4。6“垂死的高卢人”头像
公元前48年,庞培和恺撒在法萨卢发生激战,恺撒获胜。庞培带领部分手下逃至埃及,为托勒密廷臣所杀。恺撒追踪庞培至埃及,以埃及国王杀害庞培为由,干涉埃及王位之争,立克娄奥帕特拉为埃及女王,开了罗马政要干预埃及事务的先河。
公元前45年9月,恺撒回到罗马,长达4年之久的罗马内战至此结束,恺撒成了罗马唯一的最高统治者。恺撒在内战中取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共和制的破坏。此后,他从罗马元老院那里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头衔。公元前46年,恺撒被元老院任命为任期10年的独裁官,有权拥有侍从72人。公元前44年,元老院再次通过决议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这一行为完全否定了共和政府由行政官员定期负责的制度。此外,他还拥有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元帅、风俗长官、大祭司长等头衔。名义上,罗马的共和国依然存在,但实际上,罗马共和制度已不起任何作用,它的一切权力都已集中在恺撒手里。共和国几乎成了恺撒的代名词。
图4。7恺撒像(二)
恺撒独裁期间,全面进行改革,内容包括:安置老兵,保护老兵的利益;改革元老院,把一些非元老贵族出身的奴隶主选进元老院,并将元老的人数增加至900;将公民权扩大至一些行省,如高卢和西班牙等;改善行省条件,严惩贪污勒索的行省总督,剥夺行省总督的军权,改革行省税收制度,规定直接税由国家征收,间接税仍采用包税制,由骑士承包征收。
恺撒的独裁触及了罗马贵族的传统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在元老院舆论和武力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暗杀。公元前45年3月15日,共和派集团在元老院议事厅刺杀了毫无防备的恺撒。恺撒的死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共和制的依恋。恺撒的死亡表明,他还是没有找到解决共和国危机的方法。
恺撒死后,罗马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恺撒的亲信安敦尼(又译为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混乱中逐渐掌握权力。他们于公元前43年10月在意大利北部的波诺尼亚城附近举行会议,并一致达成协议:“三头”共同执政5年,三分行省,安敦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阿非利加、撒丁尼亚和西西里,雷必达统治西班牙;意大利由他们3人共同治理;亚德里亚海以东地区尚在共和派的控制之下,由安敦尼和屋大维负责征讨。历史上常常将安敦尼、雷必达和屋大维3人公开结成的同盟,称作“后三头同盟”。如果说前“三头”还要照顾到共和国的形式的话,那么后“三头”则完全是凌驾于共和国之上的政治联盟。
公元前43年11月,公民大会通过法律,任命屋大维、雷必达和安敦尼为“建设共和国的三头”,授予他们在5年内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在同盟执政期间,“三头”大肆捕杀政敌,大约有300位元老和2000名骑士被杀。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大文豪西塞罗也被“三头”列为“公敌”,惨死于后“三头”的屠刀之下。
公元前42年,安敦尼和屋大维越过亚德里亚海,出兵巴尔干,在马其顿的腓力比附近打垮共和派。腓力比战役之后,“三头”重新分工。安敦尼前往东方,处理东部事务;屋大维返回罗马,负责老兵的安置工作。
公元前40年夏,“三头”再次达成协议,规定:安敦尼掌管东方行省,负责对帕提亚的战争;屋大维掌管西方行省;雷必达掌管阿非利加行省;意大利仍由3人共管。
公元前36年,屋大维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只留给他一个大祭司长的空头官衔。“三头”实际上只剩下了“两头”。
公元前40年夏天以后,安敦尼一直在东方行使权力。他为埃及女王所惑,把塞浦路斯和叙利亚的一些土地让给埃及;他还与埃及女王克娄奥帕特拉结婚,育有3个儿子,在埃及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样,安敦尼与意大利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屋大维乘机发展自己在意大利的势力。公元前32年,整个意大利向屋大维宣誓效忠,并要求屋大维领导“后来在亚克兴获胜的那次战争”。此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向埃及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率领军队与安敦尼和克娄奥帕特拉会战于希腊西海岸的亚克兴海角,克娄奥帕特拉和安敦尼率先逃离战场,克娄奥帕特拉和安敦尼军大败。对于罗马人来说,亚克兴海战是一次决定性的战争,历史学家也一直把它视作罗马历史上的转折点。在这次战争中屋大维消灭了安敦尼的主力,奠定了他在罗马内战中最后胜利的基础。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军进入埃及,安敦尼和克娄奥帕特拉双双自杀。从此,埃及这个地中海东部的最后一个国家也失去了主权,成了罗马帝国的一块属地——一个由屋大维直接管理的特殊行省。屋大维还因此从埃及获取了10亿塞斯退斯的财富,其富裕程度超越了罗马国家。[24]
图4。9奥古斯都头像
图4。10奥古斯都像(一)
屋大维成功了,屋大维胜利了,屋大维终于赢得了战争,结束了内战。屋大维的胜利表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已经过时了,必须有一种新的制度来替代它。而这一制度的真正创立者恰恰不是别人,正是屋大维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