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罗马文明发展历程 > 第六节 古罗马的历法和年代学(第1页)

第六节 古罗马的历法和年代学(第1页)

第六节古罗马的历法和年代学

一、古罗马历法

时间单位(年月日)是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以及地球绕太阳转动等自然现象所形成的周期而形成的概念。在地球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间周期反复重现,一次一次没有特征。但是如果把时间同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尤其是同人类的活动联系起来看,时间就有了色彩:日日、月月、年年都有了差别。有些日月和年代发生了大事,于是这些年月就成为值得记忆的年月。历史学上的年代学就是要研究古代各民族如何记录和保存这些值得记忆的历史大事的年代,研究并确立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事件与事件、事件与当下之间的关系。

为了弄清楚过去事件的日期,有必要了解古代各族人如何计算和称谓一年里的日期,也就是如何计算和使用历法。年代学是研究古代历史的一把钥匙,历法知识又是弄清年代所不可缺少的。因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转关系在古代不是人们轻易能理解和计算的。古代人的历法和纪年法曾经是多种多样的,经过一定时期的演变,纪年法才逐渐统一,历法也逐渐与自然规律相一致。

恩格斯在论古代自然科学的发生时说:“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233]对天文和历法的研究,在古代各民族中因为要适应生产上的需要,开始得很早。且不说考古学上发现的远古人为观测太阳而修筑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巨石圆环和金字塔台等,就文字记载来说,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诗人希西阿德的《田功农时》中就多处反映了希腊农民如何通过观测天体运行计算农业季节的情况。例如,他说:“七仙女星上升时开始收获,沉落时开始耕作,隐没四十昼夜后再出现时,即一周年期满。”又说天狼星升至头顶时,昼短夜长,树叶凋落。这时砍伐下来的林木不易受虫蛀。[234]

古意大利农民也像希腊人一样依据观测星座的运行情况来确定季节。在古罗马的农业著作中处处可以见到按季节运转调节农业生产的例子。能提供古罗马年代学和历法材料的罗马古博物学家也多是农业学家,最早知名的有加图和瓦罗等人。他们论述农业的著作都保存了下来,但是他们的绝大部分其他著作,包括论述历法的著作等均已失传。我们今天只能依靠保存下来的第二、第三手的材料来获知早期历法和年代学的概况,当然这也很有用。属于这类的作品有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公元1世纪),A。格利乌斯的《阿提卡之夜》(公元2世纪),森索利努斯的《起源记》(DeDieNatali,公元3世纪),Q。索利努斯的《旧闻杂记》(ResMemoraliles,公元3世纪),还有A。T。马克罗比乌斯《节日纪闻》(Saturnalia,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等。虽然这些作家的作品错误和矛盾之处很多,但是它们抄录了失传的瓦罗等人的一部分作品,所以其重要性非常值得关注。

(一)罗马的年和月

传说罗慕鲁斯时期,罗马一年分为10个月,以春天为岁首,10月为岁末,相当于今天的3~12月,全年只有304天。显然这是只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历法。农事完了之后的一段寒冷天气不计算在内。希西阿德也提到“冬至后六十天的冬日”[235],可能这是地中海地区不事生产活动的时候,所以早期历法里不把这些时日计算在内。

这一调整法平均年的天数比实际太阳年多一天。[238]这种历法长期使用下去就会逐渐变得与季节不符。这样,罗马早期结合自然季节和农业生产而举行的宗教性活动就会与实际脱节。庆春神(马尔斯)祭和庆新生的萨利舞如不在春天举行就没有意义;酒神节如不在葡萄收获后酿酒时举行也就会失去价值。为此,属于农业社会的早期罗马人就必须把他们的历法和太阳年的周期协调一致,所以调整4年一轮的历法也是必然的事。

直到朱理亚·恺撒改革历法之前为止,罗马的正常年仍为355天。每年12个月,其中有7个月份每月有29天。它们分别是:1、4、6、8、9、11、12月。有4个月份每月有31天。它们分别是3、5、7、10月。2月为28天。12个月共355天。

起初一年始于3月止于2月。4年一周期的第1年和第3年为正常年,止于2月28日,第2年和第4年为闰年,终止于2月之后增加的一个闰月。闰月增加的办法是使当年的2月到第23天终止,后面的5天算到闰月里,另外再加22天或23天,这样形成一个有27天或28天的第13个月。罗马历法上第1个月到第4个月各有专门的名称,可能都同农业或牧业有关。

第1个月名叫马尔斯月(Martius),和马尔斯神有关系。马尔斯神最初是青春神,不专指战神。

第2个月名叫开放月(Aprilis)。按瓦罗的说法,来自拉丁文“开”字(Aperit),指植物和牲畜生长的意思。[241]

第3个月是成熟月(Maius),来自Maiores一词,成长为长者之意。

第4个月名叫结子月(Iunius),来自“儿辈”成熟结子传播后代之意。

这4个月相当于今天的3月至6月,原名显然同植物成长开花结子和牲畜成熟育羔有关。从第5个月开始罗马月不再有专名,而是按照从第1个月(马尔斯月)开始的序数命名。它们是:

5月,Quinctilis;6月,Sextilis;7月,September;8月,October;9月,November;10月,December。

这是最初的10个月,后来加了2个冬天的月份:一是亚努阿利乌斯(Januarius)月。据瓦罗说,此月同亚努斯双面神有关;另一个月称为非布鲁阿图斯(Februatus)月,一说与地下之神(Diinferi)有关,因为这个月祭奠死者,祭祖扫墓。但是瓦罗认为和“净化(Februatus)”一字有关,因为这个月举行净化和祓除仪式,除旧迎新。事实上,按历表这月份举行的祭神节确实比较多。有人说,这种12个月份和闰月的安排为十人团所定(公元前450年),但多数人认为共和国初叶以前就已存在。[242]增加了2个冬月之后,一年之首起初并未改动,仍以马尔斯月为岁首,直到公元前153年,因为把执政官就职日期从马尔斯月1日提前到亚努斯月1日,从此岁首也改为亚努斯月1日,原来的马尔斯月变成了第3个月,以下的月份按顺序排下去。这样原来排第5的月份变成了7月,原第6月变成了8月,依此类推。

公元前44年,马尔库斯·安敦尼提案把原5月(Quinctilis)改名为朱理亚(Julius)月,以表示对独裁者恺撒的敬意,因恺撒出生于该月,即后来的7月。后来以同样理由把原6月(Sexitilis)改名为奥古斯都(Augustus)月,即后来的8月。此后出于对元首的谄媚也做过类似的改动,但都未能站住脚。罗马月份就按此名称和顺序保存下来。

(二)日期的名称与日历表

每月中有3天有特别的名称:第1天称为Kalendae。31天月份的第7天,其他月份的第5天称为Nonae。31天月份的第15天,其他月份的第13天称为Idus。

Kalendae原意“宣告”,起初在这一天由祭司团派人在卡庇托尔山的神殿中以唱颂形式宣告本月份后两个重要日期,即Nonae和Idus的时间[243]。

Nonae原意与九字(Novem)有关。因为从ldus那天往回数,这一天是第8天,而罗马计数法是两头都包括进去,所以成为9天。罗马从很久前就有一种9天一集的集市日,Nonae和Idus可能同最早的集市日有关。

Idus是月中,最初可能是指阴历的月望,因罗马人避讳偶数,所以用13日或15日。

人们认为最初可能Kalendae是朔日,Nonae是上弦日,Idus是月望。据说,最古时罗马大祭司长都要在月初观察天空,预告本月的Nonae(上弦)日和Idus(月望)日。罗马最初的历法显然是与月球的变化有联系的阴历。后来增加闰月之后,为适应太阳年的季节可能就照顾不了月亮的盈亏了。

每月其他日期的记法都是以这些有固定名称的日子为定点,一般是从未来的下一定点往回数。按罗马的计数法把两头都算进去。例如,4月2日就称为上弦日(Nonae)前4日(4月上弦日为4月5日,因此4月2日为上弦日前4日),简记法是a、d、ⅣnonApr。上弦以后的日子就从月望日(Idus)往回数,月望以后的日子就从下月1日往回数。例如,5月8日就是5月月望前8日a、d、ⅧIdusQuint;5月18日就是6月朔日前15日(5月为31天),记为a、d、ⅩⅤ。Kal。Sex。

与朔日、上弦日和月望日前后紧接的日子也有专名称,叫作“前夕”或“后一日”。例如,5月16日为5月月望后1日,4月29日称为5月朔日前夕。重要大节都有自己的名称。如2月15日称为驱狼节(Lupercalia)。2月23日称为界神节(Terminalia),4月21日为牧神节(Parilia)。相传这一天是罗慕鲁斯的建城日[244]。也有人用“界神节前夕”之类的称呼。从12月17日开始的撒图尔纳节是意大利保护神节,这一天有公共节宴,上演戏剧,人们互相赠礼,主人倒转来服侍奴隶等庆祝活动,有时连续几天,第1天称斯图尔纳节,第1天后面为节日第2天、节日第3天等。

2月逢闰年时,“月望”以后的日子就从闰月的1日往后数。如2月20日,为闰月1日前5日(闰月从原2月24日开始)。有时直到2月14日还不知大祭司长是否决定有闰月,那也可以用2月23日界神节作为基点,往前数,2月14日为界神节前10日。

罗马从很早就有大祭司长负责制订的日历,宣布每个月的每天应做什么事。全部日历是以一种宗教信念为根据:认为一切活动,无论是宗教仪式、农事、牧业、集市、民间集会、战争、司法或政治活动都应该在众神喜欢的日子进行。神不喜欢的日子禁忌一切活动或部分活动。也有些日子专门奉献给某某神,不许做其他活动。这很可能同远古以来民族遭受过的各种灾难所造成的传统迷信有关。遭过难的日子就变成不吉利的日子。到了有历史记载时期有些大事件也有类似的影响,如克列米拉战役和阿里亚战役[245]就是。它们长久留在人们心中成为可纪念的日期,但不再带有宗教性。

共和初期,日历表被贵族垄断保密,尤其不让平民知道开庭日,以阻止平民诉讼。据说有个平民出身担任过法庭录士的人弗拉维乌斯,由于监察官阿庇乌斯·克劳狄的改革而被举为营造官。他于公元前304年在广场贴出告示,公开了全年的日历。[246]这样一来,人人都知道了开庭日和何时法官受理诉讼。这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现在所知罗马日历表上的标记共有7种。它们是F、、QRCF(只有3月24日和5月24日用这种标记)和QSDF(只有6月15日)。

这几种符号,前5种是常见的,后2种如上所说只用在固定的一两天。

F标记代表diesFastus即吉利日,开庭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大法官口中可以说出一切字眼而无罪。早期的法规极严,任何法官不小心在一个无F标志的日子作了审判活动的话,他必须因自己的渎神行动而奉献牺牲,举行清赎仪式。

标C的日子表示这一天保留给民众大会(itia)和举行自由活动。如不开大会,也可成为F日,即开法庭日,原则是法庭和民众大会二者不相冲碰。罗马公民中另有一种比较松弛,无立法权的会议称为“群众集会”,不受C日的限制。

N等于非吉日、禁忌日、无大会和不开庭日。

NP的意思不十分明确,多数节日都标以这种标记。罗马历法研究家索尔陶认为可能是“Nefas,feriaePublicae”,即“公共节日,不开庭”的意思。

&ercisus两分日,混合日。这一天部分不准活动,部分准许活动。具体说就是早晚都为N,不能行动。中午在杀一牲畜把内脏奉献之后,有一段时间可以有各种活动,全年只有8天是这种日子,都在节日前。

QRCF只有3月24日和5月24日两天有这符号。这两天在圣王宫即大祭司团内举行仪式。

QRDF6月15日是每年在维斯塔神庙举行净化祓除礼的日子。在这天清扫污物,也举行仪式用来净化精神方面的过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