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罗马文明发展历程 > 第三节 艺术史学与教育(第1页)

第三节 艺术史学与教育(第1页)

第三节艺术、史学与教育

一、罗马的建筑和造型艺术

罗马是一个酷爱建筑的民族,尤其是奥古斯都以后,由于大量的外敌已经不复存在,地中海世界基本上为罗马人所掌控,意大利以外的行省每年都要把相当于110的收入作为贡赋交给罗马。罗马一时间成了最富裕的地区。为了充分展示罗马的实力,炫耀其国力的强盛,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匠心独具,创造了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罗马的建筑艺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常常以整体恢宏大气和局部精细严密闻名于世。大约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政治家们就以各种建筑形式装点罗马,使其成为地中海世界最雄伟的城市,使其成为地中海世界人人向往但同时又不敢反抗的城市。庞培建造了第一座石造的大剧场。奥古斯都则自称他“所接受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但留给后人的却是一座大理石城”[129]。话中既包含着成功后的喜悦,也渗透着发自内心的自豪。苏维托尼乌斯认为,在奥古斯都的努力下,罗马成了在人类理智所能预见的时间内最安全的一座城市。[130]

图8。5罗马建筑遗址(五)

图8。6罗马万神殿夜景

图8。7罗马建筑遗址(六)

罗马城的大规模兴建开始于公元前29年,即内战结束以后。奥古斯都首先修建的是恺撒神庙、奥古斯都凯旋门和奥古斯都广场。之后,奥古斯都除了修建马尔斯等神庙以外,还修建了许多新的公共建筑:公园、浴场、万神殿等。据《奥古斯都自传》记载,仅在公元前28年,他在罗马城修复的神庙就有82座。其中以供奉朱庇特等神的万神殿最为著名。

万神殿原建于公元前27年,由阿格里巴具体负责修建,后经两次火灾。公元126年,元首哈德良下令按原型重新建设。万神殿采用了新的庙宇建筑形式,由2部分组成:门廊和园厅。门廊继承了传统希腊庙宇的样式,由16根柱子支撑。但万神殿的主体部分不是外形,而是内部的园厅。园厅有一个高且直径均等于43。3米的大穹隆顶。殿内园厅由砖和混凝土作为主要原料,为罗马穹顶技术的最杰出作品。由于采用了穹顶结构,建筑内部的中心部位既不设神像,也不设支撑穹顶的立柱,采光依赖于通天的圆孔,阳光照入殿内,给人以特别宽畅、神圣的印象。大穹隆顶是哈德良元首非常喜欢的建筑形式。万神殿开创了神庙建筑之新风,是罗马胸怀与罗马技术高度统一的结晶和反映。

公元1—2世纪,帝国步入经济上的繁荣时期。公共建筑的建设再次进入**。凯旋门、军官纪功柱、宏大的会场、浴池、竞技场,以及剧场等纷纷建造起来。公元64年,罗马发生大火。大火烧了6天7夜。“除了无数的房屋以外,至今仍装饰着敌人战利品的古代将军的住宅被化为灰烬。王政时期,以及后来布匿战争和高卢战争中许愿奉献的神庙也被烧毁。从古代一直保存至今的令人惊叹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所有文物皆被烧得一干二净。”[131]罗马全城14个区中,有3个区被烧成一片空地,7个区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只有4个区保存完好。[132]大火以后,罗马重建。但这次重建不像被高卢人火烧后那样随意和凌乱,而是按照规划好的街道修建,留出宽阔的街道。建筑物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留出屋与屋之间的空地。为加固房屋,罗马人在楼前皆加筑柱廊。尼禄提出用自己的钱来建造这些柱廊,并允许把清理后的修建场地归还给原来的房主。他又按请求者的地位、财产分别制定奖励的办法,规定凡欲得奖者,必须在一定限期内将住宅或公寓修建完毕。他规定奥斯提亚沼泽地为堆积垃圾废弃物的地方,命令一切沿第伯河运粮至罗马的船只在顺水回航时一定要运走垃圾。“建筑物本身的特别规定的部分必须是坚固的、使用伽比努斯山或阿尔巴努斯山的石材的非木造结构,因为这两种石材是耐火的。”[133]

图8。8罗马大、小拱门建筑

图8。9罗马建筑圆柱遗迹

图8。10大竞技场外景

图8。11马赛鲁斯剧场夜景

公元68年,尼禄政权被推翻。不久,罗马将军弗拉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在位期间,他开始兴建大圆形竞技场,时人称之为“哥罗赛姆()”,意为“庞然大物”。根据传统的说法,整座建筑使用4万名奴隶,用了8年时间才将其最后建成。大竞技场呈椭圆形,最大直径为188米,高48。5米,场内最多可容纳8万名观众;圆形舞台长85米,宽53米,可以表演相当数量的角斗、兽斗比赛。主体结构分4层,主要由拱门结构相支撑。公元80年,提图斯元首正式宣布大竞技场落成,诸种仪式持续了整整100天。依据当时的记载,大约有9000头野生动物和2000名角斗士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竞技场的落成,不仅使罗马城增添了新的景点,而且也给罗马带来了无上的荣光。当时的诗人马尔提阿利斯对这座建筑赞叹不已。他曾这样写道:

野蛮的孟菲斯人请不要吹嘘金字塔的奇迹,

亚述人也不要再费神夸耀巴比伦[的塞米拉米斯花园],

温良的爱奥尼亚人更不必为特里维娅神庙而心高气傲。

多角的祭坛请隐匿于提洛斯,

卡利亚人请不要狂热地赞美高隆的陵墓。

所有这些努力皆要降服于恺撒的大竞技场。

声誉美神将宣告这一奇迹会替代[你们所吹嘘的]所有建筑。[134]

大竞技场的建成,使罗马在建筑上有了象征帝国力量的庞大建筑物。这是罗马的骄傲,更是帝国的成就。

罗马人除了修建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以道路改善罗马的交通;以道路缩短各城市间的行程。意大利境内的“阿庇亚大道”、“弗拉米尼乌斯大道”、“瓦莱利亚大道”等都是罗马人修建的连接帝国四周的核心线路。这些道路以罗马为中心,把罗马周围的所有城市都连接起来,形成“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壮景。这既反映了罗马交通系统的高度发达,又说明了罗马管理的有序、高效。

图8。12阿庇亚古道上的恺西利亚·梅特拉墓

在城市建设方面,罗马人关注城市设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他们既考虑到地面建筑物,也考虑到道路的平整、用水的方便以及上下水道的通畅等。这些我们可从斯特拉波《地理学》对罗马城的描述中看得很清楚。他这样写道:

图8。13罗马大道

他们穿山越谷架设桥梁,修建了许多贯穿整个地区的大道,载重马车可以畅通无阻。下水道由打磨精细的石块砌成,顶部呈拱状,满载干草的马车可以顺利通行。大量的水通过沟渠输往城中,仿佛河流穿越城市和下水道一样。在城中,几乎每座住宅,都有蓄水池,给以水管和丰富的水源,尽管马尔库斯·阿格里巴也修建了许多其他建筑,装点城市,但他对供水系统最为关切。总之,早期的罗马人很少关注罗马城的美观,因为他们忙于其他更重大、更急需的事务。然而,后来的罗马人,特别是生活于现在,生活于我的时代的罗马人,在这方面也毫不落后——他们在城中到处修建优美的建筑。实际上,庞培,神圣恺撒,奥古斯都,他的儿子与朋友们,他的妻子和姊妹,在斥资热衷于营造建筑方面,是其他所有人无法企及的。马尔斯广场旁布满了他们所修的建筑。由于罗马人的远见卓识,马尔斯广场不但自然美观,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装点。广场规模巨大,不仅战车竞赛和各种骑马训练,而且为数众多的群众可以同时在广场上打球,推铁环,摔跤,他们互不相扰。马尔斯广场周围布满了艺术品;草地终年绿草如茵;河畔小山的山冠,向河床延伸,仿佛一座绘画的舞台——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景,使你流连忘返。在这座广场附近,有另一座广场[135]。它由众多的柱廊环绕,圣地,三座剧院,一座圆形剧场,华贵的庙宇,彼此紧密相接,它们似乎在努力向你宣告,城市其余的部分仅仅是陪衬而已。因此,罗马人认为这里最为神圣,于是,把他们中最杰出男女的坟墓修建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是陵墓。它是一个巨大的土堆,位于河畔高耸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直至土堆顶部,都覆盖着浓郁的常青树。现在,它的顶部有一尊奥古斯都·恺撒的青铜雕像。在土堆之下,是他及他的亲属与挚友的坟墓。[136]在土堆之后,有一块面积广大的圣地,其间有怡人的散步场所。在广场中央,白色大理石围墙环绕着火葬地,围墙由环形铁栅栏护卫;在围墙以内,种植着黑杨树。再者,如果前往旧广场,你会看到沿着它有一个个彼此相接的讲坛,长方形会堂和神庙;还会看到卡庇托尔神殿及其中的艺术品;同样能欣赏到帕拉丁山上的艺术品和李维娅的幽径。面对如此景象,你很容易会沉浸其中,忘记周围的一切。这就是罗马。[137]

图8。14罗马建筑遗迹(七)

很显然,在城市建设方面,罗马人与希腊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希腊人是以追求最幸福之事(他们追求城市的景观之美,地理位置之优,港口和肥沃的土地)而著名的话,那么罗马人则在希腊人较少关注的地方(诸如道路与水渠建设,把城市的污水导入第伯河的下水道建设)见识独到。”[138]罗马的建城理念可以明显地概括为2点:一是方便,二是安全,非常适用于建设面积较大的城市。

罗马人是伟大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伟大的建筑师。良好的管理为罗马的建筑师提供了空前的活动空间。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世界。新建的殖民地和城市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剧场、竞技场、神庙、引水道等皆因罗马人的成功而为各地接受;混凝土、拱顶技术也随着罗马人的成功而名扬四海。罗马的建筑师改变了地中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

图8。15一个罗马自由民家庭坟碑上的浮雕

罗马人非常关注造型艺术,这在雕塑人物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罗马的雕塑艺术具有明显的政治意识,不纯粹是为了艺术而进行艺术创作。各种人物雕塑的头像比例适中,形象逼真,指向性意义明显。这里我们选择奥古斯都立像、马尔库斯·奥里略骑马像和图拉真纪功柱3个作品来作具体的说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