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答案 > 第一节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第5页)

第一节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第5页)

△开头结尾与出录音前后

写作是开头难起,结尾难落,口头报道不仅开头难起、结尾难落,还有一个出声音的问题。

口头报道的开头与其他报道所不同的是,可以用实况音响,也可以用记者口头叙述开头。无论怎样开头,都有一个原则,即开门见山。最好开头不是空泛的抒情,闹哄哄的音响,听了半天也不知要表现和反映什么。

结尾的处理与开头一样,都要符合新闻报道基本规律。最忌讳是记者最后来一段感想式的议论、总结、提高。正确的做法是,有事则论,无事则了,恰到好处,不要没完没了。

在现场口头报道中,记者不能导演,随着事件的发展出录音,不能随意推出。在推出录音之前,一般应说明这段“录音”的时间、地点。如果报道开头或题目对此有所交代就不必重复,但凡是人物谈话,需要交代人名,有时还可以自己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人物所谈内容。

录音推出后,一般不要再口头叙述录音中已说明的问题。

什么时候出录音,没有定律,这要看报道内容、主题需要而定。只要说明主题、报道了新闻事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可以了。

(4)现场口头报道的题材选择

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适宜运用口头报道,总的原则是:有现场、有音响、正在进行的事件。现场口头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在现场作口头报道,所以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用口头报道的形式的。

一些盛大节日的庆祝活动、重要纪念日的活动等,这些纪念性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口头报道。

一般工程建筑的动工落成比较适宜采用口头报道,现场、实况音响都具备,记者也容易作口头报道,这类报道要防止公式化,老套重复。

国际交往中的一些活动往往采用口头报道的方式。特别是对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运用现场口头报道可以更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口头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口头报道要求记者耳聪目明、反应机敏。

文字采访也要耳聪目明、头脑机敏,但口头报道要求在现场就要将观察和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记者到达现场,必须立刻判断采制什么,怎么采制,否则就抓不住特点,会听,会看,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头脑灵活才会不失时机。

口头报道要求记者口齿伶俐、语言生动。

口头报道关键在口头,这比其他报道形式对记者的表达能力要求难度要大。

伶俐的口齿,并非绝对要求记者说话像文字表达一样严谨,而是从整体上听起来是顺畅的,表达清晰而又适当,能够随机应变。所以反应要快,语言准确也是起码的要求。

技术熟练,动作敏捷。现场报道采制时往往有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工作了半天,结果声音的采制、画面的拍摄没有达到较好的水准,其原因是对技术掌握不到家。

电视、摄影记者有句行话,叫“抢镜头”,许多精彩的电视新闻和新闻照片,都是在一瞬间抢来的。现场口头报道也要“抢”,记者必须手脚迅速,作风勤快、不怕疲劳、艰苦。

(6)电视现场口头报道的特殊要求

在画面编辑上,电视新闻记者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动手,但是却需要体会感受画面的内容。

△感受画面的“规定情境”

电视记者感受画面的“规定情境”,首先要使自己的情绪同画面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电视记者对画面的感受除了对特定的画面内容加以体会外,还包括对自己出现在画面中的情景进行编辑思考。如果电视记者缺少画面编辑意识,那么在镜头前怎么动、怎么讲、怎样攀谈、怎样采访、怎样把握时间长度等环节上则会出现失控状态。

因此,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口头报道前必须对后期编辑要求有所了解,在报道时仍然想到顺畅自然。声音的剪辑缺少连贯性往往给观众一种断章取义的印象。如果电视记者缺少编辑意识,说话顺序混乱,下上段没有过渡,或者没有间隔,那么编辑手段再高明也是无法编辑出精品的。即使是现场直播,电视记者仍然要有画面编辑意识。

电视记者的言谈举止虽然从现场直接推到观众面前,但剪辑台还在做着切换、剪接工作,电视记者稍有松懈就可能造成切换的困难。哪怕是眼神、视线的不经意,反映到屏幕上观众即刻就会看出毛病。

画面编辑的各个环节,如开头、过渡、结尾、转场、硬切、特写、中景、近景等,都是为体现节目主题思想,达到特定的传播效果而采取的手法。电视记者若对此无所考虑,是很难进入电视画面规定情景的。

电视记者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多熟悉画面编辑环节,最好能够亲自动手操练一番。基本功扎实,才能使电视新闻现场口头报道更加得心应手。

在某种程度上讲,电视记者在编辑环节上的意识是全方位的。

△为屏幕前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电视记者在做现场口头报道时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为看不见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这是由电视画面特性所决定的。

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现场,必须设想观众就在眼前,设想观众会通过屏幕怎样接受信息。作为电视记者,难度较大的是增强新闻现场口头报道的“现场编辑”意识。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口头报道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如何为看不见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归纳起来,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面对摄像机

当电视记者面对摄像机进行报道时,必须考虑自己怎样出画面,这些画面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观众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印象。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现场口头报道必须在当时就进行“现场编辑”,否则拍回的画面很难进行调整。

通常,电视记者站在一个固定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主持人开始入画的拍摄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是拍摄全景,慢慢推向记者的近景,这时镜头固定,记者开始讲话。一般而言,记者在远距离站立的位置上最好不开口讲话,因为会给观众造成声音上的距离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