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俄罗斯文学作品 > 第五讲 丘特切夫 诗人哲学家02(第3页)

第五讲 丘特切夫 诗人哲学家02(第3页)

我爱这神灵的愤怒!我爱这充沛一切却隐而不见的“恶”:它随着鲜艳的花朵而盛开,和澄澈的源泉一起流泻,彩虹中有它,它就在罗马的天空飘过。在头上,仍旧是那高洁无云的碧霄,你的心胸也仍旧呼吸自如而舒畅;还一样有温暖的风舞弄着树梢,玫瑰的芬芳依旧;但这一切都是死亡!……谁知道呢?也许,大自然所以充沛着美好的光、影、声、色,如此令人陶醉,只不过是预兆着我们的最后一刻,并给我们临终的痛苦送一些安慰!命运的致命的使者啊,当你要把大地之子唤出生之领域时,是否就以这一切当作掩盖自己形象的轻纱,从而使人看不见你的恐怖的袭击?(查良铮译)

丘特切夫是一个有着强烈死亡意识的诗人,从少年开始,就比一般人更强烈地感到死亡的威胁,因此,即使在美好、灿烂的大自然中,他也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全然是欢欣、陶醉,而是更细腻、更深入一层地想到,大自然之所以充沛着如此美好,令人陶醉的光、影、声、色,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对人恐怖的最后一击!在全然令人陶醉的美中产生强烈的死亡意识,这就是丘特切夫区别于一般人也深刻于一般人的独特的悲剧感!

第三,往往把优美的东西与崇高或悲哀的东西融合在一首诗里。如《被蓝色夜晚的恬静所笼罩》:

被蓝色夜晚的恬静所笼罩,这墨绿的花园睡得多甘美;从苹果树的白花间透出了金色的月轮,多动人的光辉!……神秘得像创世的第一天,深邃的天穹里星群在燃烧,远方的乐音依稀可以听见,附近溪水的谈心在花间缭绕……当白日的世界被夜幕遮没,劳作沉睡了,运动也精疲力尽……在安睡的城和林顶上,却飘着夜夜都醒来的奇异的轰鸣……这不可解的喧哗来自哪里?……它可是人在梦中流露的思想?或是随着夜之混沌以俱来的无形的世界在空中扰扰攘攘?……(查良铮译)

诗歌的第一节描绘了一个十分优美的意境:蓝色的夜晚,墨绿的花园,苹果树的白花,金色的月轮,醉人的恬静。后面三节则转入崇高:深邃天穹里星群的燃烧,神秘得像创世的第一天,安睡的城和林顶上飘着夜夜都醒来的奇异的轰鸣,它似乎是诗人在梦中自由奔放的具有巨大力量的本能,又像是伴随着夜之混沌而来的无形的世界。又如《哦,尼斯》:

哦,尼斯!这南国明媚的风光!……这温暖的太阳使我多么不宁!生命像一只鸟,想展翅飞翔,然而它不能;只有望着天空白白张开它已折断的翅膀扑打着,却无法一跃而起,终于它还是依附在尘土上,由于无能和痛楚而轻轻颤栗……(查良铮译)

尼斯这法国南部明媚的自然风光与抒情主人公那生命无法飞升、只能依附在尘土上的无能和痛楚,共同构成这首短短的小诗,从而以对照的方式更鲜明、更强烈地写出了生命的无能与悲哀。这类诗在丘特切夫的诗歌中为数甚多,也很有特色,如《从林中草地》《凋残的树林凄清、悒郁》《北风息了》《嬉笑吧,趁这时在你头上》《在那潮湿的蔚蓝的天穹》等诗,莫不如此。

[俄]别尔科夫斯基:《丘特切夫》,见《丘特切夫诗选》,莫斯科—列宁格勒,1962。

《戴望舒译诗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俄罗斯抒情诗选》,上下册,张草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飞白主编:《世界名诗鉴赏辞典》,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格里戈利耶娃:《丘特切夫诗歌中的语言》,莫斯科,1980。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俄]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吴晓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梁宗岱译诗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俄]皮加列夫:《丘特切夫的生平与创作》,莫斯科,1962。

《丘特切夫诗选》,查良铮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瞿秋白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德]斯太尔夫人:《德国的文学与艺术》,丁世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周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美]冯德·魏尔德:《理想的婚姻——性生理与**》,杨慧林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杨文生编著:《王维诗集笺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朱宪生:《放眼世界的“地球诗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丘特切夫诞辰200周年”》,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1]目前所知,这一说法大约最早是俄国著名文学史家米尔斯基(1890—1939)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时于1927年出版的著名的《俄国文学史》中提出的:“如今,他被毫无争议地视为俄国三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多数诗歌读者还将他列在莱蒙托夫之上,认为其位置仅次于普希金……我根据个人经验得知,英语诗歌读者在发现这位诗人之后,几乎注定会认为他胜过所有俄国诗人。”

[2]参见曾思艺:《试论费特抒情诗的艺术特征》,载《国外文学》,1996(4)(或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1997(2)),亦可见曾思艺:《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110~114页。

[3]详见张铁夫等著《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第二章第二节、第六章第二节、第八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或见曾思艺:《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15~67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丘特切夫影响了诗人费特、涅克拉索夫、尼基京等,参见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研究》,302~3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影响了小说家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分别见曾思艺:《在诗意的自然中探索人生之谜——丘特切夫对屠格涅夫的影响》,载《外国文学研究》,1994(4),曾思艺:《丘特切夫与托尔斯泰》,载《俄罗斯文艺》,2004(1);影响了画家列维坦,参见曾思艺《风景与哲理的结晶——诗人丘特切夫对画家列维坦的影响》,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4(2),或见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研究》,347~367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