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参见AdolfMerkl文,第214页。
[29]参见AdolfMerkl文,第255页;RobertWalte文,第53页;Theo?hlinger文,第11页。
[30]凯尔森甚至认为,在实在法的意义上法源的概念是多余的,因为它就是法(参见HansKelsen文,第239页)。
[31]Vgl。MartinBorowski,DieLehrevomStufesnachAdolfJuliusMerkl,in:StanleyL。Paulsonu。),Hasrechtslehreruheoretikerdes20。Jahrhuübingen:MohrSiebeck,2005,S。123。
[32]JürgeersuzurStufenbaulehreAdolfMerklsundHansKelsens,Berlin:Duncker&Humblot,1977,S。19-20。
[33]Vgl。AdesetzesredRichterrecht,2PragerJuristischeZeitschrift(1922),Sp。339。
[34]Ibid。p。208。
[35]参见AdolfMerkl文,第210页。
[36]参见AdolfMerkl文,第209页,脚注1。
[37]参见AdolfMerkl文,第210页。
[38]Vgl。AdomeheoriedesReStufenbaues,isky,René[imgalt=""sragesimage059-1。jpg"]uSchambeck(Hrsg。),DieWieheoretischeS[u。a。]:Eur,1968,S。1336。
[39]参见AdolfMerkl文,第216页。
[41]参见AdolfMerkl文,第215页。
[42]参见MartinBorowski文,第137-138页;JürgenBehrend文,第26页及以下。
[43]AdolfMerkl,DasdoppelteRetlitz,JuristischerBl?ter1918,S。427。
[44]更具体的论证参见MartinBorowski,ormandSanquaFatheViennaSchool'sStufeioJuris(2014),pp。87ff。
[45]参见The?hlinger文,第10页。
[46]参见AdolfMerkl文,第427页。
[47]参见AdolfMerkl文,第259、262页。尽管纯粹法学并不否认习惯法可以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但出于化约论述复杂性的考虑,本文并不涉及习惯法,在论述规则—原则模式时同样如此。
[48]参见AdolfMerkl文,第210页。
[49]参见AdolfMerkl文,第427页。默克尔有时也说“像雅努斯之脸那般的双重性”(JanuskeDoppelnatur)(参见AdolfMerkl书,第216页)。
[50]Vgl。AddolfMerkl,DasRechtimLierAnwendung,isky,René[imgalt=""sragesimage059-1。jpg"]uSchambeck(Hrsg。),DieWieheoretischeS[u。a。]:Eur,1968,S。1185。
[51]参见AdolfMerkl文,第221页。
[52]AndrásJakab,ProblemsoftheStufenbaulehre:Kelsen'sFailuretoDrivetheValidityofaNormfromAnotherNorm,35JournalofLarudence(2007),p。46。
[53]参见AdolfMerkl文,第273、275页。
[54]参见AdolfMerkl文,第217页;HaproblemederStaatsrechtslehre,2。Aufl。,Tübingen:J。C。B。Mohr(PaulSiebeck),1923,S。XV。
[55]参见MartinBorowski文,第149页。
[56]参见AdolfMerkl文,第1347页。
[57]这便是凯尔森所说的静态原则与动态原则(参见HansKelsen文,第198-199页)。
[58]Vgl。Ademeiu,Wieerreich,1927,S。142。
[59]Ibid。p。152:“裁量就像法律大厦的入口,通过它法外因素就能挤进来”。
[60]参见HansKelsen文,第250页。
[61]由于法外因素的多少与法律规则的客观因素成反比,所以如果将法律体系想象为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通过裁量进入法律过程的法外因素就会形成一个倒立的金字塔。(Vgl。erberg,Haungiigeslehre,Die?ffeung1974,S。454。)
[62]Vgl。AdolfMerkl,DieUvozen,isky,René[imgalt=""sragesimage059-1。jpg"]uSchambeck(Hrsg。),DieWieheoretischeS[u。a。]:Eur,1968,S。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