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属于哪一阶段 > 第一节 探索自我(第2页)

第一节 探索自我(第2页)

5。橱窗展示法

橱窗展示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系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图2-2),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坐标,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坐标,橱窗展示法也是进行自我探索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图2-2橱窗分析法

四个橱窗的含义:

橱窗1:“公开我”,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无所隐藏。例如,相貌、身高、体重、性别、籍贯等。

橱窗2:“隐私我”,指的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属于个人隐私,不外显。例如,很多童年往事、痛苦辛酸的经历、身体的隐疾、心中的某些不快以及自身的一些不愿**的缺点等。

橱窗3:“潜在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能巨大,但通常别人和自己都不容易察觉。例如,从来没有上过讲台的人,可能一直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演说口才是很棒的。

橱窗4:“背脊我”,指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自己的后背。例如,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口头禅,或者习惯的动作以及一些特定的做事方法,而正因为习惯成自然,自己反而没有察觉,除非别人告知。

通过4个橱窗可知,应该加强了解的是橱窗3和橱窗4。对于“潜在我”,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平常只发挥了大脑功能中极小的部分。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A。奥托(HerbertA。Otto)指出,一个人一生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一个人还有96%的潜能有待开发。由此可见,认识、了解“潜在我”,是探索自我的重点之一,把个人潜能开发出来,也是职场新人的头等大事。

对于“背脊我”,如果能够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背脊我”。通常可以采用的方式是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展开交流,借助录音、录像设备,开诚布公地征求对自己的评价。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宽广的胸怀,确实能够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是得不到别人真实的想法的。

6。职业测评法

这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时最常用到的方法。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一些专业的人才机构、网站都会提供评估个人能力、人格特质、兴趣爱好、价值观的标准化测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出一个人的某方面特点,并且是在与某一群体的比较中得出的。

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职业测评法有以下四种:

(1)人格测试。最常用的人格测试方法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iphasialityiory,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yquestionnaire,EPQ)、梅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测试(Myers-BriggstypeindiBTI)等。

(2)兴趣测评。兴趣测评是帮助回答“我到底想要干什么”,“我到这里来到底为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的测试。最著名的兴趣测量工具是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

(3)价值观测量。国内目前使用最多的价值观测量工具是沙因的职业锚和舒伯的工作价值观测评。

(4)技能测评。目前最常用的技能测评工具是加利福尼亚职业信息系统(iaformationSystem),即“尤里卡”(Eureka)技能问卷,是为帮助个人确定现在具备的技能,并弄清个人工作中喜欢使用的技能而设计的。

二、兴趣与职业生涯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人成功的推动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兴趣?兴趣又是怎样影响人的职业生涯的?

(一)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从事某种活动,并从中获得愉悦。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在兴趣的背后存在着所谓欲求或冲动。当人有某种需要的时候,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中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优先注意,就会产生兴趣。

按照兴趣对象的性质,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物质兴趣指对物质的迷恋和追求,如收藏邮票、艺术品等;精神兴趣主要指对文化、科学和艺术的迷恋和追求,如旅游、写作、绘画、摄影等;社会兴趣主要是指对社会工作等活动的兴趣。

按照兴趣的产生方式,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人对事物本身或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如喜欢跳舞、踢球、唱歌等,是因为被这些活动本身所吸引,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获得愉快和满足;间接兴趣是人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如学习外语本身并不有趣,甚至很枯燥,但学好外语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是这些结果在吸引着大家。通常来说,直接兴趣的作用时间短暂,而间接兴趣的作用比较持久。

(二)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

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踢球、下棋、上网等,在职业选择中也是这样,具有某种兴趣(类型)的人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与此有关的职业,尤其在外界环境限制较小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因此,对自己的兴趣或兴趣类型进行探索并得出正确的结果后,就可以作为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2。兴趣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一个人对某一项工作感兴趣时,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对他来说却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因为兴趣让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反而变成了一种享受。兴趣可以调动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投入工作,促使个人能力的极大发挥,从而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根据研究,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感觉疲劳;相反,如果对所参与的工作不感兴趣,则最多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很容易厌倦与疲劳。

3。兴趣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简·古多尔(JaneGoodall)从小就喜欢生物、热爱大自然。中学毕业后,因为对与人类相似度很高的黑猩猩着迷,她只身深入热带森林与黑猩猩一起“生活”了10年之久,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揭开黑猩猩的秘密做出了贡献。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22岁随“贝格尔号”帆船,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之后又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开创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是什么促使他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兴趣。可以说,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美国曾有一项针对科学家职业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很少有人是出于谋生的目的而工作,他们大多是出于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追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与他们的兴趣是紧密相连的。

4。兴趣影响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稳定性

兴趣影响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稳定性,是由兴趣的本质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如不考虑经济因素)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很难获得多高的满意度,也就谈不上职业稳定。而一个人如果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即使十分疲劳、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是想尽办法克服,甚至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只有这样,才可能长期专注于某一个方向,获得稳定的职业生涯。

5。兴趣是人生幸福感的来源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利(Mihalytmihalyi)花费30多年的时间对几百位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了访谈,研究是什么东西真正令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他发现,和人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不是在人们很放松、什么事也不做(如看电视)的时候,而是当人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种活动、甚至忘我地完全沉浸在这种活动中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对不同的人而言,幸福和满足可能是运动,可能是演奏乐器、绘画,也可能是阅读、写作或即兴演讲,等等。

契克森米哈伊利将这种状态称为“flow”(原意是“流动”,也译为“沉浸”或“心流”状态),因为这时候人们的体验好像是被一股潮流往前推动,一切都很平稳而自然地发生了。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没有考虑到做这样的事情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回报或担心自己的表现如何,而是整个人都忘情地投入其中,享受从事这个活动过程本身带来的快乐。而且这种活动通常对人的体力或智力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人们也在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技能。

契克森米哈伊利的这一发现说明: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往往来源于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无所事事或单纯的享乐游玩。他一直强调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获得快乐。而这也正是工作的原本意义所在。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占据的是他们一生之中、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