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钟古兰 > 第二节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第1页)

第二节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第1页)

第二节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典型案例:早上7点20分,王强走进办公室。他之所以提早上班是为了把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文件处理掉。王强打开台灯,开始处理信件。当他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才发现,他必须等一位同事到了之后,才能处理这件事,于是他把这封信放在了一边,继续看第二封信。第二封信里夹了一份统计表,王强觉得可能以后会用得上,于是就去大厅复印了一份备用。

当他重新坐下来看信时顺便扫了一眼今天的报纸,发现了一篇很感兴趣的文章,于是他开始埋头阅读。等他看完这篇文章,发现同事们开始纷纷走进办公室,原来已经快9点了。王强赶快把信件堆往角落,以便空出一块儿地方写一份关于客户管理的计划书,这个任务是领导交代的,明天前必须完成。正当他打开档案,准备开工时,同事小胡和小王走了过来,邀他一起喝杯咖啡。王强看看表,心想聊个10分钟应该不成问题吧,于是开始听小胡和小王聊昨天看过的那场电影。电影很精彩,等王强弄懂了剧情,30分钟已经过去,他匆匆跑回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电话响起,是王强的领导郑先生。郑先生告诉他,10点有个会要开,是讨论今明两年发展计划的。王强想,这个会很重要,不参加不行,怎么办,吃完午饭再抓紧赶计划吧。但是午饭后,情况并没有改善。王强接见了几名客户,接听了几通电话,又看了两封信,已经到下班时间了。明天要交的计划书,至今一字未动,他百般无奈地把资料塞进公文包,心里直纳闷,为什么小胡和小王下班后还有时间去看电影呢?

一、时间的内涵

如何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它能帮助你控制生活,善用时间,朝自己设定的方向有效率地前进。

(一)时间的含义

韦氏大辞典中对于时间的定义是这样的: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及未来构成的;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连续不断的连续线。哲学家这样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想能够真正地了解时间并且管理时间,就有必要对时间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二)时间的特性

(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因此时间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可以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人们都必须消费时间,因此时间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也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一旦丧失,则会永久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二、时间管理的含义

时间管理就是有意识地运用预期、评估、计划等手段,安排自己生活中各项事务,合理高效地支配、利用时间。时间管理的原则是“预先计划,追求效率”。预先计划能使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有个整体把握,不至于总被事情追着跑而失落了原本希望实现的目标;追求效率能使我们有限的时间产出更多的成果。要理解时间管理的内涵,需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1)好的时间管理就是把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在时间管理上,只是强调在单位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是不科学的。忙,未必有效,要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做到劳逸结合。

(2)好的时间管理就是做完所有的事情。如果目标不明确或不清晰而盲目工作,就像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整天忙忙碌碌,看似效率很高,可能只是原地打转,没有什么效率可言,因此,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3)好的时间管理根本没有规律可循。有人认为,工作千变万化,千头万绪,而人又是百人百性,做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模式,因此时间管理根本没有规律可循。其实,时间管理和做事情一样,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就可以做到科学地、有规律地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

三、时间管理方法

目前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

(一)6点优先工作制

这一方法是效率大师艾维·李(IvyLee)向美国一家钢铁公司提供咨询时提出的,它使这家公司用了5年的时间,从濒临破产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艾维·李因此获得了2。5万美元咨询费,故管理界将该方法喻为“价值2。5万美元的时间管理方法”。

6点优先工作制要求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一开始,先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做标号为“2”的事,依次类推……

艾维·李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地完成6件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而即使他只完成了“1”,那么至少他也是每天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二)帕累托原则

这一方法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成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总是那些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剩余20%的财富。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帕累托要求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B。重要但不紧急(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而不是把“重要”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有闲工夫再说。

(三)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运行的30秒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四)GTD时间管理方法

GTD是GettingThingsDone(完成每一件事)的缩写,来自于大卫·艾伦(DavidAllen)的一本畅销书《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ThingsDone)。

GTD的具体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五个步骤。

1。收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