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制订行动计划与措施
职业生涯目标确定以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所谓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到目标,在工作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通过哪些途径来开发自身的潜能,都应制订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实施措施。
6。评估与反馈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是一种职业的预期计划和安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评估、修订和调整。如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改变、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等都要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做出相应的调整。
练习:做一份自己的表格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撰写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的注意事项
(一)自我评估部分
1。自我评估关注的是个人的职业倾向,其他无关的自我分析内容无须赘述。并且,在每项分析后面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归纳小结,突出自己各方面的特点。
2。使用自我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不是绝对正确的,特别是职业测评的结果仅供参考,不要盲目迷信和依赖。测评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其结果描述能够帮助人们拓展思路,接受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限制人们的选择。
3。如果认为测评报告的描述不准确,可以用以下方法分析:回想自己回答问题时的状态,是否有意或无意回避了个人的真实情况;阅读一下每个维度的另一个方面,看是否更适合自己;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的帮助。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成就回顾等方法,重新审视自己,澄清测评报告中与自我认知结果不相符的疑惑。
(二)环境分析部分
1。应突出对组织环境和具体职业的认知分析。这里往往是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的地方。
2。应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职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之中,要确保自己掌握的职业信息是最新的、有价值的。互联网虽然方便快捷,但大量的过期和失真职业信息无法反映真实的职场状态。建议多采用生涯人物访谈或其他较为直接、可信度高的信息渠道。
(三)职业定位部分
1。人职匹配是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职业方向定位时,不应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一定要与自身的情况相匹配。
2。职业发展方向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职业路径并非完全一样,盲目效仿是有害的。
3。个人职业发展路径不是唯一的。如果为了实现职业目标选择了两种以上的发展路径,这些路径之间应存在内在联系,否则,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职业生涯决策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四)目标设定部分
1。目标设定过程中要遵循**ART原则。
2。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重点应放在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高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毕业5年内的职业规划;低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大学生涯规划,但必须突出职业准备工作。
(五)实施计划部分
1。实施计划的制订要具体,要有时间性、可行性,便于定时检查。
2。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
(六)反馈评估部分
1。反馈评估的重点是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要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
2。反馈修正不是职业规划的最后环节,而应贯穿整个职业规划的始终。
3。注意备选方案与主目标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备选方案的可行性。
四、修正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变化可以预测,而有些因素的变化则难以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规划设计行之有效,就需要我们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会适时评估、修正规划目标并调整行动方案。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评估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反馈评估。所谓反馈就是沟通双方期望得到一种信息的回流。而这里的评估就是指对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确认规划实施的效果,找出与规划目标的偏差。
1。反馈的类型
(1)正式反馈。正式反馈通过程序化的有组织的过程进行。大学的正式反馈通常使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反馈登记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可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部分,通常在单位换算和加权处理后形成一个综合素质评价值。
(2)非正式反馈。非正式反馈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交流中互相提供反馈信息。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简单,由老师或者同学(朋友)对大学生存在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还可以通过写感谢信、当众表扬或赞许等方式来传递正面的反馈信息。
(3)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的大学生把考研当作自己近期最主要的目标;有的大学生想节省时间,学习第二学位成了他们的最好选择;还有的大学生准备毕业后踏入社会,为了给自己积累资本,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了他们必须攻克的难关;有的大学生选择加入学校的社团组织,把社会实践当作大学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正确的信息反馈,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2。评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