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3页。
[22]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638页。
[2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646页。
[24]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第239页。
[25]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1054页。
[2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上卷,第103页。
[2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上卷,第113页。
[28]《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64页。
[29]西方学者对柏拉图著作的分期有不同的意见。此处分期参见杨适教授《古希腊哲学探本》所引用的F。M。ford等人的观点,见《古希腊哲学探本》,第362页。
[30]参见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0页。
[3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9页。
[3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7页。
[34]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6页。
[35]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第389页。
[3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18页。
[3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219页。
[38]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1085页。
[3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203页。
[40]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944页。
[4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948页。
[4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08页。
[4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1056页。
[4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09页。
[45]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1087页。
[4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18页。
[4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29页。
[4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47页。
[49]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2页。
[50]参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513页。
[5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449页。
[5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42a28。
[5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541页。
[5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50页。
[5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83—284页。
[56]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2a11—12。
[57]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7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