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69页。
[59]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2003年,第456页。
[60]汪子嵩、王太庆编:《陈康:论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4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29a2-26。
[6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32b1-3。
[6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29b13-14
[6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30a6-7
[6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32b21-22。
[65]汪子嵩、王太庆编:《陈康:论希腊哲学》,第340页。
[67]陈康:《智慧,亚里士多德寻求的学问》,第299页,转引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777页。
[6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87a10—25。
[69]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87a10—25。参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830页。
[70]陈康:《智慧,亚里士多德寻求的学问》,第88-90页,转引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831页。
[7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50b6—8。
[72]参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3卷,第891—897页。
[7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56页。
[7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1176a30-b10,1027
[7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7页。
[76]参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7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53页。
[7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
[79]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350页。
[80]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350页。
[8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378—379、392—393页。
[8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73页。
[83]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73页。
[8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75页。
[8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76页。
[86]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849页。
[87]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872页。
[8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77页。
[8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77页。
[90]参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1125页。
[9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77页。
[92]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4卷,第1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