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斯巴达(第2页)

第二节 斯巴达(第2页)

“庇里阿西”的意思是“边区”、“边民”,最初是指居住在斯巴达城周围的居民,后来成为特殊的社会阶层。庇里阿西区也分散到更广阔的地区,其中比较集中的有拉哥尼亚北部、南部以及东部沿海,美塞尼亚的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庇里阿西人有人身自由,有家庭和财产,可以从事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庇里阿西人居住区有一定的自治权,斯巴达政府在庇里阿西区派驻官员。庇里阿西人与斯巴达人关系密切,拥有较多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通常被合称为“拉西第梦人”。他们可能在理论上也属于斯巴达公民,但因为庇里阿西人大多住在离斯巴达城较远的地区,又要独立从事生产劳动,很少能到斯巴达城内参加公民大会或担任官职,因此,实际生活中庇里阿西人很少享有政治权利。但是,庇里阿西人必须为斯巴达城邦承担一定的义务,其中最主要的是军役义务。

斯巴达人主要由当年征服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而来。在彻底征服美塞尼亚之前,多利亚人也发生了贫富分化,部分人因为居住在边远地区成为庇里阿西人,甚至有少数人沦为黑劳士。但在此后,多数人结成相对封闭的斯巴达人群体,主要居住在斯巴达城及其周围地区,人数维持在9000人上下,古典时期中期之后人数开始下降。斯巴达人一出生就要接受部族长老的检查,体格不合格者就会被抛弃在山谷中,一周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才被再次收养。这可能是古老的弃婴传统,可以起到保证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总量的作用。7岁后斯巴达人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14岁之后开始接受军事训练,18岁开始担任库普提亚,到黑劳士生活区履行职责。20岁之后经过考核,合格者加入公餐团,成为准军人,到战场体验生活,如果需要可以参加战争,同时可以结婚生子,但不可以过家庭生活,只能在夜间与妻子秘密会面。斯巴达国家规定,所有公民必须参加公餐团,集体进食晚餐,不得随意在家用餐。30岁之后成为正式公民,也成为正式军人,他们可以过家庭生活,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到市场上参加其他公共活动,但必须履行军役,必须向公餐团交纳一定数量的税赋。60岁后斯巴达人解除军役负担,可以当选为长老会议成员。斯巴达女性也可以进入学校,像男子那样接受教育,同时参加体育训练。成年女子要接受艰苦的训练,以便生育健康的后代。但斯巴达女性不能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如担任官职。

具有斯巴达血统的斯巴达男子理论上是准全权公民或全权公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男子都必然成为全权公民,或一生都是全权公民。如果他们不能足额交纳公餐税,不能通过国家设定的教育考核,尤其是体育考核,不能履行军役负担,不能英勇作战,都将失去公民权,成为下等公民或庇里阿西人,甚至成为黑劳士。

在斯巴达还有“下等公民”。“下等公民”的身份不太明确。他们的来源也比较复杂,包括斯巴达人中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全部或部分公民权的人。此外,还有“养子”和“新公民”。“养子”是斯巴达家庭为他们的子女配置的陪读者。这些人往往来自社会下层,因为长期与主人生活在一起,在社会上获得某些特殊权利。“新公民”,即被释放的黑劳士。黑劳士因为军功或赎买等方式获得公民权,这种公民权可能并不完整。这些群体的社会地位往往复杂多样,但大体上可能近似庇里阿西人。

图4。2斯巴达盾牌

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形成征服美塞尼亚使得斯巴达成为希腊世界疆域最辽阔的国家,总面积达8400平方千米。而战后斯巴达人群体的逐渐封闭使其难以维护国土的安全。与此同时,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邻国对斯巴达心怀不满,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对付不断扩张的斯巴达。在这种情况下,斯巴达已经无力继续对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维护国土安全成为国家外交的主要目的。斯巴达停止了大规模对外扩张的步伐,开始采取结盟的外交政策,力求改善与伯罗奔尼撒国家的关系,同时干预新兴国家,防止出现强大的国际对手,以图谋求希腊世界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世纪斯巴达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驱逐阿哥斯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存在。基隆担任监察官(公元前556年)前后,斯巴达攻占了一度为阿哥斯占领的西塞拉岛。至此,以扩张领土为目的的战争基本停止。公元前590—前580年间,厄利斯向南扩张,斯巴达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帮助厄利斯征服了庇萨(Pisa),将庇萨人一部分降为黑劳士,一部分降为庇里阿西人。此后,斯巴达又与厄利斯一起两面夹攻特里菲利亚(Triphylia)。通过这些行动,斯巴达争取到了厄利斯的支持。

斯巴达外交的真正转变是在提该亚战争期间。提该亚位于拉哥尼亚与阿哥斯之间,南部与斯巴达之间隔着一片低矮的丘陵,向北有河流与阿哥斯相连。这里是阿卡迪亚和阿哥斯威胁斯巴达的军事要道,斯巴达很早就展开了对这一地区的争夺,但一直未获成功。大概在利翁(Leon,公元前590—前560年)和赫格希克利斯(Hegesicles,公元前575—前550年)联合统治时期战事又起,但一直没能获得胜利。他们的继任者阿那克桑戴里达斯(Anaxandridas)和阿里斯通(Ariston)统治时期,斯巴达改变了传统的外交政策。

改变的标志之一是崇拜阿卡亚人的传统英雄阿伽门农父子。传说他们按照德尔菲神庙的指示,设法从提该亚取回了俄瑞斯忒斯的遗骨,在斯巴达举行隆重的葬礼。大约在公元前550年,阿伽门农在阿卡米莱地区被作为英雄受到崇拜。源自多利亚人的斯巴达人一直以阿卡亚的征服者自居,现在斯巴达开始崇拜阿伽门农,一方面可以争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多利亚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装扮成阿伽门农的继承人,给自己称霸伯罗奔尼撒乃至希腊世界披上合法的外衣。从此,斯巴达不仅标榜为多利亚人,也自称为阿卡亚人。约在公元前510年,斯巴达国王克里奥墨涅斯在雅典的神庙中公开宣布自己不是多利亚人,是阿卡亚人。

标志之二是与提该亚的战争以签署和约的形式宣告结束。提该亚战争是斯巴达第一次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战争。大约在公元前550年,双方签订和约,他们的和约被刻在阿尔弗斯(Alpheus)河岸的石柱上。提该亚向斯巴达保证,从他们的国家驱逐美塞尼亚人,不接纳他们成为公民。此后,提该亚成为斯巴达坚定的政治盟友。在普拉提亚(Platea)战役前,提该亚人声称自己曾经和斯巴达一起打过许多漂亮仗,同时宣称他们心甘情愿地听从斯巴达的安排。

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斯巴达为中心的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已经形成。第一批成员国主要集中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内,有厄利斯、西昔翁、科林斯、麦加拉等城邦。其实在古代,并没有伯罗奔尼撒同盟这个称谓,史书称之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或“拉西第梦人及其同盟者”。这是以斯巴达为中心、维护斯巴达国家利益的国际联盟。这个联盟的成员国不断变动,总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并有大量半岛之外的城邦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发展得益于希波战争,在外敌入侵面前,更多的希腊城邦同意结成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发展为“希腊同盟”,斯巴达成为这个同盟的领袖。后来希腊同盟面临解体,雅典在同盟之外成立了提洛同盟,于是希腊同盟又缩小为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邦国关系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依据多重双边关系建立起来的松散的国际组织,斯巴达与一个或几个城邦单独签署协约,协约内容大多勒石刻碑,宣示国民,约束政府。协约的主要原则是“同敌共友”,但主要是依据斯巴达的敌友标准。同盟国家承诺:不接受斯巴达的逃亡黑劳士;和平时期,同盟国家各自为政;一旦成员国遭受侵略,各盟国承诺尽其所能提供军队以解危困,提供的军队通常是国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同盟对成员国没有强制权力,协约内容中没有对违反协约行为处理的条款。同盟的义务大多受制于入盟时的诺言,诺言的约束力来自神意、道德或传统习惯。这种约束力其实很脆弱,有些城邦就以灾异、神谕以及宗教节日等为由违背诺言,甚至退出同盟。每个成员国,包括斯巴达在内,都是平等的,同盟国之间发生矛盾采用第三方仲裁的方式解决以避免战争;同盟大会上,每个城邦只有一票表决权。同盟不对成员国征收任何费用,遇有战事,同盟国自己承担所提供军队的费用。

同盟内部有两个决策机构:同盟大会和斯巴达公民大会。有关同盟的重大事务,尤其是宣战、媾和等大事,一般先由同盟大会讨论,再交给斯巴达公民大会。同盟大会表决后,同盟代表先向斯巴达公民大会通报相关情况,提交相关决定,斯巴达公民大会再进行讨论、表决,讨论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最后通常通过呼声表决的方式裁决。斯巴达公民大会在同盟决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同盟国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往往需要先对斯巴达公民大会进行游说,争取支持。

斯巴达是同盟的领袖,也是同盟军队的指挥者。但斯巴达采取温和政策,与盟国保持良好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斯巴达不向盟国征收贡金[12]。第二,盟国享有在同盟大会或同盟决策机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发言的权利。伯里克利曾经指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一个特点:他们没有一个议事会可以做出迅速果断的行动,因为他们的每个城邦都有平等的一票表决权,都只关心本邦的利益,这种情况的结果通常是一事无成[13]。第三,盟国在内部管理上基本上享有“自治权”,如科林斯曾经两次对斯巴达干预雅典内政表示反对[14]。直到公元前421年,斯巴达与雅典签署《尼西阿斯和约》时,斯巴达还只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劝说它们接受,而不能强迫。

总之,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但它奉行的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却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遗产。尽管伯罗奔尼撒同盟内部关系相对平等,但它仍然是斯巴达称雄希腊的工具,借助这一同盟,斯巴达在公元前6世纪末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在整个希腊世界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城邦。

为了维持霸主地位,斯巴达多次干预那些未入盟的、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国家(它们没有承认斯巴达的霸主地位),尤其是雅典和阿哥斯。雅典在庇西特拉图统治时期继续实施梭伦改革时期的措施,国力得到较快发展,逐步成为斯巴达的威胁。公元前528年,庇西特拉图去世,儿子希庇亚斯继位。希庇亚斯违背了庇西特拉图的统治原则,渐趋残暴,引起雅典人民的反对,庇西特拉图昔日的政治盟友阿尔克密尼德家族也被驱逐出国。流亡在外的阿尔克密尼德家族不甘失败,期望借助外部力量回到雅典,他们贿赂德尔菲神庙的祭司,借助神谕要求斯巴达提供支持。公元前510年,斯巴达出兵雅典。希庇亚斯得到色萨利的骑兵支持,他打扫好战场,严阵以待。斯巴达的第一次干预失败,统帅安基摩琉斯死于前线。接着,斯巴达著名国王克里奥墨涅斯亲自率军,攻入雅典。在雅典人民的支持下,斯巴达军队将希庇亚斯围在雅典卫城内。但是,斯巴达军队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军。不过,雅典人民继续战斗,最终迫使希庇亚斯离开雅典。

推翻僭主统治后,阿尔克密尼德家族的克里斯提尼利用民众的支持,击败竞争对手伊萨格拉斯,实行民主改革,雅典国力继续上升。约在公元前507年,在斯巴达的强行要求下,雅典政府放逐克里斯提尼及其同党约700个家族,扶植伊萨格拉斯建立了僭主统治。但是,僭主统治引起了雅典贵族和平民的一致反对,在议事会的率领下,雅典人民打退了斯巴达军队,推翻了僭主统治,迎回了克里斯提尼。克里奥墨涅斯筹划再次军事干预,他率领军队直抵厄琉西斯,但斯巴达军队在前线发生内乱,盟国科林斯和另一位国王戴玛拉托斯前线撤军,导致干预失败。雅典的民主政治终于建立起来。此后,克里奥墨涅斯计划第四次干预,他们邀请希庇亚斯回来,试图帮助希庇亚斯恢复统治,但是由于科林斯的反对,这次干预最后胎死腹中。

阿哥斯是斯巴达东部近邻,与斯巴达长期不和。斯巴达强大之后,不断寻机打击阿哥斯。公元前494年,克里奥墨涅斯亲自率军征讨阿哥斯。斯巴达军队取道海上,袭击阿哥斯北部的提林斯,阿哥斯军队原在南部设防,见状急忙回防,在塞皮亚双方展开激战。克里奥墨涅斯多次假意发动进攻,麻痹阿哥斯军队的警惕性,最后,利用阿哥斯军队用餐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阿哥斯军队被迫撤往圣林,斯巴达纵火焚烧,阿哥斯伤亡惨重。这一仗斯巴达取得辉煌胜利,6000名阿哥斯公民死亡,阿哥斯的奴隶趁机起义,夺取了国家政权。直到公元前468年,阿哥斯公民才镇压了奴隶暴动,夺回政权。

尽管斯巴达在希腊半岛积极干预其他城邦之事,但在对波斯问题上,则采取了回避的保守策略,对海洋拓展也毫无兴趣。公元前499年,米利都策划反波斯的暴动,寻求斯巴达的支持,但斯巴达以路途遥远拒绝。当波斯向希腊本土炫耀武力时,斯巴达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加以反对,但在马拉松战役中,斯巴达却借口未月圆,不符合斯巴达出兵传统,拒绝出兵。温泉关战役前夕,波斯大军压境,斯巴达连续举行公民大会,要选派两个斯巴达青年来抵偿曾经被他们杀死的两个波斯使节,以平息波斯的愤怒,避免战争。公元前479年,希腊联军驱逐侵入希腊半岛的波斯军队,战争转入海上,斯巴达主动交出联军的领导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斯巴达满足于自己作为希腊陆上霸主的地位。

[1]K。M。T。tSparta,Maer,1952,p。488。

[2]H。Michell,Sparta,Cambridge,1964,p。146;P。Oliva,SpartaandHerSos,Prague,1971,p。92。

[3]一说6000份,但9000份的观点显然是不准确的。

[4]G。L。Huxley,EarlySparta,Cambridge,Massachusetts,1962,p。33。

[6]H。Jeffery,ArchaicGreece:thecity-states,c。700-500B。,1976,p。115。

[7]一说是斯巴达男子与黑劳士妇女所生。

[8]Plutarch,Lives&#us,8。

[9]Plutarch,Lives&#us,8。

[10]PausaionofGreece,Ⅲ。3。1。

[11]当然,这种平等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公民内部也发生了贫富差异。

[1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Ⅰ。19。

[13]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Ⅰ。141。

[14]希罗多德:《历史》,Ⅴ。75,9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