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 第三节 君主专制的逐步形成(第2页)

第三节 君主专制的逐步形成(第2页)

第1个问题是,在这2个王墓中哪个是真正的埋葬国王的墓,哪个是假墓,纪念碑式的墓?阿卑多斯王墓的发掘者彼特里坚持认为,他发掘的是真墓;而萨卡拉王墓的发掘者艾麦里也认为,他发掘的是真正的王墓。其他学者则各有自己的看法,或者同意彼特里的观点,或者同意艾麦里的观点。至今尚无定论。

第2个问题是,那个假墓,纪念碑式的墓,其作用是什么?艾麦里认为,两个墓的存在是同曾经存在过南北两个王国的情况一致的,一个墓代表上埃及的王墓,一个墓代表下埃及的王墓。斯卡尔弗认为,建造假墓的目的在于保证墓主人得到来自阿卑多斯的奥西里斯的祭祀仪式的恩惠;斯科特认为,阿卑多斯假墓是同加冕仪式相联系的;马迪耶和波斯托夫斯卡娅则认为,假墓的建造与赛德庆典有关。赛德庆典的主要部分是再现国王的仪式性死亡,国王复活后把自然界的魔法权力交还给他,以及他作为新的强有力的统治者重新即位。这种仪式,在古代原本应杀死那些已经衰老无能的部落领袖,后来是用奴隶和俘虏来代替,更后来则用雕像代替。假墓就是埋葬雕像用的。在中王国时期的孟图霍特普二世的假墓中找到过那样的雕像。但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

本书比较倾向于认为萨卡拉王墓是真墓,因为那里的墓更大,而且它位于首都附近。

七、王室经济的形成

前王朝时期有没有王室经济,现在缺乏证据来证明这个问题。但是早王朝时期,已经有了王室经济,这有两方面的证据:一是阿哈墓里的王室地产模型;二是这时的文物中有了管理王室经济的官职的印章。

在氏族制度晚期,按理说,氏族首领作为氏族贵族,应当有自己的地产,不过现在没有证据。在早王朝时期,王室地产主要是在对下埃及进行战争的过程中抢夺来的下埃及的土地等财产。这时的印章上有王室葡萄园的管理者的官职,说明已经有王室地产,而且是在三角洲,因为三角洲是当时和后来生产葡萄的主要地区。国王在每次获胜后,必然会将占领地的耕地中的一部分作为战利品划归自己所有,当然也会将一部分给予自己的将领和士兵。此外还会有劳动力和其他财富的收获。纳尔迈权标头上说,俘虏了12万俘虏、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这些东西中的一部分当然是在胜利者中进行分配的。王室经济的形成无疑将大大地提高王权的地位。

八、对全国土地、黄金、人口和牲畜的清查

君主专制的逐步形成,统治阶级统治的强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其中也包括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曾经不断地对全国的土地、黄金、人口和牲畜进行清查。这种清查开始于第1王朝时期,在《帕勒摩石碑》上记载:“王V第X+4年:〔清查〕西、北、东各诺姆的所有人民。”据1963年版的《古代东方史文选》的意见,这应当是在阿涅德吉布统治时期,但据《剑桥古代史》的意见,则是在登统治时期。

图4。14帕勒摩石碑。帕勒摩博物馆藏

从《帕勒摩石碑》上的铭文看,第2王朝时期清查的记载比较多,如在涅泰里穆之子的21年中,共清查了10次,但未记载清楚清查的内容。在王W统治的第14年进行的7次清查中,提到了清查黄金和土地。

清查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征税,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控制。有学者认为,被清查的土地是私有的土地。

早王朝时期君主专制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也有利于正在形成的国家的统一。因为,从古代埃及的历史看,王权是统一的象征,王权削弱意味着统一的削弱,而王权的崩溃,也意味着统一的崩溃。

[1][苏联]扎布罗奇卡:《近东古代史》,莫斯科:莫斯科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2]在这里,肘、掌、指均为古代埃及的长度单位,一肘大约等于52。3厘米,一掌大约等于7。47厘米,一指大约等于1。87厘米。

[3][苏联]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王以铸译,第193页。

[4][苏联]萨维里耶娃:《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制度》,第60~61页。

[5][苏联]萨维里耶娃:《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制度》,第61页。

[6][英]柴尔德:《上古东方新证》,图版Ⅵ。b。

[7][苏联]司徒卢威、[苏联]列德尔:《古代东方史文选》,第19页。

[8]见[苏联]H。M。波斯托夫斯卡娅在《“蝎王”及其时代》一文中的推测。《剑桥古代史》也持这种观点,不过它认为,蝎王战胜整个北方王国还不可能,因为他只戴了白冠,而未戴红冠。但是,该书又说,有一个国王坐在华盖之下,并戴着下埃及的王冠(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另一个残件,但它是否属于蝎王还不能确定)。《剑桥古代史》第1卷第2分册,第3~7页。

[9][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第151页。

[10]《剑桥古代史》第1卷第2分册,第16页。

[11][美]M。A。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第322页所转述的他的观点。

[12]见刘文鹏《古代埃及的早期国家及其统一》一文所转述的鲍姆加特的观点。

[13][苏联]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第1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版;《剑桥古代史》第1卷第2分册。

[14]《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

[15][美]M。A。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第322页。

[16][英]魁别尔:《希拉康波里》,图版ⅩⅤ。7,说明见该书第7页。

[17]刘文鹏:《古代埃及的早期国家及其统一》,第81~97页。

[18][苏联]司徒卢威、[苏联]列德尔:《古代东方史文选》,第23页,注18。

[19][美]J。H。布利斯特德:《古代埃及文献》第1卷,第59页,注6。

[20]《剑桥古代史》第1卷第2分册,第26页。

[21][苏联]司徒卢威、[苏联]列德尔:《古代东方史文选》,第24页。

[22][英]魁别尔:《希拉康波里》,图版XL,解释见该书第11页,或见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的哈谢海姆威雕像基座上的象形文字数字。

[23][英]魁别尔:《希拉康波里》,第11页,以及图版ⅩⅩⅩⅤ。

[24][法]A。摩赖:《尼罗河与埃及之文明》,刘麟生译,第19页。

[25]《剑桥古代史》第1卷第2分册,第11页。

[26][美]M。A。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第322~324页。

[27][英]W。M。F。彼特里:《埃及史》第1卷,第25~26页。

[28]作者自译,可参考[英]W。M。F。彼特里的《第1王朝王墓》和[英]艾麦里的《第1王朝大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