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埃及文明成就 > 第十章 埃赫那吞改革(第1页)

第十章 埃赫那吞改革(第1页)

第十章埃赫那吞改革

第一节埃赫那吞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一、埃赫那吞改革的背景

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的前期,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时期。这时的埃及统治者,不仅赶走了统治埃及达一个半世纪的喜克索斯人,而且还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对外侵略战争,征服了广大地区,掠夺到无数的土地、奴隶及其他财富。埃及成了当时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的奴隶制帝国,对当时的近东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帝国走向其强盛的顶点之时,它内部的矛盾也在酝酿和发展,直至发生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即历史上著名的埃赫那吞改革,将矛盾推向了顶点。

在埃赫那吞改革前,除了存在奴隶主阶级同广大劳动群众(包括奴隶、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矛盾之外,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逐渐尖锐。

在第19王朝中期,图特摩斯三世和他的摄政者哈特舍普苏特之间发生过争夺王位的尖锐斗争。图特摩斯三世是图特摩斯二世一位妃子的儿子,而图特摩斯二世的王后哈特舍普苏特(她也是图特摩斯二世的姊妹,图特摩斯三世的姑母和异母)又未生子。图特摩斯三世即王位时还年幼,于是哈特舍普苏特便成了摄政王和共治者。不久,哈特舍普苏特更将图特摩斯三世撇在一边,让他到阿蒙神庙去做了一名祭司,而由她自己当国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利用阿蒙神庙祭司的支持。她的宠臣森穆特和哈普辛涅布都是阿蒙神庙祭司,哈普辛涅布还是哈特舍普苏特时的维西尔。在哈特舍普苏特晚年或死后,图特摩斯三世又在阿蒙神庙祭司的支持下恢复了王位。他恢复王位后,便极力消除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的一切影响和痕迹。

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位时,还发生过阿蒙霍特普三世同贵族之间的一场冲突。起因是阿蒙霍特普三世违反传统,没有娶一位王族或贵族妇女为王后,而是娶了一位出身平民的女子提伊为王后,这招来了贵族的不满和非难,但阿蒙霍特普三世没有退缩,并对此事大肆宣扬。[1]

当时有两个重要的矛盾导致了改革。这就是第18王朝中叶以后君主专制同以阿蒙神庙祭司为首的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以及世俗奴隶主(包括军事行政奴隶主和涅木虎中小奴隶主)同神庙祭司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一)君主专制同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之间的矛盾

古代埃及从古王国时期起君主专制即已确立。虽然这种统治形式有时被削弱,甚至处于瓦解状态(如在两个中间期里),但每当一个新的强大的王朝兴起之后,这种君主专制的统治便又恢复起来,甚至更加强化,君主专制的理论更加完善,君主专制的机构也更加完备。新王国时期,特别是第18王朝时期,是埃及奴隶制经济和政治的繁荣时期,也是君主专制最强大的时期。

第18王朝初期的法老们赶走了喜克索斯人,解放了埃及的国土,使他们赢得了政治声誉。随后进行的多次大规模对外征服战争的胜利,更增强了他们的实力,似乎他们是不可战胜的,从而大大巩固了他们的权力,法老们被认为是拥有一切才能、一切权力的,他们是法律的制定者,国家的象征,“朕即国家”,“朕即法律”,法律不过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他们的意志。

法老政权的阶级基础是王室经济和法老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对国家经济命脉农业的控制。法老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阶级,法老政权的物质力量是军队,法老政权的精神支柱是神权。

古代埃及君主专制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王权同神权结成联盟,法老利用祭司奴隶主来维护、神化自己的统治,祭司也利用王权来为自己谋求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祭司集团因对君主专制的巩固起过重要作用,因而获得了大量赠予,特别是底比斯的阿蒙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获得的赠予最多。因为这时阿蒙神已取代拉神成了全国的主神(有时阿蒙神与拉神合而为阿蒙-拉神,成为国王的保护神,国王往往被称为“阿蒙-拉之子”)。新王国时期国王的赠予主要是给予阿蒙神庙的。因此,底比斯的阿蒙神庙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处于统治地位,而且在经济上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实力。古代埃及神庙可以说是仅次于国王的大土地占有者、大奴隶主、大富翁。

随着祭司集团在经济上实力的增强,他们在政治上也就不再甘心作为法老的附庸,而要反过来限制甚至控制王权,将法老变成他们的工具。在这方面,祭司集团可以利用其拥戴国王的特殊地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古王国时期第5王朝初年的拉神祭司曾演出过拥戴的闹剧;在新王国时期的第18王朝中叶,又几乎重演了这种拥戴的闹剧,不过这次是由阿蒙神庙祭司们来扮演罢了。这就是在图特摩斯三世与哈特舍普苏特争权期间,阿蒙神庙祭司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两面讨好,先是拥戴哈特舍普苏特,继而又拥戴图特摩斯三世为王。

从此以后,阿蒙神庙祭司参与朝政,哈特舍普苏特的宠臣之一哈普辛涅布既是阿蒙神庙高级祭司,又是维西尔,一身而二任,将神权与行政权集中于他一人手中。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神庙的高级祭司之一普塔赫摩斯(Ptahmose)也是国王的2个维西尔之一。可能反对阿蒙霍特普三世同提伊的婚姻的就是以阿蒙神庙祭司为首的贵族,普塔赫摩斯也许是其中之一。

这些事实说明,在埃赫那吞改革前,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在政治经济上实力的增长,已使他们的势力膨胀到危及王权的地步。他们的政治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再前进一步,他们或许就要问鼎王位,要取王权而代之了。阿蒙霍特普三世显然已严重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用一个非阿蒙祭司的拉莫斯(Ramose)做维西尔,取代了普塔赫摩斯的维西尔职位。正如布利斯特德所说,他“曾明白无误地做出尝试,去摆脱那如此沉重地压在王位上的祭司们的手”。[2]

这一事件使王权同阿蒙神庙集团的矛盾表面化了。阿蒙神庙祭司大概还企图干涉王位继承,以使阿蒙霍特普四世不能继承王位。这就使继承了王位的阿蒙霍特普四世对阿蒙神庙祭司怀恨在心,从而把这一矛盾公开化了。

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势力的强大及其对王权的威胁,不仅引起了法老对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疑虑,并防范其政治野心,力图摆脱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法老对阿蒙神作为国家主神的疑虑和反感。因而,早在埃赫那吞改革之前的一些法老,就开始了崇拜阿吞神。可以说,对阿吞神的崇拜在第18王朝开始抬头,是王权同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18王朝中后期,图特摩斯四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开始崇拜阿吞神。阿吞神是一位古老的神,至少在古王国时期就受到崇拜,但却未成为全国崇拜的主神。阿吞神的标志是一太阳圆盘。它在第18王朝中后期重新被崇拜,并为国王所重视,这有着明显的政治意义,显然反映了国王对阿蒙神及其祭司集团的不满。

关于在图特摩斯四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即已提出了崇拜阿吞神,有不少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图特摩斯四世留下的一个圣甲虫形(Scarab)文物上,有一个赞颂阿吞神的铭文:

当孟-克赫普鲁-勒[3]从(?)他的王宫中出来时,带着自己贡物的纳哈林(Naharin)的王子们前去拜见他。他们倾听他犹如努特(Nut)神[4]之子(一样的声音),他犹如苏(Su)神[5]的继承者之子一样,手持一弓。如果他奋起战斗,有阿吞神在他前面,他就毁灭山岳,踏平外邦,侵入纳哈林和卡洛伊(Karoy),以便带来像永远属于阿吞神统治(?)的臣民那样的外邦居民。[6]

该铭文可能是纪念法老的一次远征叙利亚的胜利的,它说明图特摩斯四世时就已崇拜阿吞神了。虽然阿吞神还未成为主神,但在这里,指引国王取得战争胜利的不是阿蒙神,甚至不是战神,而是阿吞神。国王取得战利品和俘虏后也不像通常所做的那样献给阿蒙神,而是献给阿吞神,这是值得注意的。

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有关阿吞崇拜的事实就更多了:他曾在底比斯修建了一座阿吞神庙;他曾为王后提伊修建了一个供游乐的湖,并曾同王后一起乘坐一艘“阿吞的闪光”号游船泛舟湖上;他的一支卫兵队也用阿吞神的名字来命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