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埃及文明成就 > 第二节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第3页)

第二节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第3页)

但是,王权同贵族(包括神庙的祭司贵族和世俗贵族)也有矛盾,特别是在古王国时期晚期,贵族们的经济实力增强,他们也希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大的权力,想靠削弱王权来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当时,国王经常大量地捐赠给神庙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财富,赏赐给贵族大量的土地,其结果一方面是削弱了王权,另一方面又增强了贵族的权力。最后终于导致了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的瓦解,也使统一王国瓦解为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诺姆的诺马尔赫成了一个个的小国王。

十、金字塔的修建及其结果

金字塔是自古王国时期至第二中间期埃及国王的坟墓形式,因其形似汉字中的“金”字,所以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人称之为“麦尔”(M〔e〕r),至少,他们是把角锥体叫作麦尔的。[78]西方人称之为“Pyramid”,希罗多德说之所以称之为“Pyramid”,是因为古代埃及人痛恨修建了大金字塔的胡夫国王,人们鄙夷地用一个曾在该地放羊的牧人的名字来称呼金字塔,所以,“Pyramid”应当算是一个牧人的名字。不过有学者认为,可能希腊人从远处看金字塔,很像他们自己吃的糕点,故名之。[79]

作为国王坟墓的金字塔,是从第3王朝时期的乔赛尔国王开始的,在这之前,国王最大的坟墓是马斯塔巴。乔赛尔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著名的维西尔、建筑师和学者伊蒙霍特普设计和建造的。但他建造的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角锥体金字塔,而是一座层级金字塔,或叫作阶梯形金字塔。它实际上是在马斯塔巴墓上加上5层台阶,形成一座6层的马斯塔巴。这座层级金字塔不仅在规模上比马斯塔巴要大,而且在建筑材料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的马斯塔巴是用砖或砖坯建造的,而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却是用真正的石头建造的。伊蒙霍特普除建造了一座埋葬用的层级金字塔以外,当时还在它附近建造了一座祭庙。

真正的角锥体的金字塔是从第4王朝的斯涅弗鲁国王开始建造的,不过,他的第一座位于麦杜姆的金字塔一开始还是为了建造一座层级金字塔。对此,斯涅弗鲁很不满意,于是设计者便在此基础上,将各层台阶填平,从而成为一座角锥体的金字塔。后来,他又在达淑尔建造了一座菱形的金字塔。他原本是要建造一座角锥体金字塔的,但因为设计的原因,角度太大,不得不急忙半途收缩,从而形成一座菱形金字塔。斯涅弗鲁当然不满意,于是他又在达淑尔建造了一座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高99米。斯涅弗鲁一个人就建造了3座金字塔。

此后很长时期里,直到第二中间期,国王的坟墓形式主要就是金字塔。实际上,在中王国时期,虽然国王也建造金字塔,但其已经不完全是作埋葬用,而是作为坟墓的一种装饰品,而且规模也小了许多。

图5。9层级金字塔。现存萨卡拉

图5。10维西尔伊蒙霍特普像。开罗埃及博物馆藏

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斯涅弗鲁的儿子胡夫在吉萨地方建造的那座大金字塔。胡夫的大金字塔是由胡夫的兄弟海米昂设计并建造的,地址选在首都孟菲斯附近的吉萨西边沙漠边缘的台地上。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因为长期风化,现在已经矮了大约10米。金字塔的基座每边长230米。人们推测,这座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巨石,每块平均重约2。5吨。据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曾同他的将领们登上大金字塔顶,下来后他推算说,如果把吉萨3个大金字塔的石头用来砌一条10英尺(1英尺≈30。38厘米)高、1英尺宽的墙,其长度可以绕法国一圈。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巨大而令世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闻名。它的每块巨石之间没有用水泥灰浆之类的黏合剂,却垒得十分牢固,这是因为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使得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故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另外,在大金字塔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的地方,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非常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方形,那么,100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4000多年前,埃及人能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建造技术,确实是了不起的。

胡夫的金字塔,工程十分巨大。希罗多德说,这座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指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现在我们知道,石头多半是从本地开采的,修饰金字塔表面的石灰石,是从尼罗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的。但在那时,开采石头并非易事,当时的埃及人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之类的工具,而可能是用铜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再灌上水,当木楔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显得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

图5。11胡夫的名字碑。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开采出来的石头体量巨大(平均重2。5吨,其中有的重达十几吨,乃至几十吨),在既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的情况下,从采石场运到金字塔工地也实非易事。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类似雪橇的装置上,用人和牲畜拉过去的。为此,需要修造宽阔而平坦的道路。希罗多德说,修筑运送石头的道路和开凿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而修筑金字塔本身用了20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巨大的石块从下面一层层往上垒起来。希罗多德引用了一种埃及人的传统说法,他认为,开始时,先修造成一座层级金字塔,然后再用短的木棍作杠杆将石头撬上去,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把台阶填上,从而使其成为一座角锥体的金字塔。按照这种做法,最先修好的是塔顶,然后逐级往下,最后修好的是底座部分。但也有人认为,斯涅弗鲁在麦杜姆修建金字塔的方法,可能是直到第5王朝时期一直在实际运用的方法,即先修一座层级金字塔,它的核心是从中央向外在高度上逐渐降低的几层,其中每一层都用石灰石装饰表面,较低的一层靠在较高的一层上,它们与地面成70度角。在最外面又用石头将各层的台阶填平,从而成为一个角锥体的金字塔。第5王朝的萨胡拉在阿布西尔的金字塔就类似于此。位于吉萨的3个大金字塔是否是如此修建的,还有争论。

还有一种方法是,修建一条宽宽的斜坡通向金字塔,从斜坡上将石头运到金字塔工地。金字塔修多高,这个斜坡就修多高,并相应加宽,延长。按照这个办法,当金字塔修到100多米高时,这条斜坡一定是很宽很长的,否则,就会因为斜坡本身太陡而难以将石头运上去,或者因为斜坡太窄而垮掉。

无论如何,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人们的一切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太多了。金字塔修建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希罗多德说,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这件事,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群体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从考古资料我们知道,这些劳动者组成一些队伍,例如,在麦杜姆地方发现了这样一些名称:“层级金字塔队”、“船队”、“强有力的队”、“北方队”等。在胡夫金字塔的一块石头上刻有“工匠队”、“克赫努姆·胡夫何其有力”等。据希罗多德记载,在金字塔的石头上有用象形文字记下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动者购买萝卜、葱、大蒜等所花的钱的记录。近年来,又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修建者的坟墓,更加肯定地证实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建造的。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简单的协作也可以创造出奇迹,不相信地球上的人类自身会建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而把这种奇迹归之于天外来客。这显然是不对的,也无助于人类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图5。13哈夫拉的金字塔。现存基泽

胡夫之后的另一座大金字塔,是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矮了3米,但由于它修建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而且其外形更为壮观。尤其是在这座金字塔前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据说,头部是按照哈夫拉的模样雕成的。古代埃及神话中,狮子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卫者,也是东方和西方地平线上的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狮子以斯芬克斯的形象出现,获得了守卫的职能,但被赋予了喻义太阳神奥吐门的人的特征,可能是因为死了的国王会变成太阳神的缘故。

在这两座金字塔旁的是孟考拉的一座较小的金字塔,它只有约66米高,还不及胡夫金字塔的一半。

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状?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古代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由马斯塔巴发展为层级金字塔,再由层级金字塔发展为角锥体的金字塔,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埃及金字塔》一书的作者爱德华兹却认为,王墓的金字塔形式与其说是从实践中自然发展出来的,毋宁说是与古王国时期的宗教崇拜有关。他认为,第1和第2王朝时期的国王们的马斯塔巴是作为国王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很可能是在第2和第3王朝之交,产生了另一种观念,即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很可能,层级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再后来,到第3和第4王朝之交,在选择坟墓形式上又可能有过宗教上不同派系的斗争。其中一派主张仍采用层级金字塔的形式,另一派则主张采用角锥体金字塔的形式。因此,斯涅弗鲁国王先修了一座层级金字塔,后来又修建了角锥体的金字塔。爱德华兹认为,在这两种宗教派系的斗争中,后一派可能占了上风,斯涅弗鲁又将层级金字塔改造成了角锥体的金字塔。此后,他的继承者们,除了胡夫的儿子拉吉德弗以外,都采用了角锥体金字塔作为坟墓形式。

从客观上说,由于修建金字塔需要解决许多科学技术上的难题,因此,它必然促进了当时埃及数学、建筑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采矿、冶金、运输等方面的发展。修建金字塔场犹如开办一大所学校,培养了一代代的人才。

但金字塔的修建耗费了埃及的国力。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在了这种毫无使用价值的巨大工程上,而不是用在扩大再生产方面,显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字塔的修建还从两方面削弱了君主专制。首先,它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人民的普遍愤怒。希罗多德说,胡夫和哈夫拉修建金字塔,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得埃及“曾有一百〇六年是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想起这两个国王时恨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们很不愿意提起他们的名字……”[80]戴奥多罗斯也记载说:“这两个国王修建金字塔作为他们自己的坟墓,但是他们都没有埋在金字塔里面。由于在建筑金字塔时人民受尽了千辛万苦,由于这些国王做了许多残忍的事,人们愤怒地起来反抗那些使他们受苦的人,并且公开地要撕碎国王们的尸体,并把他们的尸体狠狠地抛出坟墓之外。”[81]这也许说明,为什么胡夫金字塔中的棺材是空的,没有他的木乃伊。其次,它削弱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基础。与此同时,地方贵族和神庙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并靠削弱王权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因此,第4王朝以后,埃及的君主专制开始衰落。第5王朝起,王权对神庙的依赖性加强。

自第4王朝以后,金字塔规模越来越小。到中王国时期以后,国王们虽然还在修建金字塔,但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已经不再是作为坟墓本身,而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到新王国时期,埃及成了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奴隶制经济也大为发展,君主专制得到强化,但那时的国王们,都不再修建像胡夫那样的大金字塔作为坟墓,而是在当时的首都底比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的山谷里凿洞为墓,这就是有名的“国王谷”和埋葬王后和王子们的“王后谷”。但是,不管是金字塔还是岩窟墓,都没有能成为他们的永久性居所。这些墓葬当时就已经开始被盗,或被起义人民掘掉,那丰富的陪葬品也被一扫而光。“永久性居所”并不永久,只有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金字塔——还存在着,作为古代埃及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丰碑而存在着!

第4王朝国王们大肆修建金字塔,加剧了阶级矛盾,第4王朝末,埃及国内可能发生过人民起义,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或利用人民起义的形势,而建立起来的。

在第5王朝时期,君主专制与贵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君主专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贵族,从而成为贵族的附庸,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君主专制在与神权的关系上,由过去的主动态逐渐地变成了被动态,即从过去的君主专制利用神权、驾驭神权,变成了王权成为神权的附庸。正是因此,《魏斯特卡尔纸草》中说,第5王朝的前3个国王都自称是拉神之子,是拉神和拉神祭司的妻子结合而生。这表面上看是王权被神化了,实际上却是王权的地位比神权低。因此,从第5王朝时起,国王捐赠给神庙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财富的次数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从而增强了神庙的实力。

君主专制与世俗贵族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王权主要依靠王室成员,任命王室成员担任维西尔等高级官吏,而在第5王朝以后,地方贵族势力上升,他们被任命担任包括维西尔在内的高级官吏的情况增多了,从而更加强了地方贵族的实力。国王虽然也提拔过一些出身平民的人担任高级官吏,以抵消贵族的影响,但这样的平民担任官吏,特别是高级官吏的情况毕竟太少,根本不足以同贵族相抗衡。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在第6王朝以后便崩溃了。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作为奴隶制的政治体制,曾一度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它是刚刚实现的统一的象征,削弱了贵族奴隶主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扩大了埃及的版图。它后来的衰落、崩溃完全是咎由自取。这是因为:第一,它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金字塔,将大批土地和其他财富给了神庙和贵族,并豁免了神庙的各种义务,这些做法,不仅严重削弱了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且大大地增强了贵族的实力,也助涨了贵族的离心力。

第二,它没有可靠的阶级基础——新兴的奴隶制的代表新兴奴隶主,它依靠的主要是贵族奴隶主。而这些贵族奴隶主虽然和王权在对付劳动人民方面有其共同利益(剥削劳动人民并镇压人民的反抗),但毕竟贵族奴隶主乃是氏族制的残余,是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格格不入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和当时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

第三,腐败风气的蔓延。这表现为厚葬之风的盛行。国王们以有一座金字塔,贵族们甚至一般人家以有一座马斯塔巴而沾沾自喜。而且墓里还花费大量人工雕刻各种图像,力图把他们在世时所享受的一切都雕刻出来,还有大量的陪葬品陪伴他们,似乎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了。为了祭祀死人而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还表现为阿谀奉承之风的盛行,特别是一些受到重用和提拔的出身下层的官吏,对专制君主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82]因此,这些官吏不是集中精力于政事,而是尽力去迎合专制君主的嗜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