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代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的共同特点 > 第一节 争霸的原因和阶段(第1页)

第一节 争霸的原因和阶段(第1页)

第一节争霸的原因和阶段

一、争霸的原因

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是由这两个霸国的奴隶制本质所引起的。奴隶制的发展需要不断得到新土地,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以保证奴隶制生产持续不断地发展。而不断增殖自己的财富,扩大自己的剥削范围和统治地区,也是包括奴隶主在内的一切剥削阶级的共同特性。当时埃及同赫梯都正处在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必然不断地向外扩张,当这两个强国在对外扩张中碰到一起而又互不相让时,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埃及同赫梯角逐的焦点是西亚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这一地区是古老的文明中心。它的北部与木材、矿产资源丰富的小亚细亚相连;东部与另一个古老文明中心两河流域相接,并通过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中亚草原相通;西部频临地中海,有许多优良港口,与地中海各地的海上交往十分方便,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南部与古老的埃及相通。因此,这里是一条重要的商道,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自古至今一直如此)。谁占有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占有了重要的商业通道和战略要地。更不用说这里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这里文明起源虽然很早,却一直未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因而这个地区就成了其他大国掠夺的对象,争夺的焦点。

此外,埃及同赫梯发生战争,还与埃及要保护自己的盟友米坦尼有关。米坦尼战败,必然会使赫梯危及埃及在西亚的利益,削弱埃及在西亚的实力和地位。

前面已经说过,埃及对叙利亚、巴勒斯坦早有野心,并已基本征服了此地,不仅从战争中掠夺了大量财富,而且在战后每年还会得到被征服地区的大量贡赋。所以,当赫梯兴起,染指叙利亚一带时,埃及是必然要与其相争,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王国,虽然直至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才进入阶级社会,形成国家,但它发展很快,公元前16世纪初,竟然南下灭了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6世纪后期又经过铁列平改革,使国内形势更趋稳定,在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时达到强盛时期。国王苏庇鲁里乌马什(Shupiluliumash)统治时期,赫梯同米坦尼王国进行了两次叙利亚战争,打败了米坦尼,将米坦尼的势力从北部叙利亚挤了出去,而将北部叙利亚的若干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兵锋直抵阿勒颇(Alepo,属埃及控制地区)。乌伽里特和阿穆路也同赫梯结成了同盟。于是赫梯成了北部叙利亚的霸主,并同埃及直接相对。

二、争霸的阶段

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之的埃及同赫梯的争霸战争的第一阶段,开始于埃及第18王朝末期的埃赫那吞改革前后,这是争霸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赫梯处于攻势,埃及则处于守势,处于被动状态。

第18王朝国王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以卡迭石为首的叙利亚联军,使埃及占领了北部叙利亚,将埃及占领区扩大到极点。图特摩斯三世以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在叙利亚所进行的战争都不曾占领新的领土,而只是巩固了图特摩斯三世所占领的地区。直到图特摩斯四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埃及还基本上能维持在叙利亚的统治。

埃赫那吞改革期间,法老忙于国内政治斗争,无暇顾及其叙利亚属地,对外战争也完全停止了。于是赫梯乘虚而入,从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小亚细亚的赫梯虽然与埃及维持着外交关系,但已蚕食埃及的北部叙利亚的属地(使埃及只能驻防于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1],一些埃及的叙利亚属地也纷纷起来摆脱埃及人控制而独立,或依附于赫梯)。

为此,埃及驻叙利亚的一些官吏曾写信给埃赫那吞,希望他关心一下他的属地,并派兵救援。[2]一些仍忠于埃及的亚细亚属地的王公贵族,也多次请求法老派兵保护其领地,以免受赫梯及其支持者的欺凌。[3]但埃赫那吞对此不感兴趣,无动于衷。埃及驻叙利亚的官吏和埃及的叙利亚属地的王公贵族的求援信如石沉大海,毫无结果。埃赫那吞甚至还指责他们干扰了他的改革。从而,赫梯人能肆无忌惮地南下,占领埃及的亚细亚属地。[4]

在此情况下,埃及在叙利亚的属地陷于一片混乱。埃及的官吏也往往弄不清楚谁还忠于埃及,谁已倒戈支持赫梯。[5]因而偶尔派到西亚去的军队没有攻击埃及的敌人,却攻击了埃及的支持者,这使局势更加混乱。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这时埃及的属地都已丧失,那时埃及还占有一些亚洲属地。资料表明,这时还有一些叙利亚人、黎巴嫩人向埃及赠礼。[6]另据A。H。舍易斯的《图坦卡蒙死后发生了什么事》一文提供的资料说,图坦卡蒙时期,埃及同赫梯的疆界还在叙利亚的阿门伽(Amga)[7],在《穆尔西里关于传染病的祈祷》一文中,也提到此地。[8]

埃赫那吞的继承者图坦卡蒙在其统治时期,虽然曾派兵去西亚,希望恢复失去的属地。但是,一方面由于他统治的时间很短,年纪也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那些顾问们忙于内部斗争,因而不可能同赫梯人进行认真的斗争,更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图坦卡蒙死后,他的寡后,埃赫那吞的三公主安克赫森普阿蒙,出于对恢复阿蒙崇拜的反感,曾私自向赫梯王提出,要他派一位王子到埃及来同她结婚,并答应让此王子为埃及法老。这时的赫梯王苏庇鲁里乌马什几经犹豫后,才决定将自己的一位王子送到埃及去。但这位王子到埃及后尚未见到王后便被反对这门婚事的埃及人杀了,从而引起了赫梯同埃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埃及惨败。只是由于埃及士兵的传染病也传染给了赫梯人,战争才得以停止。

战争的第二阶段,是第19王朝初年的霍连姆赫布至谢提一世统治时期进行的。这是埃及从埃赫那吞改革的震**中全面恢复的时期。这时埃及内部稳定了下来,对外战争又重新开始。

埃赫那吞改革时期,对外战争停止了,军队不能借战争发财了,于是改革热情顿然消失,军队总司令霍连姆赫布可能反映了军队的这种情绪。因此,他继埃耶之后登上王位后,一方面,在国内彻底地恢复旧秩序,扫除改革的影响;另一方面,立即恢复对外战争,特别是对西亚的战争,恢复在西亚的属地,以赢得军队及其他奴隶主的支持。

当时赫梯国王穆尔西里二世也面临着巩固其前辈在叙利亚地区夺得的属地的任务,他面对着许多敌人:正在复兴中的埃及,被征服地区不断反抗的人民,东方正在兴起的亚述(它对赫梯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东北方的卡斯凯部落。

霍连姆赫布统治时期,对赫梯的战争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得了一些战利品和俘虏,在卡尔纳克神庙第11个塔门上的一个名表中有赫梯(Kheta)。在一个表现霍连姆赫布领着3行俘虏到阿蒙神、穆特神和洪苏神面前的雕刻中,俘虏的服装及其相貌表明其是亚细亚人。[9]但他的胜利显然微不足道,很可能只是同赫梯的支持者之间的战争,因而并未给赫梯带来什么损伤。

霍连姆赫布之后的拉美西斯一世统治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且年纪较大。记载在他名下的亚细亚战争,实际上可能是他的共治者和继承者谢提一世进行的。

谢提一世自命不凡,自称为再生者,即复兴的创造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荷鲁斯名。据保存下来的有关资料看,他可能进行了4次亚细亚远征。其中,前3次显然都不是直接同赫梯交锋,而是扫除横亘在埃及和赫梯中间的一些支持赫梯的北部巴勒斯坦和南部叙利亚的小公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