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资质与继续教育(第1页)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资质与继续教育(第1页)

第二节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资质与继续教育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专业化要求,反过来说,馆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因此,专业化馆员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重要保证。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执业入口——招聘具有与图书馆专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使馆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新形势、新技术下与时俱进,是图书馆建立专业化馆员队伍的两个主要途径。

一、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

职业资质也称职业资格,是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以及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8]

职业资质不同于职称,职称是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对知识能力的垂直比较,可划分不同等级,不同行业间具有可比性。职业资质则是针对具体行业而言,是就个人知识能力同行业要求相比较,不同行业不具可比性。现在国家实行的职业资质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资质证书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甚至是企业开业的资质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由此可见职业资质对职场从业人员的重要性。要想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每个职场从业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资质,以期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境界。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而言,其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系统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或其他学科专业知识

从学科专业知识来看,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它既要对文献进行收集、组织和整理,又要从事文献的传递和使用工作,还要开展参考咨询和策划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所以公共图书馆既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又要有其他各学科专业造诣比较深的专业人才。两方面的人才各有所长,只有使这两方面的人才实现有机组合,达到优势互补,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计算机硬件和其他网络设备的开发平台,了解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功能、结构、安装和使用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图书馆服务软件。此外,还要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图、文、音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尤其是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维护人员,更要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

(三)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汉语表达能力

由于大多数信息技术界面的信息交流都采用英文,目前网上信息90%以上是英文信息,可以说英语是国外先进知识、经验传播和记载的语言媒体。图书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拥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才能熟练查阅国外文献资料,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为读者服务。此外,图书馆工作中要处理大量中文信息,还要与各种各样的用户打交道,语文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图书馆员只有具备准确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夫,才能较好地与用户沟通,才能准确、清晰、简明地撰写各种报告、综述、文摘、书评、工作总结以及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为了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上述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运而生。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称为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中包括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该制度是按照国家或图书馆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考核和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获此证书者,就获得了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资格。[9]在国外,图书馆聘用从业人员普遍实行了职业准入制度;而在国内,由于种种因素,图书馆聘用从业人员还没有实施职业准入制度。

二、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聘用

(一)国内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聘用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分为事业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外人员两种。事业编制人员主要通过公开招聘或平级调动进入公共图书馆。编外人员(人事和财政部门也对使用数量有一个控制指标)主要通过内部招聘、公开招聘、劳务公司派遣三种方式进入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一般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人员结构比例、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达的增加人员计划内进行。下面主要介绍公开招聘编内人员(正式员工)的三种方式。

1。参照公务员招聘

个别公共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取方式招聘馆员。我国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工作人员。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相当细致、严格,一般通过笔试和面试考察考生的各方面能力,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招录单位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核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核和体检。

2。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

多数公共图书馆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馆员。招聘工作一般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以及实施聘用等程序进行,由组织人社部门、公共图书馆主管部门及公共图书馆三方共同协作完成。

公共图书馆根据单位发展目标、编制空缺情况以及对应的岗位要求确定招聘需求,制订招聘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招聘岗位所需条件要求。人社部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招聘简章,公布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应聘人员经报名通过资格审查后参加笔试,笔试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只考公共科目,少数公共图书馆,如浙江图书馆,既考公共科目又考专业科目。笔试入围者参加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专业加试和面试,有的公共图书馆不考专业加试。笔试主要由人社部门负责,综合测试一般由公共图书馆及主管部门统一集中组织实施,最后,拟聘用人员在接受体检、考察和公示后,合格者按照人事管理程序办理录用手续。

3。自行招聘

少数公共图书馆,如广西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已在人社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下自己组织公开招聘工作。自行招聘与按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办法招聘相比,招聘的程序相同,但在笔试和面试环节有了自主权,测试的内容则更具有针对性。笔试内容除了综合知识外,进一步突出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否与应聘岗位相匹配。面试一般采取提问答辩结合专业操作的办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等。在招聘岗位条件设置上,实行自行招聘的公共图书馆对应聘人员设置了准入门槛,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和经历有相应的不同要求。例如,杭州图书馆201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工作人员,公布的岗位和条件如表5。1所示。[10]

表5。12011年杭州图书馆招聘岗位和条件

(二)国外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聘用

国外公共图书馆对馆员的聘用基本上采用了职业准入制度。英、美等西方国家较早就开始关注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问题,英国是最早实行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国家,后来亚洲的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引入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尽管各国的实施方法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强化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地位,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世界各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大致可分为考试制、学历制和等级制等几种类型。

1。考试制

通过专门的考试委员会或者指定机构组织的各种考试达到合格成绩,从而获得资格认证。

英国规定申请图书馆职业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英国图书馆协会所组织的考试,才能获得“协会准会员”和“协会正式会员”资格。考试分为三种,即初步考试、中间考试和最终考试,初步考试及格者方能参加中间考试。大学本科生可以免去初步考试而直接进入中间考试,及格后到英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工作两年后,被授予“协会准会员”资格。准会员从事图书馆工作五年后,才有资格参加最终考试。最终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图书馆员的最高资格“协会正式会员”。[11]

日本规定,只有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并经过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取得图书馆员专业职务资格。2001年修订的《图书馆法》加大了司书(图书管理员)资格考试的难度,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行业的准入门槛。现在的司书资格考试实际上是由综合考试(国家二级公务员考试)和专业测试两部分组成的。资格考试实行淘汰制,只有通过综合考试才有资格进入专业考试,因此,取得司书资格的馆员是既有专业又具备其他广博知识的人才。司书资格考试极为严格,最后的录取率为3%~4%。[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