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 第二节 成本核算应用范例(第2页)

第二节 成本核算应用范例(第2页)

某公共图书馆需要了解读者的需求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资源和开展服务,于是决定开展一次读者需求情况的调查。调查可以委托专业调查公司,也可以自己组织开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为了知晓自己开展调查需要多少经费,也为了便于与专业调查公司讨价还价,图书馆都需要事先计算一下活动的成本。

本次设计调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考虑到公共图书馆从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到馆读者的不同,为了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采用七天为一个调查周期,样本数量为每进馆20人发放一张调查表,每回收一张调查表发放一份价值2元钱的小礼品。

调查活动的人员费用:由于每天开放12小时,所以按每进馆20人发放一张调查表,也需要每天12小时发放调查表,同时还要有人回收调查表并发放礼品,所以,调查的人员工时为2人、7天、每天12小时,共计168小时,折合21个工作日。目前计算加班工资时,按每月20。75天计算,因此,21个工作日粗算1名工作人员的1个月收入,该馆年平均人员支出是8。1万元,即调查期间的人员费用为6750元。如果调查前期准备(调查表设计、印制、礼品选购等)和后期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时间是这个时间的一倍,则总的调查人员经费为13500元。

调查表印制经费:按去年到馆读者人次216万计算,平均每周为4万人次,20人发一张调查表,合计需要2000张,以每张0。2元计算,为400元。

礼品费用:2000份,单价2元,为4000元。

因此,自行开展读者调查的总成本应为17900元。如果考虑聘请专业调查公司,考虑到它们出具的调查报告专业程度比我们更高,另外,企业总需要纳税和盈利,应该给它们加上30%~50%的计划利润和税金。如果是按加价50%可以成交,则专业调查公司的报价在26850元以下时可以接受。

(二)成本核算与非基本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非基本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实质上其管理、财务、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与企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非基本服务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定价,或者称确定收费标准。

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既重要又复杂,原因在于它与企业的定价角度不同。企业产品定价是以产品成本+计划利润+应交税金来确定,也有的参考行业市场指导价或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后来确定。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与企业产品定价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以服务公平、收回成本、防止滥用为目的,因此,非基本服务的收费定价中不包括计划利润部分。但如果像企业这样在产品定价上减去计划利润就作为公共图书馆非基本服务的定价又未免太过草率和简单,因为这只考虑了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非基本服务没有逐利性,没有了逐利性就没有了企业追逐利润的那种**。而企业逐利的**,会转化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从而不断降低产品(服务)单位成本。公共图书馆缺乏逐利**,就会降低创新动力,使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也容易受到用户的批评,在用户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免费与收费界定不清时更是如此。

因此,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对收费服务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有一个对比,对自身的服务成本的高低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既确定自己服务的定价,又不使服务价格超过市场价格。

如公共图书馆的复印收费,一般均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是一般都使用市场定价确定收费标准,普通公共图书馆的复印业务量不足,使得边际利润不足以支付固定成本。即使如此,还有读者和专家认为复印收费标准定得太高,认为提供复印服务的工作人员费用已经由政府拨付。但实际上,复印服务的人员费用却是必须纳入成本核算的,原因在于这项收费是读者个体占用了读者全体的公共资源,理应收回后再投入到为全体读者的服务中去,除非把复印服务也纳入到基本服务中去由财政买单。笔者在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一般也只提供每月5张的免费复印,超出部分需要读者自己支付。

参与市场竞争的复印服务企业,一般兼营打印、名片、印刷,有的甚至设计和制版,互相带动业务,并且兼有上游和下游业务。整个成本中,分摊给复印的仅仅是整个业务活动成本的一部分。而公共图书馆的复印业务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如有独立的工作人员,所有费用全部形成复印成本。这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复印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在复印上的成本核算,至少可以告诉财政部门、告诉读者,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复印服务上没有赚钱。

(三)成本核算与社会合作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短缺是常态,特别是在业务活动的开支上更是如此。因为业务活动与经费预算永远存在矛盾:相对有限的经费与相对无限的服务。一方面,在免费开放时代,公共财政应该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面对这种相对无限的服务,公共财政也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保障。因此,公共图书馆在预算缺口、向社会寻求支持的项目,主要是业务活动。而在业务活动开展时,社会合作是公共图书馆经常采用的方法。

在社会合作上,一般采用合作对方出资、图书馆办事的方法。这样,在合作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合作对方出资多少:出资不足,影响活动开展;出资多了,合作对方不愿意。面对活动成本的不确定,这种“多”与“少”也是不确定的,在图书馆还认为“少”的时候,可能合作对方已经认为“多”了。因此,对合作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这种合作能够持续的前提。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讲座上大量开展社会合作,案例很多,许多图书馆为了与社会合作,将讲座分成许多系列,如保健系列、非遗系列、企业系列、名家系列、少儿系列、科普系列等,以便于卫生部门、非遗保护部门、经济部门、宣传部门、文联、计生委(关工委)、科协等相关机构采用冠名、联办等形式展开合作。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合作相对难度大些,但并非没有可能。前面说过,一个地区至少会有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很有钱的,关键是如何沟通,如何说服它们在参与公益事业的同时,宣传企业、树立形象。另外,一个地区中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计生部门、经贸部门、科技部门、新闻媒体也有大量的资源,而且也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公共图书馆都可以主动联络协调,取得支持。

如与媒体合作读者活动,让媒体联合冠名,媒体可能并不出资,但图书馆却因此节省了宣传费用,省钱即挣钱。而且,媒体合作读者活动后,一般还会进行深度报道,产生原来宣传上达不到的效果。

在社会合作上,成本核算可以避免原来用直觉判断而产生的失误,使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合作上实现合作共赢、持续发展。下面的例子,对避免失误可能有所帮助。

财政安排某图书馆年度专项业务费预算50万元,其中信息编印专项经费10万元。因此,剩余的读者活动经费为40万元,包括了讲座、展览、培训、读者调查、读者活动等开支。按照惯例,读者活动经费中的50%安排给讲座,即20万元经费。读者活动部有在编人员4名、公益性岗位4名,年度人员支出为45。2万元,也按50%分摊进讲座成本。另外,每场讲座会产生宣传预告费用2000元,电费170元,饮用水50元,设备损耗500元。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列出了调整后的内部预算(见表4。5)。

表4。5讲座内部预算

表4。5的内部预算调整,实际上是对每个系列的讲座进行了一个成本核算,如果需要,则对每个系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根据内部预算,讲座总预算为102。2万元,与财政预算20万元相比缺口很大。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心中应该清楚,此内部预算是为了与社会合作谈判时用的,实际支出并不需要这么大:财政已经安排了人员经费;会场费只是一种机会成本,即不在本馆报告厅讲座时才会发生;水电费在财政年度经费中虽已经安排,但超过部分仍需要图书馆支付;设备损耗最后形成的设备维修和更新,需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因此,实际所需的资金是讲师费、宣传费。但是,与什么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成本中哪些需要收回,既需要管理者事先权衡,又需要管理者具备谈判技巧。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特别是讲座,应该首先主动找媒体洽谈合作,合作的条件只要能免宣传费并进行深度报道就足够,但需要争取能够多家联合冠名,即每项活动至少让出一个联合冠名的额度。这样,既能够把宣传费用节省下来,又留出了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的空间。

在讲座的社会合作中,较为容易的是接受上级组织、宣传、文明办等部门的委托。在开展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活动中,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都有开展教育、举办讲座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借助自身的人气优势和在举办讲座上的经验,主动联络沟通,成功的机会非常大。但是,与上级部门合作开展讲座,或者接受上级部门委托开设新的讲座,应注意不能计算宣传费、水电费之类的成本,在讲师费中可以多算一点,作为不可预见费即可,只要把委托工作做好,经费不足部分则能通过其他途径争取,或者以其他项目向这些部门申请经费补助,如以开展少儿读书活动向文明办申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资金的补助,以弥补在讲座委托上的资金不足。关键是公共图书馆要通过成本核算让这些部门知晓图书馆在接受委托时贴了钱。在与其他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讲座时,可以按内部预算计算的成本进行洽谈。例如,与科协合作12场科普讲座,则洽谈的合作费用底线应该是36000元;如果是与企业合作名家系列讲座,则可以把前四项成本161280元作为基数,把人员开支和会场费作为讨价还价的内容,能拿到全部或部分都行。如果按此条件洽谈成功,由于与媒体合作已经不再需要支付广告费用,所以能够收到其他合作机构支付的宣传费用,就成为图书馆讲座社会合作上的资金结余,可以用于弥补全馆专项业务费预算的不足。

(四)成本核算与方案选优

实际上,前面所述的读者调查成本核算已经涉及了方案选优。公共图书馆在正常运行和管理中,涉及的方案选优问题很多。但在基本服务中,可能更多地顾及读者的利益而放弃经济上的考虑,如前面说过的复印问题。相对来说,在开展非基本服务中,遇到方案选优问题时图书馆更有自主性。

除大型图书馆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上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外,普通公共图书馆在非基本服务中,盈利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是社会培训。除了对读者免费开展的利用图书馆知识培训、阅读能力培训、对弱势人群知识培训等外,外语培训、写作培训、美术培训、书法培训、棋类培训、艺术培训等,都属于非基本服务范畴,可以收费。在开展非基本服务时,除了考虑收费多少(收费多了,没有人光顾;收费少了,形成亏损)的定价问题外,方案选优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在方案选优时,普通的思考有时会产生误区,影响判断。成本核算,特别是本量利分析是消除误区、准确决策的利器。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理解本量利分析法,并对方案选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某图书馆拥有教室12个,除开展读者利用图书馆知识培训、馆员继续教育外,仍有相当多时间的闲置,因此,图书馆责成培训部借助其教室资源开展社会培训。培训部开展了英语、写作、棋类、日语四种培训。三个月后,培训部对各个培训进行成本核算:每种培训各用3间教室。教室的成本按每占用一间3000元月计算,上交给图书馆;通过对混合成本分解,计算分摊在培训上的管理人员成本为16000元月;教师费用按课时结算,单价100元;英语每月开班3个,每班有40名学员,收费300元人,每班16课时;写作每月助工班6个,每班有30名学员,收费240元人,每班16课时;美术每月开班6个,每班20名学员,收费160元人,每班16课时;日语每月开班3个,每班10名学员,收费300元人,每班16课时。培训部对每月的收支列表计算如表4。6所示(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忽略了税收成本)。

表4。6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盈利

按照上面的成本核算,美术培训和日语培训均为亏损,因此,培训部提出或者对亏损的两个培训项目提高收费,或者停办。但且慢,我们再按变动成本法进行计算,看一看结果如何。

美术培训的总收入为19200元,变动成本为9600元,边际贡献[21]为9600元;日语培训总收入为9000元,变动成本为4800元,边际贡献为4200元。由于四种培训的边际贡献均为正数,因而,需要继续深入计算分析,如表4。7所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