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新闻材料 > 第四节 革命政权变更与政治暗杀(第2页)

第四节 革命政权变更与政治暗杀(第2页)

昨晚9时,曼谷市区灯光闪烁,车来人往。然而,位于大城路的国防部长官邸却格外宁静。朦胧夜色中,一队士兵静悄悄地围住了官邸的小楼。此时,61岁的总理兼国防部长、陆军总司令炳·廷素拉暖正在官邸的小楼上处理政务。

几个军官推门而入,其中有第四骑兵团团长马依上校、第二步兵团团长巴乍上校等少壮派头目。他们要炳总理作出选择:要么参加政变,宣布推翻自己的政府;要么辞去总理职务,交出政府权力。

在泰国,虽然早已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王权至今仍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没有国王的认可,任何政变都难以成功。炳总理巧妙地利用了泰国政坛这种特殊权力制约结构,以此次举动要谒见国王恩准为由,乘小汽车紧急进入位于曼谷市内的王宫禁地,并留在宫内。

陆军司令部门前的记者越聚越多。杨木要回分社组织报道,我留在那里继续采访。一位德国女记者直到上午9点多才赶到现场。一见面,她就懊悔地说:“听到电台广播政变的消息,我想起今天是‘愚人节’,以为是电台的恶作剧呢。幸亏我是杂志的记者,否则肯定要被解雇了。”

整个上午,以陆军上将讪·集巴滴马为首的政变集团没有向记者发布任何消息。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被政变集团占领的电台、电视台却不断重复播出一个又一个的命令和通告,称炳总理已辞去总理和陆军总司令,企图告诉民众,政变已经成功。

但是,刚刚进入下午,记者中就传出这样的消息:国王和炳总理已经到达泰国的东部城市呵叻,组成了维护国家安全联合总指挥部,并亲任总指挥。一些带着收音机的记者立即调试不同频道,设法收听呵叻电台的新闻,但由于信号太弱,在曼谷很难收到。下午3点多钟,从呵叻传来消息,炳总理已在呵叻电视台露面并发表讲话说他仍是总理和陆军总司令。国王同炳总理一起赴呵叻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

1981年4月2日,泰国“革命团”成员巴乍上校在王家田演讲,解释政变目的,表示要与政府军抵抗到底(新华社马胜荣摄)

此时,记者中议论最多的是双方是否可能开战。曼谷市周围地区有部分支持政变的部队,呵叻地区则是忠于炳总理的部队。双方实力相当,若开战必有一搏。但是,直到4月1日的深夜,双方只加强了“电波战”,没有武装部队调动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我和另一名记者又赶到陆军司令部。由于陆军司令部事实上已成为政变集团的指挥部,所以记者主要集中在这里采访。刚到那里,一位同军方关系密切的泰国记者就对我说:“海军和空军已明确表示支持炳总理,他们所属的电台、电视台开始转播呵叻电台、电视台的全部节目。”从实力上讲,泰国陆军举足轻重,海军和空军力量有限。但是,由于空、海两军电视台、电台在“电波战”中助了炳总理一臂之力,政变集团在宣传上已从优势逐渐变成劣势和守势。

我借了电话,向分社报告了解到的情况。突然,天空响起了飞机的轰鸣声。记者们赶快找地方隐蔽。我找到一个墙角,蹲着往天上看,只见4架战斗机在上空盘旋,而且越飞越低。我心里一紧,以为要空袭了。于是赶紧拨通了分社的电话。当我再次抬头时,战斗机已经飞远了,而另一架小型飞机由远而近,向市区散发传单。一些传单飘到陆军司令部门前,上面写着炳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政变是非法的等标语。记者们估计,空袭暂时还不太可能。

4月2日的形势变化如此之快,恐怕是政变集团始料不及的。2日上午,海军和空军两位参谋长在呵叻电台发表讲话,否认参与政变。接着,四个陆军军区中的第二、三、四军区的司令又在电台发表了反对政变的谈话。下午,在陆军中颇有影响的前总理一江萨·差玛南乘直升机飞到呵叻,表示不支持政变集团。

整个下午,我都在陆军司令部的门口观察院内的动静。3点钟以后,司令部院内的一些军官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急匆匆地进出于各办公室,神色有些慌张。

事实上,2日早晨,以炳总理为首的维护国家安全联合指挥部已经发布命令,要求政变部队于这天下午3时前撤回各自驻地,不许抵抗。在这个时限前撤回的部队将来可以从宽处理,这对政变者及盲从者起了很大的攻心作用。

这段时间,守候在陆军司令部门前的我,几乎得不到什么确切的消息,有关的消息都是泰国记者通过收听电台得知,然后转告给我的。虽然如此,我还必须坚守岗位,因为政变的指挥部在这里。

夜幕已经降临,记者们都没有离开。当时,我和其他记者预感可能发生突变,但又说不清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一面注视着陆军司令部院内的动静;一面寻找可供隐蔽的地点,以便一旦双方交火,可以有个藏身之处。结果整夜都是静悄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后来,我才知道,当天晚上政变集团的领导成员、原警察总监蒙猜借口回家洗澡,从曼谷投奔呵叻。此后不久,炳总理指挥的部队悄悄地包围了政变指挥部。讪·集巴滴马上将乘着夜色逃出了陆军司令部。另外两名政变骨干在曼谷市内视察政变部队时被捕。

4月3日上午9时40分,炳总理领导的政府军不流血地占领了曼谷。一场政变就此平息了。

上面是关于一次政变采访的全景式回忆文章,从中可以看到驻外记者如何获得线索、怎样追踪事态发展的大致流程。这次采访可以说是有惊无险——记者虽然已作好双方交火的准备,但政变被不流血地平息了。

安全,是进行这类采访所冒的头号风险。泰国政变素以“平和”著称,但即便如此,记者所冒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二)政变的预测性报道

政变事前往往有相当多的征兆。事前能否预闻新闻线索、事发后可否深入跟进,对记者与媒体平时消息网的建设水平是一大检验。某些特别出色的专家学者,也可能在政变发生前就从蛛丝马迹或特殊渠道预知、预测到事变信息。追踪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络,是媒体和记者培养消息源、抢发新闻的基础所在。

预测报道十分考验记者拿捏问题的分寸——既要摆明理据,又要保持一定的模糊度,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太死。

下面是路透社报道美国专家预测戈尔巴乔夫将被推翻的新闻,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技巧,尤其是如何交叉运用多位专家的话说明预测的理据。

【路透社华盛顿1990年6月20日电】题:美专家赛姆斯估计戈氏可能被他解放出来的力量所推翻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美国越来越被看成是一位敢于解放有权势的改革派力量的领导人,但是最终可能被这些力量所推翻。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苏联问题专家迪米特里·赛姆斯说:“历史将把戈尔巴乔夫看成是一个打开闸门,但是无法控制洪水,而被洪水淹没的悲惨人物。”

他说:“我们将到达了解戈尔巴乔夫真实情况的时刻。”

这个时刻可能在苏联共产党于7月2日开始召开至关重要的代表大会时出现。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戈尔巴乔夫可能利用这些会议来放弃首脑的职务,以便围绕他的苏联总统的地位建立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戈尔巴乔夫星期三(20日)在俄罗斯共产党代表大会上暗示这个问题时说:

“我认为一些同志对待总书记和总统非常随便。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明天,或者说10天至12天以后,可能有另一位总书记。”

美国官员推测,戈尔巴乔夫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同他的国家的经济失败保持疏远的关系,办法是建立一种法国式的总统制。根据这种总统制,总统集中力量处理外交和安全事务,政府担负处理经济事务这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国务院的一位官员说:“对戈尔巴乔夫来说,最紧要的两件事是拯救国家和拯救自己。拯救国家和自己比拯救共产党更重要。”

他推测,戈尔巴乔夫甚至可能设想建立某种联合政府,吸收非共产党人参加,以便分担处理这个国家问题的责任。

根据这个方案,雷日科夫总理将成为这个国家经济衰落的替罪羊。但是分析家们不相信戈尔巴乔夫能够推卸掉最后的责任。

赛姆斯说:“戈尔巴乔夫打算通过牺牲雷日科夫来拯救自己,但是,鉴于人们普遍把经济一片混乱的责任归咎于他本人,很难看到这种办法将在多大程度上生效。”

据传统学会对外政策问题负责人金·霍姆斯说。

“现实情况是,他把越多的制宪权力集中在手里,他失去的权力就越多。苏联地位虚弱这种现实最后将会对戈尔巴乔夫的英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