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华社国际新闻采编 > 第二节 讣闻的采访与写作(第2页)

第二节 讣闻的采访与写作(第2页)

当高更于1889—1890年在布列塔尼岛阿望桥村时,一些青年画家聚集在他的门下,其中包括查尔斯·菲利格、莫里斯·德尼。他们把高更的思想传播给爱德华·维亚尔和皮埃尔·伯纳尔。1891年,高更离开家人来到了塔希提岛,在那里发展了他的原始主义,并对南海群岛的社会不平表示抗议。

【路透社西奥兰治1931年10月9日电】题:天才发明家爱迪生逝世

我们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今早逝世,终年84岁。这位给世界带来电灯、留声机、电影以及上百项发明的伟人,今早3:24在新泽西的西奥兰治镇家里,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米兰。12岁时,他在家里成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为了买实验器材,他到火车上当报童。不久,他买下了一家旧印刷厂,开始出版报纸——第一份报纸竟是在火车上印刷的。他15岁时,在铁轨上抢救了一位儿童,这孩子的父亲非常感激他,并教他学电报学,不久,他就以最快速的报务员之称在全国享有盛名。

1868年爱迪生搬到波士顿后,取得他第一项发明的专利——一个自动投票记录仪。但他却卖不出去,因为政治家们都喜欢自己亲自查选票。第二年到纽约后才卖出去,这是一台证券行情自动记录收报机,他挣了4万美元。他用这笔钱开办了工程咨询业务所。1876年他成功地在新泽西州的门洛帕克办起了他自己的工业用实验室。大约有1300项发明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研制成功的,包括他1877年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的声誉非常大。1878年当他宣布自己正在研究用电来照明时,当时用来照明的煤油的股票价格竟急剧下跌。经过数千次的实验之后,爱迪生终于在1879年年末第一次展现出了电的光亮。1889年他研制出第一张可实际放映的影片。在他晚年,这位以“门洛帕克奇才”而著称的老人受到公众无比的尊敬。

(3)描写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通过精彩的性格和特征描写,好的悼亡报道能使死者“复活”。这需要记者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有声有色的小事,或能体现死者特点的轶事。《纽约时报》为使讣闻生动、富有情趣,有时甚至还会在讣闻里引用名厨的菜谱、国手的棋局和几段诗句。

轶事和引语是把人物写活的最有效手段——轶事趣闻可以充实对人物的评价,使人物有血有肉。例如,仅说某人很自重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事例来支持论点;而典型的引语,能使人物活起来。引语不仅可以引逝者本人的,还可引旁人的话。

【埃菲社巴黎8月26日电】曾在多部电影、电视连续剧和戏剧中演过角色的皮埃尔·阿莱朗格上周五在家中病逝,终年79岁,他的身高只有1。23米,是法国最著名的侏儒演员。

皮埃尔·阿莱朗格年轻时并不想在演艺界抛头露面,因为他那时作为首饰匠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可是最终他还是投身到演艺事业中来了。1977年他在路易斯·布努埃尔拍的一部电影里扮演了一个心理分析师的小角色。后来,他全身心地参加演出,立志当一名好演员,取得了辉煌成就。

这位经常谈到自己在电视剧中怎样扮演“坏官吏的角色”的侏儒艺术家写过一本名为《从下往上看》的书,叙述他的成长经历与艺术生涯。

皮埃尔·阿莱朗格对自己的身高从不忌讳,但他不参加侏儒协会之类的组织,他批评这些协会让他们这些矮人成为人们的笑料。

有一个记者问他,身材矮小是否令他不高兴。他答道:“是令我不高兴,但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不高兴。”

他还说:“我长得够高大的了,足以处理自己的事情。”

短短几百字的报道,通过描写和引语,将一位自尊又不失幽默,残疾又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戴安娜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前的马尔大道,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新华社记者庞伟良摄)

(4)以点带面

有的名人经历曲折复杂,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比较完整概括他的一生,非常不容易。记者可以从最能反映其人生特征的一个点切入,选择其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他的一生。

英国王妃戴安娜1997年因车祸去世。美联社的讣闻就采用这种方法——戴安娜在世时,有关她的传闻、故事、报道满天飞;她突然离世后,美联社抓住她一生始终为情所苦这一点,再现了她短暂而又悲剧性的一生。

【美联社伦敦电】英国前王妃戴安娜有名有钱又貌美如花,深得成千上万人的爱戴,但一生却得不到最基本的快乐。她昨天在巴黎遇车祸,与世长辞,终年36岁。她的男友法耶兹也在车祸中与她同赴黄泉。

和查尔斯王子结束童话故事般婚姻一年后,戴安娜似乎终于在法耶兹身上找到一丁点欢乐。但报界和公众穷追不舍,对她造成的压力始终无止无休。

戴安娜在上星期刊载的一篇访谈中告诉法国《世界报》,她想乔迁到其他国家,但因两个儿子而不能这样做。

她说:“只要是神志清醒的人,早就离开了。但我不行。我有我的孩子。”

戴安娜经常恳求报界,尤其是对她步步跟踪的大批摄影员,放她一马。

过去一个月来,戴安娜和法耶兹在地中海相拥、嬉笑的度假情景,陆陆续续刊登在各份小报中。

戴安娜·斯潘塞是一名英国伯爵的女儿。她在1981年7月29日嫁给查尔斯王子时,年仅20岁。当时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都观看了这场皇室婚礼。

两位小王子威廉和哈里的出世,似乎使这段皇室姻缘如世人所期待般变得十全十美。

但是,到了90年代初,报界开始把矛头指向查尔斯和戴安娜到底有多少时间在一起这个问题,猜测这段婚姻亮起红灯的舆论越来越多。

安德鲁·莫顿在1992年6月出版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引起轰动。该书指责查尔斯和已婚的卡米拉有婚外情,而且维持已久,戴安娜还曾企图自杀。

终于,在1992年12月9日,英国首相梅杰向国会宣布两人将分居。

查尔斯和戴安娜尝试分开扮演自己的角色,但一系列根据他们周围亲友所透露写成的批评性报道使他们的生活和英国皇室蒙上一层阴影。

英女王要他们离婚。争执了几个月,两人终于点头。离婚协议在1996年8月28日生效。

离婚协议宣布时,白金汉宫发言人说,戴安娜仍然是皇室家族的一分子。

“王妃是未来国王的母亲,因此地位特殊。”

戴安娜和48岁的查尔斯分享两个儿子的监护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