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新闻采编工作内容 > 第一节 从伊拉克战争谈起(第4页)

第一节 从伊拉克战争谈起(第4页)

伊拉克抵抗运动学习阿富汗“自由战士”的策略

米尔特·比尔登

伊拉克严峻的现实表明,美英军队面对的是足智多谋的对手,他们的作战计划比原先想象的要先进得多。

我本人的作战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抵抗运动方面的经验。从1986年到1989年期间,我担任过支持阿富汗反对苏联占领的抵抗运动的中央情报局军需官和政治代表。

从我观察问题的角度看,伊拉克抵抗运动在对抗美国领导的联军方面,已经从阿富汗抵抗运动的做法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抵抗运动的战略,是中国军事家孙子发明的。孙子在2500年前写的《谋攻篇》中说:上兵伐谋,就是破坏对方的战略。

因此,当美国军队攻占巴格达时,原以为会发生激烈的巷战,但结果发现伊拉克的大部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很可能绝非偶然。被迫改变战略的美军,被这种早期的混乱搞得苦不堪言。

根据孙子的《谋攻篇》,次之伐交,就是破坏对方的联盟。

……

然后,在10月中旬,正当人们讨论土耳其扩大在维和方面的作用时,一枚自杀炸弹在土耳其驻巴格达办事处外面爆炸,炸死一名过路者,炸伤十几个人。

……

此外,还有许多袭击是针对被认为投靠美国的伊拉克人的。

请看下面的事实:自从有针对性的袭击开始以来,阿盟大多数国家驻伊拉克使团已经同联军保持距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经把他的人员撤出巴格达,红十字会也撤出人员,促使其他国际援助组织也撤出巴格达。土耳其政府也已经重新考虑派兵的问题。

甚至西班牙(开始时的联军组成部分),也决定从巴格达撤出大部分外交人员。很明显在破坏美国的战略之后,抵抗运动在瓦解其联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根据孙子的《谋攻篇》,再次伐兵,就是进攻其军队。

抵抗运动对美军的袭击,造成越来越多的伤亡。把这些袭击看成是垂死挣扎是危险的。在过去两周中,联军在巴格达的总部已经受到多次袭击,迫击炮和火箭弹落到了安全区内。肩扛式导弹已经击落“奇努克”直升机,造成16名士兵死亡。“黑鹰”直升机的坠毁(又造成6人死亡),正在调查之中。但据一些报道说,是被一枚火箭弹打下来的。

对美军的袭击有两个明显的目的:造成伤亡,并迫使美军作出引起当地人不满的反应。

抵抗运动就是要联军采取行动,激起民众更多的反抗。当年苏联人在阿富汗把圣战战士称做匪帮,这对苏联人的事业毫无帮助。如今美国人要对付的,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不惜一切代价周旋到底的敌人。五角大楼似乎对自己的对手到底是谁并不十分清楚。

2003年7月21日,美国女兵林奇在华盛顿接受紫心勋章(新华社发)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世纪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两大教训:凡是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的国家都没有赢过。每一个对付外国占领的抵抗运动最终都获胜了。由此可见,伊拉克局势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军队虽然占领了伊拉克,但是近8个月之后那里的局势仍不平静。此时,世界上的一些媒体又开始不断追问战争该不该打,打这场战争的理由是否成立。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此时正好大显身手。

女兵在美军进攻伊拉克的战事中被封为英雄,事隔半年之后,真实的情况不断揭露出来,林奇本人也认为自己不是英雄。2003年11月9日,英国的《观察家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英国《观察家报》11月9日报道】今年4月,被伊拉克军队俘获的美国女兵杰茜卡·林奇在伊拉克一家医院获救,从此,一个金发碧眼的巾帼英雄的戏剧性故事就成了布什政府和美国大部分媒体所津津乐道的内容。

这个故事本周更是达到了白热化。林奇的自传出版,戏剧化的电视纪录片播出。她频频接受采访,并且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文章。

林奇已成了美国媒体用来吸引读者的工具,同时还是布什政府的工具,用这个伊拉克冲突期间的“好消息”,转移人们对日益上升的伤亡数字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她还成为一种象征,不过不是被魔鬼一般的敌国军队俘虏的漂亮的美国姑娘所展示的英雄主义的象征,而是标志着布什的“伊拉克自由行动”从一开始就陷入的那种混乱的象征。

林奇故事以讹传讹的特征上周达到了巅峰。她指责政府为了宣传而操纵她的故事,并称自己完全不是英雄;最早为她治疗的伊拉克医生,强烈反驳了她遭到强暴的说法。美国军方也受到麻木不仁和种族歧视的指责,原因是林奇得到了全额伤残补助,而她所在的那个当时遭到伏击的机修连中的其他人(包括被伊拉克人俘虏、受伤的黑人厨师肖莎娜·约翰逊)获得的补助只有林奇的13。

目前约翰逊的收入每月仅有500美元,而林奇的自传《我也是个兵》将为她挣得数百万美元。另外,一个电影协议还可以为她多挣几百万美元。

美国政府认定林奇是个英雄,尽管她从未发过一枪一弹,而是在她所在的连队遭敌军包围后跪在地上祈祷。她澄清外界所传,她被俘过程中曾开火抵抗,直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才就擒的说法。她说,她那位牺牲了的同事、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洛丽·皮斯特瓦参加了战斗。她说,“我不能掠人之美,抢这份功劳”。

林奇说,五角大楼添油加醋地渲染了搭救她的情形。她并不是像国防部官员今年4月份所报告的那样经过“一阵枪战”才获救的,美军是从救了她一命、当时已归顺美军的伊拉克医生那里接走她的。

林奇也没有像国防部所说的那样遭到强暴。伊拉克人穆罕默德·乌达·拉哈耶夫写了一本书,讲述了自己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林奇逃出牢笼。拉哈耶夫也因为这一功劳获得了美国国籍。现在,他的妻子说他受到约翰·怀恩影片的过度影响。

媒体批评家迈克尔·沃尔夫说:“林奇基本上是在说整件事是编造出来的,是个谎言。与此同时,媒体跟着把它渲染成一个精美的故事,使她成为一个英雄。就好像事件本身受到注意的程度,使她成了英雄。”

但这个故事可能已由于太过火爆而无法更正了。沃尔夫说:“她不能不成为一个明星。她说一切都是编造出来的,这样一个事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人们就认定她是个明星,这是唯一无可争议的事实。”

五角大楼像好莱坞拍《拯救大兵瑞恩》一样,在伊拉克战争中实地导演一出《拯救女兵林奇》。报道战争,记者无从避免各式各样精心策划的白宣传、黑宣传。要揭露由国家机器炮制的这些假事件,新闻业必须坚持怀疑精神与穷追到底的勇气。

以上,仅是从伊拉克战争海潮般地报道中攫取的几朵“浪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