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三要关注毕业反馈信息(第1页)

三要关注毕业反馈信息(第1页)

三、要关注毕业反馈信息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逐渐步入成年,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初步形成,这时的教育已经与小学和初中教育完全不同了。高中要有各校自己的培养目标。高中的培养目标依赖生源状况和期望提出,也要依据学校的传统、学校的文化制定。高中学校之间不会有相同的培养目标,因为,人才类型和种类、人的能力、技术、修养与品质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了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图6-2高中学校培养运行示意图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培养过程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无论学校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总是要毕业离开学校的。因此,学校应该自觉收集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过程,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就是学校的历史。某些学校不注重对毕业生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思,这样的学校也就没有任何信息证明其特色之处了。还有的学校仅仅总结学校做了什么,或者仅仅关注整理在任校长理念是什么,这都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的历史,更不能反映学校特色的全部。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必然性与偶然性。有的学校将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收集起来,将其中的重要人物说成是高中培养的,从而说明学校特色所在。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讨论,一是重要人物的那些骄人之处是不是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有内在关联;另一个是,重要人物数量有多少,仅仅是一个两个也不能说明是学校培养的结果。仅仅以某些大人物为依据说学校的特色很难令人信服。

参照系。学校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客观条件基本接近的情况下,A校做出了符合教育规律的业绩比B校突出,且持续了较长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称得起特色学校。如果某外国语学校自称外语成绩普遍较高是学校的特色,恰恰是把自己学校与非外国语学校相比较得出的结论,这样的比较是没有道理的。

一些重点示范性高中常把学生毕业升学率作为亮点,大肆宣扬,并且说成是学校的特色。这里的问题是,一方面参照系不科学,另一方面忽略了政策性给学校带来的生源优势这一重要变量。考试成绩与生源入学时的基础直接相关。在我们还没有普遍采用增值评价的情况下,这些优质示范性高中应该从其他角度宣传学校的特色才符合实际。

全员参与。学校特色应该惠及所有的学生。少数人参加的乐队和体育项目不能被宣传为学校特色。然而,学校将某类项目或者活动普遍在全校实施,那么学校的特色就出现了吗?也不是。所以,特色学校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志向基础上的群体意志体现。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平台。创办特色学校时,学生的成才永远是其终极目的。

举个例子,某市教委的主管干部坚持要为所有学校购买西洋乐器(从欧洲进口的风笛)说是只要全市每个学校都配备了风笛,全市所有学校特色就明显了。与会的专家讨论之后把这个申请拒绝了,反对的理由是,音乐器材应该由谁提出申请?音乐器材的存量怎么样?购置器材的类别为什么要全市一致?

校长理念不是学校特色。校长理念不能简单等于学校特色,更不能说成是特色学校。因为,校长是任期制,校长要经常换届,而特色学校是需要几代人连续建设的。校长对特色学校建设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校长要审时度势,研究学校所处的社区,研究学校生源,研究学校的历史,研究学校教职工团队,要找到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主题或者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确定的建设主题与特色方向要经得起推敲,能反映社区家长们的期望和师生们的共同心愿。

本土化与本地化。特色学校不一定非得提出标新立异的口号,也不是要寻找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有的时候,可以学习借鉴,甚至可以模仿再现他国的、外校的经验,但关键在于,任何学习借鉴都要本土化和本地化,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考虑学校的建设方向,不能生搬硬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