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中学校特色建设是一致的呼声
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开展的学生发展指导,迎合了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从这些学生们初中的基础成绩看,他们考上大学的概率很小,但是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健康,有一定特长,顺利步入社会,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理想也就达到了。
北大附中的“单元制”和“走班制”教学探索,仿照了芬兰的无年级化分组模式的优点,但是又满足了我国国家课程强调的步骤一致的规定要求。
清华大学附中对国外大学先修课程的研究十分深入,该校的国际部在实践中也非常成功。
上海甘泉外国语学校以“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为理念,学校处处展现了中国元素,成为国外学校了解中国教育的窗口;学校还让学生参与接待外宾,国际交往不再是学校行政人员忙碌的工作,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
上海交大附中与母体大学联手培养高中生,大学教授直接到高中上课,高中生在大学实验室做实验,探索了一种中国式的衔接模式。
上海市第八中学试办的“男生班”填补了我国很多教育实验的空白,当男儿的阳刚之气和霹雳作风再现于下一代身上时,几代人的期盼变为了现实。
上海格致中学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作出评价,创造了“学生五能评价雷达图”,校内学生社团活跃,走在了国家改革顶层设计之前。
综上所述,笔者在调研中看到的各校实验精彩纷呈,听到校长和教师们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美国著名学者古德莱得在其教育力作《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中指出,“如果我们的学校需要在传授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改进的话,那么它们更需要对自己在这个迅猛变革的社会中的作用有新的审思。”[15]这也是我们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时对学校理解的重要维度。
在国家级试验区之外,湖南省、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呼和浩特市、石家庄市等地区,也开展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甚至有些学校没等上级政府的部署,也自行开展了特色高中建设和多样化发展的实验。
山西省省教育厅和吉林省长春市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召开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座谈会和推进会。据报道,山西省太原综合高中、中阳一中、太原二十七中、阳泉玉泉中学等14所普通高中开始了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长春市教育局启动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项目,开展“星级特色学校”的评比、认定,命名表彰了27所高中为“三星级特色学校”,培育学校特色,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