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元成家 > 为自己制订一个有战略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第1页)

为自己制订一个有战略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第1页)

为自己制订一个有战略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小树立职业意识,趁早进行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平台,是一个青年人生选择并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生风云多变幻,人有旦夕祸与福。在这个意义上,人生能不能“设计”,确实还是个问题。但是,一个青年人,在长期战略瞻望的意义上,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作一个有弹性的、粗线条的、方向性的规划,看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在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为自己制订一个具有战略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操作要点大致是:在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最后形成一个明确但有弹性的“行动计划”。

要点一:青年人要早早树立职业意识,这对于我们中国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大家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传统上,缺乏西方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所谓“职业意识”。也许在我们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人一辈子追求的无外乎两件事,一个是“升官”,另一个是“发财”。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从小父母叮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要好好读书哦!将来长大谋个‘公家’的饭碗,你一辈子不受罪。”要么,就是在学校被老师有些“不着边际”地教导:“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个大科学家、大文学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争光!”

很少有家长或老师,从“成人”的基本需要出发,实实在在地培养孩子对他人需要的关心、对社会意义的好奇以及对职业价值的追寻探索,让他们逐渐了解工作的意义和社会职业的内在价值性,同时注意到自己的价值志向、能力和兴趣,并能兼顾社会和他人需要尝试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取向。这样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即使到了该“成人”的阶段,我们的青年人仍然茫然无知,没能建立起基本的职业意识,更不能清楚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就业机会、社会需求和未来职业前景,至于要求依据自己初步的职业定位将职业生涯目标具体化,做好就业准备,那就更谈不上了。

对于许多中国父母来说,当初成家的时候就是稀里糊涂的,往往是“先结婚后恋爱”;而中国孩子成人的时候,也往往是“先上岗后爱岗”、“先有个事干再慢慢培养起职业意识”。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的心是不是“天下最可怜的”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中国父母为孩子所操的心绝对是天下“最可怜的”。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老百姓的意识形态中,在许多家长看来,养孩子就是要让孩子上个好大学,似乎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从业就职、成家立业就都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

在十几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几乎从来没有与孩子认真讨论过未来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甚至高考完了报志愿的时候也主要以“在不落榜的情况下能上最好大学”为基本准则,至于选什么专业往往很随意甚至随机地在几天时间内匆匆敲定,所学专业是否与孩子兴趣、志向和职业理想(如果有的话)吻合也都不太当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在教育大众化到来之际,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诸如此类的问题,那真才叫怪事呢!

如果放眼世界,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大都很重视对少年儿童的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职业发展指导不是等上大学,而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相比之下,我们的父母、家长和老师为孩子所操的心实在有些“可怜”,我们的孩子“找不到工作”也情有可原甚至理所当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准备嘛!我们的家长们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致把所谓“素质教育”(其实是货真价实的“应试教育”)都提前到娘胎里去了,但孩子们的职业意识直到大学毕业还没能真正树立起来!

这就如同没等吹哨就提前跑开,但跑到最后却不知道往哪里跑,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比赛规则和要领跑,是同样荒唐可笑的作为。

在现代社会,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18~25岁这个年龄段是试探性地寻找工作、进入组织、步入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除了一部分正在上大学外,相当多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很多农村青年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就背着行李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游**多年,忙碌地奔走于各种劳动工厂之上。而那些仍然“幸福”地漫步在大学校园的“花前月下”,奔跑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的青年学子们,相当多地仍然做着“时代骄子”的美梦,也缺乏起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训练,一临毕业时往往还没有任何心理思想准备,等到被“就业难”凉水一头浇下去之后,这才突然“惊慌失措”起来。

万事开头难。因为在任何事情的“开头”,都须做好这样一件难以做到的难事,那就是:在没有实践机会和经验的情况下,要作出不犯战略方向性错误的决策。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现在要求你作出职业选择,作出有可能关系一生成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万事开头难”的尴尬情形就更是如此。

在此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项最为核心、最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做好职业生涯定位:怎么确定一个初步的、似乎较为适当的职业领域?如何先找到一个入门工作并进行试探性选择?对于从未正式踏入过社会的青年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艰辛和曲折的,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求职素质训练,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需要经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磨难。

要点二: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估,问:“我是谁?我将会是什么人?我应该成为什么人?”这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性难度的事情。

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问题是认识自我。一个人只有认清自我,才能摆脱过去、超越自我,确定将来要干些什么有“境界”、有“意义”的新鲜事情来。但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往往很难,因为这里天然存在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技术性障碍。这就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门花工夫进行学习修炼,系统地、有组织地“摆脱过去”,明确规定要摆脱的“老的和无意义的事物”是什么,迫使人们进行思考和行动,使新思想、新行动、新事物获取得以立足的机会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认识自我,并对自己作出客观切实的评估,回答“我是谁,我将会是什么人,我应该成为什么人”,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最为基础,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工作。

青年人要善于借助“物镜”来检视自我,更要善于通过“心镜”来自省吾身,要能够从生理体貌、心理情感、理性认识和社会角色等各个层面全面地评估自己。具体可借助心理测量学上各种测验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评估。圣人劝言说:如果你想征服世界,先要征服自己的心灵!自我评估就是从自身的内在情况出发,尽量客观地对个人的生理、个性、心理、价值观、志向、兴趣、爱好、特长、智力、学历、能力、情商、经验等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简单地说,就是要清楚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客观回答: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主观意向:我想要做什么?

——能力测验:我能够做什么?

在进行个性、兴趣和能力测量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关于职业生涯“自我认知”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对自己职业价值观的全面审视,对自己职业兴趣倾向以及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有系统的认识,并能够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随时反省自悟、总结经验教训,始终能够准确认清自我、把握自己,去争取人生成功。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知道自己最想从职业工作中获得什么,以及在职业生涯中最看重、任何时候也不愿放弃的是什么。关于工作的价值有内在和外在、长期与短期之别,青年人应该以内在的、需要长期固守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和依托,来确定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目标。你要好好想想清楚:为什么参加职业工作。主要是为了“挣钱谋生”、经济独立,还是主要为了追求某种生活方式,抑或是为了有成就感、权威感、荣耀感,将它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或者是将它作为实现自己某种基于“高尚梦想”的东西去追求,例如为了减轻人类苦难、弘扬真善美或幸福人生去投入一项可以称得上“伟大事业”的职业工作中?——所有这些问题,在你进行自我评估时,必须要通过“扪心自问”来给予正面回答。

其次,要正面系统检核你的职业志向,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对什么样的职业工作发自内心地充满热爱**和敬业精神。职业志向往往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需要三者耦合相关。你“喜欢”干什么,往往与你“擅长”干什么,以及他人、社会“需要”你干什么,是密切相关的。“喜欢”是靠内在自发的“兴趣”激发而来,但有很大弹性;“擅长”也许是一种天赋才能,但更多的是一种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而“需要”往往意味着你所干工作的社会价值,虽然是“外在的”但如果你能够“内在地”去认识它,那么就会引发出你本来就具有很大弹性和可塑性的职业“兴趣”与“能力”。因此,在检核自己的职业志向时,不能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后面我们要谈的职业需要机械割裂开来去分析,而应该辩证地将之联系起来、整合起来去认识,这样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真正心之所想的职业是什么。

再次,要在社会交往中从他人眼中认知自我,尽量全面真实地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往往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因此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借助心理学中常用的“橱窗分析法”,来认知和把握自我。我们可以将“自我”放在一个由自知—不自知与他知—非他知的二维坐标轴中去认识,由此组成四个象限(相当于四个“橱窗方格”)中的四种自我状态,即“公开我”、“隐私我”、“潜在我”和“背脊我”(见图4-3)。在进行自我剖析的时候,要一一检核自己的各个方面,重点是通过与别人真诚沟通,了解那些属于“背脊我”橱窗中的部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试探自己“潜在”的强力和弱点。

图4-3自我认知橱窗分析法

总之,自我认知本质上不是一种“学术探讨”,而是一种“生活体验”或“实践探索”,是存在“严重自然技术性障碍”、面临“极度社会复杂性困扰”的人生实践课题,唯有直面现实生活、投入到火热的职业生涯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体验、探索、反省和自悟,才能有结果并可望最终达到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不可知论”、经验主义,更要防止“书呆子”、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

要点三:进行职业环境因素分析,立足目前约束条件,努力摆脱过去、超越自我,问:“我必须做些什么新事情,什么时候做?”

一个人活在世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其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是一个自我“修身”、进行自我评估的问题,而且要考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研究分析职业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家庭出身、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三层基本环境因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