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元化成功 > 人生万花筒行行道道有出路(第2页)

人生万花筒行行道道有出路(第2页)

这里,我们专门看看两个从农村出来的当红80后明星之人生路径。

两个80后“土明星”的人生路径

在当今中国,说到王宝强和小沈阳,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两个当红明星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从农村出来的80后新星。

王宝强,1984年生于河北南和县农村。6岁时开始练习武术,8~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来到北京闯天下,在各个剧组当武行做群众演员。

16岁时,王宝强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让他一夜之间从武行变成金马奖最佳新人。王宝强凭《盲井》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四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以及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之后,参演多部影视剧,以其草根形象深受观众喜爱。2004年,参演冯小刚贺岁剧《天下无贼》,名声大噪,其朴实的个性和独特的幸运赢得很多人的关注。

2006年,王宝强主演30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成功地塑造了许三多这个角色,其自然的表演才能在这部剧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2008年春节,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唱《农民工之歌》。王宝强在《乡下住着咱爹妈》中唱道:“乡下住着咱爹妈,面朝黄土把汗水洒。一年一年,青丝变白发,日日夜夜还把我牵挂。”歌曲中搭配童声儿歌念白,与王宝强刚强、豪迈的声音形成对照,其草根、真挚、坦白、淳朴的情愫富有感染力,催人泪下。

2008年6月,推出自己的首部自传《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7月28日,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中国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及研讨会上,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布聘用王宝强担任“外来工艾滋病预防爱心大使”,并主演由顾长卫执导的“老乡帮老乡,预防艾滋病”健康行动公益广告,其生动幽默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09年,担任浙江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形象大使并拍摄公益广告。

小沈阳,真名叫沈鹤,1981年出生于辽宁铁岭农村贫困家庭,从小就是个“心思重得邪乎”的孩子,童年在物质匮乏中度过,七八岁就开始为下地干活的爸爸、妈妈、哥哥炒菜做饭。家里生活压力一直很大,小沈阳想早点挣钱养家,13岁小学毕业进了武术学校,没多久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少年时代的第一个梦破灭了。回到家里无事可做,嗓音条件天生就好的小沈阳就跟着妈妈到处唱二人转挣钱。

母亲本来就是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二人转艺人,可以说,小沈阳的二人转基因是从娘胎里带来的。1995年,爸爸揣着700元钱把15岁的小沈阳送到当年赵本山、潘长江所在的铁岭民间艺术团学艺。当时,乡下的人们衡量一个孩子“出息”的标准是考大学,再就是开汽车、学手艺等,而二人转这行则是“下九流”,父母是顶着很大压力送小沈阳学艺的。不过,小沈阳也争气,二人转学得是顺风顺水。但眼界一开,心就野了,他决定出团到吉林去,凭借着自己二人转的绝活,一个人出去闯天下。

2000年,小沈阳进入吉林林越艺术团。刚到那里的时候,是做开头码暖场的演出,但经常被人起哄甚至谩骂,可不久小沈阳就开始唱压轴戏了。2001年,参加第一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获得了铜奖,这个青年的瘦弱渺小形象瞬间变得高大威猛起来。19岁时和搭档沈春阳恋爱,2004年在吉林大婚。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小沈阳正式成为赵本山的弟子。从此,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广阔平台给了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年底,他参加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一鸣惊人,在与星光大道等代表队的PK中大获全胜,此次演出很快在网络上爆红,受到众多网友追捧。

2007年12月初次登陆央视舞台,在电视剧群英汇晚会中表演了《我要当明星》片段,获得满堂彩。2008年1月,有机会参加央视春晚的审查,送选节目《我要当明星》,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刀郎、刘德华、张雨生、阿杜、阿宝的演唱,震惊四座,但最后因与春晚主题不够相符,未能在大年夜与全国人民见面。2月20日再次应央视春晚导演邀请参加元宵晚会的录制,表演《我要当明星》,再次震惊四座,但在次日正式播放时因节目时间过长未播出,但小沈阳演出的视频在网络上火爆异常。后来,在《乡村爱情2》、《关东大先生》、《今日升堂》等电视剧中亦有精彩演出。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与师父赵本山、毕福剑、毛毛,搭档演出小品《不差钱》后,从此一路窜红,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总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再高明的文学或绘画大师也难以穷尽描述现实中五彩缤纷、无限多样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心路历程:职业认知的阶段性变化。

职业生涯作为一种生命历程或人生经历,其实是主观选择和客观路径双重因素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它由一系列客观性的人生事件、工作状态或生活情境所组成,例如考学专业选择、初次求职就业、工作调动或地域迁徙、职务晋升等;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心路历程,由工作志向确立或就业期望形成、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归属感增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塑造、事业追求及成就感提高等一系列主观感悟或价值体验所组成。一般来说,职业心路历程的发展演变是这样的:

——在童年时期(约12岁前),关于职业的认知主要是凭借兴趣和好奇心,或者凭感觉,朦胧地想象将来长大成人后“想干什么”;

——后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在少年和青年前期(12~18岁),逐渐感到自己将来“应该干什么”,先是很单纯地、非此即彼地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问题,而后发现该干的事情不是一样,太多了,且此彼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于是产生焦虑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到青年自立时期(18~35岁),逐渐从困惑中走出,建立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关联的,能够将自己内在能干且想干的事与社会外在要自己干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并能够采取达观的态度加以选择和区分,最终在实践探索中使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路径逐渐清晰起来;

——在职业生涯中后期(35岁以后),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感悟、总结、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逐渐建立起健康、成熟和稳定的职业心理与敬业精神。

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心路历程,即人们关于职业的自我认知,也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但总的来说,都是一个由浅层到深层、由朦胧到清晰、由内在到外在再回复到内在的循序渐进的心理变化过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