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元成家合理吗 > 人生万花筒行行道道有出路(第1页)

人生万花筒行行道道有出路(第1页)

人生万花筒,行行道道有出路

“职业锚”好似一种奇异吸引子,使人生呈现出万花筒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和心路历程。

“人生是个万花筒”。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大千世界的一条独特风景线。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发展虽然有规律可循,我们对人们的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路径和模式可以进行适当的理论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东西以指导人们的职业实践,但是千万不能将之机械教条化,而忘记了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法则,人类社会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样是多元化、多样化和千变万化的。

“职业锚”:人生的奇异吸引子。

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际上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在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领域,渐次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路径。随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演进,以自己的职业性向为基础的关于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职业动机和需要、职业特长与技能等与职业有关的自我判断会越来越清楚,这样就会最终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主线或主导价值取向。

所谓“职业锚”,即职业生涯主线或主导价值取向,也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原则性东西,是人们职业选择和发展所围绕的中心。职业锚是一个人内在锚定的职业取向,就如同一种物理学上的“奇异吸引子”,或者“罗盘针”,在其毕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起到矫正方向的作用,使职业生涯发展“万变不离其宗”,朝既定大目标、大方向迂回前进。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及70年代初,美国职业管理专家施恩教授基于对44位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研究院毕业生的长期追踪调查研究,经过对调查对象反应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他认为能涵盖所有职业类型的五种基本职业锚。其基本特征可以简要转述如下:

(1)技术职能型锚。这类人在职业选择和决策时,倾向于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技术或职能领域不断发展的职业,如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财务分析、营销系统等。虽然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也涉及一些管理职责,但他们从内心深处看不起或惧怕全面管理工作,职能性管理工作只是其所锚定的技能性职业的辅助手段或职业进步的阶梯,一旦在其职业生涯中抛锚于既定的技术或职能区域,他们就会抛弃公司而非在既定区域外谋求晋升。

(2)安全稳定型锚。还有部分人极为重视长期职业稳定和工作保障性,他们比较愿意从事的工作或职业一般是能提供丰厚的薪酬收入、体面的工作职位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保障,如组织能够提供有效的薪酬津贴方案、地缘上具有优越感和安全性、工作环境熟悉稳定、有良好的养老保险计划或能够终身雇用的职业等。安全稳定型职业锚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地理安全型和组织安全型两大类型。

(3)管理权威型锚。这些人往往具有成为管理者和获得权威的强烈动机,自信自己具备被提升到总经理职位上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及价值观,通向能承担较高职责、进行更全面管理的经理职位是他们的根本职业目标和追求。他们自以为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分析能力,即在信息不完全及不确定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能力,即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及控制他人,从而富有成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情感能力,即能够驾驭情感,能为人际情感危机所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或影响,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以及能使用权术而不感内疚或羞怯的能力。

(4)变革创新型锚。这类人大多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拥有把握自己命运、要求有自主权来施展自己特殊才干的创造或创新能力。他们一般具有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杰作的行为倾向,如一件以其姓名命名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笔反映他们商业成就的个人财富等。这种职业锚具体涉及的职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人成为某大城市中的城市住房购买商、修缮商和承租商,另一些人可能创办一家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还有的可能成为大学校长或风险投资家等。

(5)独立自主型锚。在选择职业时,一些青年人图谋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往往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精神冲动或内驱力所驱使,急切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公司、大机关中工作时受别人摆布、依赖别人的境况,力求在个人生活和工作诸方面都能独立自主。其中许多人同时还有着强烈的技术—职能导向,但他们却不像技术职能型职业锚的人那样,到某个组织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作为咨询专家独立工作,或是作为一家小企业的合伙人来从事技能性工作;而其他一些人则可能成为工商管理方面的教授、自由撰稿人或小型零售公司的所有者,如此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锚实际上只能由事后观察总结才能辨认,它其实是根据一个人所有职业性向、工作经历、兴趣爱好、关键事件等信息汇集而成的一种带规律性的职业生涯模式,以此告诉人们哪些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东西,以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参照。同时,施恩根据美国特定人群归纳出来的五种类型职业锚,也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情境,对于中国人的情况是否适合也是个问题。但是,他所采用的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人生轨迹:职业生涯的多元化路径。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随着其人生轨迹走势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性。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人自己不可掌控的,在一定程度上要“顺势而为”。有些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辈子勤奋努力、辛苦劳作,却一事无成;而有些人似乎是“命运的宠儿”,一生顺顺当当、悠闲自得,好事连连。但是,大多数时候,“造物主”是以取长补短的“公平”准则播撒万物的。由于人生的这种多样变幻性,现实中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路径也就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多样性。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是“别无选择”的,干部升迁往往是“听从组织安排”,一般职工常常是作为“革命螺丝钉”一辈子钉在一个单位或岗位上,一些有幸受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也大都是“一次分配定终身”,他们的工作人生经历,存在明显的人身依附性和平直单调性,甚至可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无论是城市里的还是乡下的年轻人,都有了自主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机会。但是,对于很多没有接受过良好技能培训或中高等教育训练的青年人来说,他们的职业选择机会和空间往往十分有限,其职业生涯轨迹大致是沿着一种很狭窄的低层职业通道曲折而平实地走到尽头的线条。

——对于城市里(原本就有城镇户口)的青年人,他们的职业生涯轨迹五花八门:一些下乡回城的“知青”,就如同梁晓声小说《年轮》中所描述的那些,命运虽然很悲惨,但也不得不根据“历史”所安排的“命运”艰辛地向前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干什么的都有,其职业生涯再现出传统城镇小市民谋生式的典型特征;一些当初没有下乡而留在城里的青年人,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如“接班”顶替父母工作等),在国有企业单位谋到了工作,后来由于企业改革而下岗,不得不在有限的职业空间中“自谋职业”,走上市场化职业生涯之路。

——对于我们农村青年来说,一些人很早辍学在家、无专业技能、仅有体力,有些人可能选择死守在家,在传统农村社区中过着单调的农业或非农业劳动生活(这很难称得上典型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大多数人即使出外谋生,但其典型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路径无非是:趁年轻时到城市的特定职业领域(如建筑施工、保安、家庭保姆、餐饮及相关生活服务)“打打工、挣点钱”,然后回乡成家过与其父辈差不多的日子,而个别人靠打工得来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回乡创业,也在中后期的职业生涯中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对于那些有一定头脑和技能的农民工来说,很多人抱着在城里生活下去的信念,往往不太有具体职业目标、游**式地随机选择能干的事情,“坚忍不拔”地在城市很“恶劣”但相对很“优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下去,走一条艰辛而漫长的“农转非”职业生涯之路。

在高等教育没有实现大众化的情况下,那些有幸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时代宠儿”、“天之骄子”的青年人,其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路径也比较清晰:大学毕业,作为“国家干部”,相当多的人被分配到国家机关从政,走的是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他们要么按部就班、兢兢业业,逐级按行政阶梯往上爬,到一定职位退休安享晚年;要么爬到一定级别,有了一定的权力和社会资本,这时由于改革大潮冲击市场机会多多,被一股浪打下海,另走一条“商海”职业通道;要么本来在机关干的就是“舞文弄墨”的智囊营生,官场走到一定级别再也不可能有什么向上发展空间了,就另谋出路,或到学术机构搞研究,或到大学教书,或者干脆就成一名游**于学术圈的“自由职业者”。

现如今,在网络数字化传媒推介下,一些文化娱乐界明星们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更是富有传奇色彩。一些年轻歌手、影星,往往一夜之间快速成名,紧接着红遍全国、誉满全球,后旋即退出演艺圈,结束其职业生涯;也有个别职业生命旺盛,有长久不衰者,也有迂回曲折退出演艺圈数年后再返回重续辉煌者。在国内,具有这样传奇生涯的当红影星,如王宝强和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等。他们的职业生涯走势呈“跑势”或“飞式”,人生“万花筒”及职业生涯多样性,在我们这些新人类、新新人类身上,变得异常奇妙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