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芭蕾舞欣赏 > 第十二讲 仙女们浪漫主义的梦幻回忆(第1页)

第十二讲 仙女们浪漫主义的梦幻回忆(第1页)

第十二讲仙女们——浪漫主义的“梦幻回忆”

音乐:费·肖邦

(F。)

编导:米·福金

(M。Fokine)

首演:1909年6月2日,巴黎

《仙女们》没有传统古典舞剧那样的故事情节,它只有用舞蹈和音乐描绘的密林深处的水池边,一群飘忽不停的空气精灵围绕着沉思默想的浪漫诗人跳舞的情景。

作品共八段:1。序曲;2。夜曲;3。圆舞曲;4。玛祖卡;5。玛祖卡;6。序曲;7。圆舞曲;8。圆舞曲。

一、一幕芭蕾

1。序曲。作品28第7号。原曲A调,现改为降A调,34拍,小行板,抒情而充满幻想。幕启。舞台上是夜晚的森林。阴暗的寺院废墟残留在舞台的右方,另一边是蓝白色月光映照着的树丛及林间小径。台的正中深处,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可以看见坟墓。整个舞台布景和灯光处理使人仿佛身临美妙清冷的“水底世界”。台中央的一男三女及站在他(她)们身后的群舞演员已摆好了构图优美的队形。

仙女们(1。序曲)

春天来了!(3。圆舞曲)

这是青年诗人和一群幻想中的轻盈的空气精灵——仙女。青年穿着黑色的紧身背心,双手各扶着A(芭蕾伶娜——舞后)、B(首席独舞演员)两仙女的腰部,第三位仙女C手撑着头横躺在青年跟前。两仙女的手搭在诗人的肩上,头依偎在他的胸前。女演员们均穿着塔里奥尼时代的白舞裙,裙子的下襟飘拂在膝盖与脚踝之间。她们头上系着小白花组成的发带,胸前也佩着小花(勿忘草),背上插着银光闪耀的小翅膀,显得超凡脱俗,一派“仙气”。

2。夜曲。作品32第2号,降A调,128拍,慢板,柔和的。

音乐开始,原来是小圆圈队形的仙女们一组组缓慢地做“脚尖碎步”动作向前移动。她们的双臂或交叉在胸前,或做“呼吸”似的起伏,犹如浮动的白云,又如滚滚的白浪,还会使人想起冬日之夜的月光下,风吹雪片向四处打旋的迷人场景。中段是A仙女和诗人及B仙女与众仙女交替舞蹈的场面;B仙女仿佛在向大家宣告:“春天即将到来!”

3。圆舞曲。作品70第1号。G调,34拍,快而活泼的。

B仙女(女首席独舞演员)的独舞。动作轻盈,情绪活跃——春天降临,她感到欢欣。

4。玛祖卡。作品33第2号。D调,34拍,快而活泼的。

A仙女(芭蕾伶娜)的独舞。在台上连续做跳跃(Chassé——追步、Graé——大跳)走横线,然后做脚尖碎步,绕群众演员穿行直至进场。

华丽圆舞曲(8。圆舞曲)

诗人与仙女(1。序曲)

5。玛祖卡。作品67第3号。C调,34拍,小快板。

青年诗人的独舞。舞姿潇洒、风度俊逸。其间还跳昂特勒夏(E)——演员跳到空中后,两脚做数次交叉,显示演员技术水准的舞步。

6。序曲。作品28第7号。原曲A调,现改为降A调,34拍,小行板,抒情而充满幻想的。

B仙女(女首席独舞演员)的独舞。非常纤细精美的动作,优雅的步法、自然的跳跃,还不时做出手贴耳朵倾听的舞姿——“春天来了!”已经听到了“她”悄悄走近时的“脚步声”。

7。圆舞曲。作品64第2号。升C小调,34拍,慢板,柔和的。

前面跳玛祖卡的A仙女(芭蕾伶娜)与青年诗人的双人舞。A仙女常做十分优美的阿拉贝斯克舞姿;诗人的动作则露出优柔的情态。舞蹈过程中,有一个瞬间是这样的:女演员被男舞伴举到空中几呈“睡躺”状,并做卡勃里奥尔(Cabriole,芭蕾术语,身体离地后,两脚碰击的动作)。她身上的白纱裙被自己的腿踢起,落地过程中,裙摆又随之轻轻飘浮——形象地画出了仙女在空气中游**的幻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