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创业基础ppt > 三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2页)

三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2页)

26岁的时候,杨澜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国际传媒专业。纵然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但这段生活给杨澜带来的收获要远远比磨难多。她的视野开阔了许多,更亲身接触到了许多成功的传媒人和先进的传媒理念。当时她利用业余时间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是杨澜第一次以独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实现了自己从最底层“垒砖头”的想法。40集的《杨澜视线》发行到国内52个省市电视台,杨澜借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才的过渡。

第三次选择:凤凰卫视主持人

1997年回国后,杨澜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当时,凤凰卫视中文台刚刚成立,杨澜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杨澜工作室》正式开播。

凤凰卫视的两年,在杨澜的职业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也同时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凤凰卫视,杨澜不只是主持人,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历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经费条件下,把节目尽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杨澜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也构成了杨澜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节目之后仍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会给杨澜带来一些具体的帮助之外,精神上的获益也不可忽视。同时,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嘉宾交流,也极大地丰富了她的信息量。两年后,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她拥有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多年的传媒工作经验,以及重量级的名人关系资源。

第四次选择:阳光卫视的当家人

1999年10月,杨澜辞去了凤凰卫视的工作并于2000年3月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准备打造一个“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

由电视界转向商界,对于这次转变,杨澜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简单地为了赚钱,还为了实现她过去不能实现的媒体理念。对传媒资源运用的驾轻就熟,使得她的阳光卫视一出生就有了许多优势。但杨澜创业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她立刻感觉到了压力。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杨澜将公司的成本锐减了差不多一半,并逐渐剥离了亏损严重的卫星电视与香港报纸出版业务,同时她还将自己的工资减了40%。

2001年夏,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又与四通合作成立“阳光四通”,开始进军网络业和IT业。这一切都给公司所有员工带来了信心。终于,“阳光文化”在2004年3月31日的2003财政年度中取得了盈利,摆脱了近两年的亏损。之后,“阳光文化”正式更名为“阳光体育”,杨澜同时宣布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电视节目的制作中。

选编自百度空间:http:hi。baidu。tqplyfbgsyqitemd93ac61e2ac30a5c2b3e227b。

分析:

(1)你认为,在杨澜身上,拥有哪些创业精神?

(2)杨澜曾有言:“一次幸运并不可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好运,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规划。”结合上述案例,你认为杨澜的成功哪些来自“幸运”,哪些来自“自我规划”?

(3)结合创业要素理论,分析杨澜是如何将这些要素积累起来的?

(4)请为你自己的人生做一份规划,并完成以下表格:

课外练习

1。思考和讨论:如果以你所在的学校师生为潜在消费者,校园内存在哪些较好的创业机会?

2。创业之前五问:

第一,能否简单描述你的创业构想?

第二,你是否了解你将要从事的行业?

第三,你将通过什么办法来了解你将要从事的行业?

第四,你能够确定自己愿意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吗?

第五,你在创业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储备?

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已经有了创业的思想准备。

见姜荣国编著:《创业导论: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14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以下情况哪些属于创业?分别处于创业的什么阶段?

(1)一位妇女喜欢为家庭聚会制作开胃食品,朋友们经常称赞她,告诉她这些食品有多么的美味。后来,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来制作和销售开胃食品。

(2)一位从事生物化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做出了能推动该领域前沿发展的重要发现。但是,他对识别该发现的实际用途没有兴趣,而且从未尝试那样做。

(3)在被从管理职位上“裁员”以后,一位中年人偶然发现了用特殊方法处理旧轮胎作为花园边饰(将不同种类植物分开的隔离物)的创意。

(4)一位退休军官想出一个创意:从政府那里购买淘汰的水陆两栖交通工具,并使用它们去建立一家专门从事偏远荒野旅游的公司。

(5)一个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开发出比目前市面上任何软件都要好得多的新软件,并寻求资金创建一家公司来开发和销售该产品。

见张玉利主编:《创业管理》(第2版),14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校园活动与创业

在大学校园内策划举办活动和创业本身有很多相似之处。活动组织者就像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而参加者就像接受服务的客户,活动本身就像商品或服务(活动名称就是商品或服务名称)。组织者(创业者)要用活动(商品或服务)成功地吸引参与者(客户)来参加(消费),就必须做到:之前先分析客户需求,识别和发现机会(参与者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然后组建团队(哪些人有能力且愿意参与组织)和整合资源(筹措活动经费、借场地等),而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活动经费需要向学院或学校申请,有时还需要整合校外的资源,比如企业赞助;校内好的场地在好的时间段往往很紧张,每个活动举办者都想申请),如何成功争取资源?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还要涉及团队管理(如何鼓舞团队士气,如果有组织者中间懈怠了想退出怎么办)、产品推广和促销(用什么方式进行校园宣传)、经费管理(经费收入支出)等,活动如果举办很成功(畅销),在同学中间形成了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好的品牌),下次再举办第二届时就很容易吸引同学参加。因此,策划和组织一个校园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微缩的创业的过程。

请参与组织一次校园活动,分享在组织活动中的感悟,并归纳提出运用学到的创业知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