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电视名牌栏目 > 知识与智力的竞技擂台(第2页)

知识与智力的竞技擂台(第2页)

小学时代——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之后,节目组在2014年10月23日推出“小学时代”。选手是小学生,选题都是小学1~6年级测验里出现的题目。从考题难度到求助方式上,“小学时代”都带给了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

世界名校之战——2015年节目组走遍18个国家的45所名校,邀请全世界的华人、名校的学子齐聚到《一站到底》这个舞台上。“世界名校之战”于2015年7月13日开始,选出全世界优秀的华人学子进行答题盛宴。

三、主要社会影响

2014年底,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在2014年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中,获得最佳益智类节目提名。虽然只是提名奖,但是对于《一站到底》节目组来讲,这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因为这是“《一站到底》开播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跟全亚洲所有优秀的电视节目进行同场竞技和比拼”。

从2012年3月2日到2015年10月19日,《一站到底》共制作播出250期。回顾以往,《一站到底》硕果累累,从“英雄联盟”到“小学时代”再到“世界名校之战”,《一站到底》给热爱益智答题的观众交出了一张成绩斐然的报告单。我们相信后面的时间里,《一站到底》会如自己的名字一样在益智答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但一站到底,还不断实现华丽转身。

总结一下,《一站到底》之所以会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很好的成效,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游戏规则创新。节目打破了十年前人气益智节目《开心辞典》那种普通百姓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而采用打擂台的形式让选手之间进行激烈对决。这种对规则的创新,更有“火药味”,选手间的互相对决比选手与电脑之间的对决更具可看性。

第二,答题模式创新。每一场挑战,从一对一的对抗到一对多的车轮战,结局始终充满悬念。小人物成就大英雄的奇迹随时发生。人和人的较量又让这个益智类的节目充满了故事性,引人入胜。

第三,主持人选创新。《一站到底》除了采用李好作为男主持外,还大胆采用李好的妻子郭晓敏作为女主持,使得这档节目拥有中国首个夫妻档主持阵容。这不仅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也为《一站到底》创造了一定的话题性。

第四,受众广泛。无论是参加节目的选手还是坐在家中看电视的受众,无论儿童还是老人,都可以成为《一站到底》的忠实粉丝。

四、阐述与评价

对《一站到底》这个节目,有喜欢、支持的,也有不喜欢的。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评论,不应该盲目跟风,而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评论:“江苏卫视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不益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观点呢?有人对此做出评论说,这种强调记忆,强调记忆五花八门的天文地理知识、娱乐八卦的节目对于知识工作者能力的提升完全没有价值。有人还认为,该节目对不具备判断力的学生和家长甚至产生了误导: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就是人才,就更有竞争力,这其实是个不小的误区。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们可以辩证地看:一种观点是,益智答题节目依托电视媒体的传播,本身带有一定的娱乐性。例如,节目中表现特异的嘉宾,选手的阐述以及选手之间的对话,包括节目中题目的设置,都要符合电视节目表现的要求。另一种观点是,现在大多数节目的目的并不是去提升观众的个人素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节目本身的商业价值。例如,《一站到底》对胜利者最后的回报就是丰厚的大奖,这就要求我们去探讨、去反思每一档节目诞生背后的背景。只有在深刻了解了它的背景后,我们才能知道一档电视节目的好坏,才能认识到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大小。否则,在对某个节目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种种评论都是空谈。

五、阅读延伸

[1]柯妍。《一站到底》:大众文化的持续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8)。

[2]黄艳。浅析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从《幸运52》到《一站到底》[J]。媒体时代,2012(9)。

[3]房远。《一站到底》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

[4]房远,张武琪。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9)。

[5]罗茜。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以《一站到底》为例[J]。新闻世界,2013(4)。

[6]杨一楠。从受众心理看《一站到底》的成功之处[J]。新闻世界,2013(8)。

[7]卢妍君。益智益民,精彩绽放——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特色及启示[J]。电影评介,2013(1)。

[8]安晓燕。《一站到底》:国内电视益智节目的新变化[J]。创作与评论,2013(4)。

[9]沈杏培。益智类节目的叙事机制与创新探析——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为例[J]。中国电视,2013(1)。

[10]王丹。浅谈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J]。新闻世界,2013(7)。

(吴竞韡,孙宜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