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视节目品牌市场细分 > 聚焦社会热点评说大众话题(第1页)

聚焦社会热点评说大众话题(第1页)

聚焦社会热点,评说大众话题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读解

《焦点访谈》是由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一档以舆论监督为重点与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节目口号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自1994年开播以来,节目受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访谈节目,多次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焦点访谈

节目类型: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访谈

现主持人:侯丰等

原主持人:白岩松、张泉灵、张羽等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

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

开播日期:1994年4月1日

首播时间:每日19:38(在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

重播时间:次日03:45、05:45(在新闻频道播出)

节目时长:17~18分钟

播出状态:播出中

由中央电视台于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访谈节目。

《焦点访谈》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20多年来,《焦点访谈》推出了一大批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记者和主持人,如水均益、翟树杰、张泉灵、张羽、王怀毅、侯丰等。《焦点访谈》节目组目前有工作人员80多人,由制片人、主持人、记者、策划和制作人员组成,分为策划组(负责节目的策划和协调)、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进行《焦点访谈》节目的日常采制和播出。

《焦点访谈》这一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并推动解决了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大量存在的问题。《焦点访谈》的许多报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每天有上千名观众通过打电话、写信、发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节目组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同时,此节目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档极具社会价值的电视节目,《焦点访谈》曾得到我国三任总理的题词和赠言。这是极为罕见的,足以看出节目的影响力。

作为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焦点访谈》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还有一以贯之的目标与原则。其一,节目目标:批评社会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针砭时弊,监督失范行为、腐败现象,保证广大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言论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其二,选题原则:反映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一特定社会现象上的意见交锋,凸显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其三,报道原则:坚持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防止负面报道造成混乱和不安的情绪。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1。节目创办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使得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新闻传媒体制已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于是新的新闻传播样式应运而生。《焦点访谈》这档节目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产生并脱颖而出的。

首先,在中央政府对地方刚性指挥减弱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需要大众传媒作为监督渠道,及时完善不同侧面的反馈,及时弥补工作中的漏洞。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主要通过两个刚性任务的达标来实现。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中央向地方要硬的指标和速度;二是在政治上,中央要求地方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样的要求,往往使地方在上报中央政府的材料中报喜不报忧,随意夸大成绩,对问题避而不谈。这种情况下,《焦点访谈》的出现正好切合了中央政府希望大众传媒发挥监督功能的需求。

其次,民意和中央政府之间需要无衰减交流和传递。《焦点访谈》的出现,犹如多了一条上下及时沟通的渠道,正好满足了民众的需求。

最后,监督批评类节目《焦点访谈》的出现,也是大众传媒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媒体与信息的不断扩展和交流,中国民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地被拓宽。媒体要发展,要提高公信力,就必须实事求是地正视问题,不片面夸大优点、掩盖缺点,遵循客观、真实、全面地传播信息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焦点访谈》节目得以诞生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重要动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