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社会影响
《非常了得》自开播以来,曾获得卫视节目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成绩,这证明了这档全新节目宣传、策划及制作方面的成功。随着《非常了得》的持续播出,这档节目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一些主持界、模特圈的明星纷纷报名想一试拳脚,这无疑成为宣传和造势的最好契机,使节目的知名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自然,《非常了得》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肯定,有人评论说它实现了国内益智类节目形式的突破与创新。首先,实现了节目内人人互动。《开心辞典》早期的竞猜环节是简单的人机互动,由电脑出题并给出正确答案,节目造成的紧张情节仅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开心辞典》中,王小丫说出那句“确定吗”之后,出现了人机人互动,即选手在场内,节目组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远程连接一位场外人士出题,由选手进行竞猜回答。《非常了得》实现的是人人互动,即出题人与选手在场内面对面展开竞猜。其次,是受众的参与性。通常收看《非常了得》,能满足现代受众的娱乐诉求和参与心理。参赛选手不一定是明星级人物,普通观众也可以通过报名方式参与进来。最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同时和选手一起判断嘉宾描述的真与假,情绪会同选手一样起落。参与其中的紧张感,保障了受众的参与度。
但是,随着节目的持续热播,所有节目面临的共同难题,即视觉疲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一定时间后节目收视率相对滑落。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为了保证节目的视觉效果,《非常了得》做了几期专场,比如“90后”专场,模特大赛冠军专场。在掀起一波波小**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些参加节目的选手看起来就像节目组找的“托儿”,其中很多都是长得漂亮的女生,有些出题者的表述也很容易辨别真假。这样节目就很难不受到观众的质疑——节目组是否在作秀。
四、阐述与评价
《非常了得》的主旨是“辨人识事”,节目中的出题者有时候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时候只是复述导演组编好的故事,参赛选手通过他们的描述来辨别真假。在这个过程中,只靠孟非和郭德纲两人耍嘴皮子来搞活现场气氛,一些非常离谱的假身份更是让观众很容易看出来。有些观众认为节目形式过于简单化,预言这档节目很可能红不了多久。基于对这一节目的关注,我们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首先,节目内容有些过于浅显化。节目形式只是节目的“形”,更重要的“神”是节目的内容,“神”与“形”的统一才是优秀电视节目经久不衰的秘诀。此节目的内容,有时让观众觉得过于简单,是因为节目组所出的题目太简单,没有太大的难度,让选手和观众很容易就猜对。《开心辞典》的节目形式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节目中涉及的题目的难度和深度却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开心辞典》是一档集趣味、益智、知识、紧张、惊险、幽默于一体的有奖问答节目。
其次,《非常了得》重蹈了《缘来非诚勿扰》的覆辙。为了追求节目视觉效果,参赛的选手大都是美女帅哥。这其实让观众很容易就看出来是节目组找来的“托儿”,只是为了作秀。电视节目没有做到真正的大众化,那么观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
最后,节目有模仿的痕迹。《非常了得》在节目形式、舞台设计等方面虽有突破与创新,但也有模仿、雷同倾向。有网友评论说:“节目在形式上有《我猜我猜我猜猜》和《开心辞典》的影子,出场方式以及整个氛围又与《缘来非诚勿扰》类似。”益智类节目的生命力在于节目的更新与改进,《非常了得》也只有不断发掘新的亮点,才能保持受众的新鲜感,延长节目的青春期。在电视娱乐化的时代,提高节目质量,做好节目内容才是最为关键的,切不可只注重形式化,而忽视了节目新鲜度的保持。
五、阅读延伸
[1]马佳明。浅析江苏卫视新形态益智类节目《非常了得》[J]。新西部,2011(30)。
[2]王玉。非常了得:中国真人秀益智类节目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2(4)。
[3]马冲。新生代益智类节目《非常了得》传播特点探析[J]。新闻知识,2012(9)。
[4]万晶晶。《非常了得》的节目模式创新[J]。青年记者,2012(21)。
[5]陈宏坤。《非常了得》技巧了得[J]。视听界,2011(5)。
[6]张梦雅。益智节目内容与形式的设置——以《非常了得》为例[J]。现代视听,2012(5)。
[7]方宁兰。一场关于身份辨认的娱乐消遣——浅析江苏卫视益智答题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J]。声屏世界,2011(12)。
[8]侯晓岚。《非常了得》的营销策略分析[J]。青年记者,2012(2)。
[9]郝点菊,张慧卿。《非常了得》节目分析[J]。当代电视,2013(6)。
[10]王桃。析真人秀节目的创意——以《非常了得》为例[J]。大众文艺,2013(23)。
(陆柳冰,孙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