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央视名牌节目 > 百姓舞台星光灿烂(第1页)

百姓舞台星光灿烂(第1页)

百姓舞台,星光灿烂

——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读解

《星光大道》自2004年开播以来,在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风云变幻的十余年间常青至今,其昂然的生命力与节目自身适时而变的形态特色密切相关。它以“没有门槛、没有距离、没有限制的大众栏目”为宣传口号,开播以来始终坚持“百姓舞台”的基本宗旨,坚持零门槛、零距离以及大众参与性、娱乐性的节目定位,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主要来自节目对社会文化风向与大众心理的敏锐觉察与精确把握。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星光大道

节目类型:综艺、选秀、真人秀

现任主持人:朱军、尼格买提

主要嘉宾:师胜杰、梁宏达、于文华等

节目导演:葛延枰

制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

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

首播时间:周六20:02

重播时间:次周五19:30

节目时长:97分钟

播出状态:播出中

《星光大道》是由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10月9日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时长97分钟。节目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分为周赛、月赛、年赛三个晋级阶段。周赛共分为四个版块,依次为“闪亮登场”“才艺大比拼”“家乡美”“超越梦想”。周赛每次由五名(组)选手参赛,每一个版块淘汰一名(组)选手,最终决选出一名(组)周冠军。在月赛中,三名(组)周冠军与两名(组)挑战者(在周赛中落选的选手)进行角逐,最终产生一名(组)月冠军。年赛共分为七场,十名(组)月冠军和十五名(组)挑战者通过角逐,最后诞生一名年度总冠军。《星光大道》以“没有门槛、没有距离、没有限制的大众栏目”为宣传口号,自开播以来始终坚持“百姓舞台”的基本宗旨,坚持零门槛、零距离以及大众参与性、娱乐性的节目定位,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

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化指向是《星光大道》的魅力所在。大众化同时也代表了当代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总体倾向。我们认为,《星光大道》的节目魅力与生命力主要来自于节目之于社会文化风向与大众心理的敏锐觉察与精确把握。

相比传统综艺类节目,《星光大道》的最大突破即在于将传统的以明星为主体的综艺“秀”转换成了以普通百姓为表演主体的“大众真人秀”,顺应了自2000年以来的社会文化大众化转型趋向。“不分年龄、不分唱法、不分职业,只要你热爱音乐,擅长表演,就可以登上《星光大道》为您铺就的舞台。”“踏上星光大道,平凡的你也能星光四射!”《星光大道》作为一档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综艺节目,自我解构了观众视野下央视始终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言人与艺术权威者的形象,重塑了与民同乐、平近亲和的形象。无论是下岗女工、军人、学生、农民工,抑或古稀老人、四岁孩童,《星光大道》都曾成为他们短暂圆梦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节目表现主体的大众化,《星光大道》的大众化倾向同时体现在节目的具体形式上。例如,以“家乡美”环节为代表的节目环节的设置,体现了节目之于普通百姓选手表演内容的“原生态”的强调与保护。从明星秀到百姓秀,《星光大道》不仅领衔了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大众化转型趋向,以普通百姓为表现主体的相对陌生化的节目形态,同时也唤起了民众之于节目的关注与参与热度,赢得了普通观众心理上的认同。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央视制片人汪文斌在谈到克隆国外节目的方式问题时曾说:“克隆国外节目形态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把国外的模式和中国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是第一层次的,这样的克隆或模仿的嫌疑会比较重一点。第二种还是国外的东西,但我一定要把它的外形给去掉,拿它这个模式里面的精髓的东西,跟我的内容进行多重组合,这才是真正的高超!”[1]《星光大道》的克隆或模仿的方式则属于后者。相比于西方真人秀节目,《星光大道》的不同之处或说改造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封闭的游戏规则,弱化了西方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纪实性,祛除了节目中较为敏感的窥探、猎奇性内容。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于2004年1月出品的真人秀节目《学徒》(TheApprentice)为例,节目多采用外景拍摄,节目规则较为简单,强调纪实性,除选手之间除节目游戏规则内的对抗之外,他们私生活中的互斗角力也是节目喜于捕捉、渲染的重要内容。西方真人秀节目之于观众“窥视欲”的刻意迎合与满足,与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心理相辅相成。而在受“礼教”传统熏染的中国,“发乎情而止于礼”“非礼勿视”等礼义信条构筑了国民的深层集体心理。《星光大道》之于真人秀节目模式的这一改造,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节目之于国民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引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