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著名电视栏目有哪些 > 请说出你的故事(第2页)

请说出你的故事(第2页)

对于《鲁豫有约》这档历经十多年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论文、评论文章已经很多,作为硕士、博士选题的也不少,评论赞扬与批评的都有。我们在此也简略谈几点看法。

1。节目成功之处

(1)主持人具有个人魅力与主持艺术。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标识、品牌特征与代言人。主持人必须具备智慧和文化人格,即个人魅力。陈鲁豫就是一个有着这样特质的主持人。她原是凤凰卫视的主播,后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主持过《音乐无限》《凤凰早班车》《VIP会客室》等电视栏目。她具有良好的镜头感、机智幽默的气质和自如的谈吐。在做节目时,鲁豫就像邻家女孩一样出现在嘉宾和观众面前,并能以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去认真倾听嘉宾的话语,又可适时发问,感动时真情洒泪,该笑时爽朗大笑。鲁豫总是面带微笑的稍微前倾着身子,保持着一副与好友聊天的姿势,而在发问和总结时又表现得坦率而理性,其发问虽然犀利但并不尖刻。她以深深的“人情味”成功塑造了一种亲和的形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鲁豫有约》以陈鲁豫的名字命名,无疑为这档栏目增添了不少名气和人气。同时,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节目,既有个性特点又能给观众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2)话题选择得当,嘉宾富有故事。对于有品位的电视谈话节目来讲,话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话题的选择通常大致框定谈话的主题与主要内容。《鲁豫有约》早期栏目宣传语是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节目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考查《鲁豫有约》长期以来的被访嘉宾,可以总结出其谈论话题的六种类别:1。失意英雄;2。边缘另类人群;3。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4。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普通人;5。当下的热点新闻人物;6。文化名人和演艺界的明星。节目正是要通过展示这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丰富精彩的人生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动观众,启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人生经验。”[4]与不同类别话题密切相关,同等重要的是被访嘉宾的选择。对《鲁豫有约》而言,被访嘉宾如是名人固然很好,但选择被访嘉宾更重要的依据是,被访嘉宾必须是有故事的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故事的本质与好坏比受访者的知名度更为重要。主持人通过与典型人物的谈话,挖掘出动人的故事,给观众以人性的启发,分享人生经验。正如节目口号所宣扬的“说出你的故事”,在主持人的循循善诱下,故事以谈话的形式叙述出来,传达出受访者经历的人与事,还原真情实感。《鲁豫有约》不断地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就好像提供了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的平台。

(3)营造民主和平等的话语氛围,显现个性化的人文视角。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与嘉宾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度,谈话过程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在两者的对话场中产生更多的是民主的氛围,呈现的形式如同朋友间的闲聊,看似随意的话题却能紧紧围绕人物故事的核心,使节目进程层层剥笋,传达出真情实感来感染观众。节目同时显现出个性化的人文关怀精神。所谓人文关怀精神,其核心就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鲁豫有约》中的人文关怀不仅表现在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上,更加表现在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绝望者在困境中重燃希望上。《鲁豫有约》能够受到观众的追捧并拥有较长生命力的秘诀也正在于节目对人的尊重与重视,及其表现出的浓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2。节目不足之处

对于《鲁豫有约》,人们的批评较多集中于节目的二次改版之后。《鲁豫有约》作为有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电视访谈节目,其魅力不仅仅是嘉宾的独特故事、主持人个人魅力与谈话,实际上还包括节目各个环节间所营造的文化意蕴和氛围。但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改版后的节目中已经有所弱化,在众多的时尚热点中湮没不彰。作为一个品牌,《鲁豫有约》与其他谈话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题材内容上的历史感、形式上的记录性和精致的后期制作。节目改版后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形式、独特的风格以及被观众和业界认可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却被大众对谈话节目的娱乐性、访谈人物的时尚性以及故事话题的戏剧性要求所取代。这种盲目地、刻意地将一档高端节目拉到接近大众、迎合大众的层面上来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使节目失去了自己最可宝贵的味道和作为一个品牌的风格与特质,将一档独特的节目普通化了。此外,主持人发型、衣着的常规形象引起审美疲劳,情景设置程式缺乏较大变化,无意义的话轮对接导致节目缺乏内涵等,也是观众非议与批评的落点。

改版后《鲁豫有约》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已经成为节目潜在的硬伤。虽然《鲁豫有约》的影响力和收视率使得这些不足和缺憾一时还没有构成致命性的硬伤,但是长此以往,其在众多思想贫乏、人物雷同的选题中必然会日益丧失节目制作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失去自身的独特追求和文化品味。透过《鲁豫有约》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到一档优秀谈话节目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作为一档拥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节目,在保留原有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一定是需要创新与改版的。遗憾的是,《鲁豫有约》的改版稀释了节目原有的精华,不经意间放大了节目原来的隐患。《鲁豫有约》的改版历程是对当下泛滥的各类同质化谈话节目,甚至是对所有类型老牌节目的一次警醒。品牌节目在改革中,需要创新的并非仅仅是节目的包装及外壳,即对市场和收视率的利益追逐,更需要的是秉持节目原有宗旨,创作更多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积极提升节目自身的精神内涵,否则最终恐怕将会得不偿失。

五、阅读延伸

[1]余丽霞。凤凰卫视名栏《鲁豫有约》解析[J]。文教资料,2007(7)。

[2]彭柳,周楠。柔性的控制积极的响应——从会话话轮看《鲁豫有约》的访谈特点[J]。东南传播,2008(5)。

[3]韩玉。以《鲁豫有约》为例看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策略[J]。东南传播,2009(1)。

[4]王熙,周星宇。《鲁豫有约》,人文精神与市场压力下的价值选择[J]。传媒观察,2008(5)。

[5]吴闻莺。回眸沧桑,说出你的故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访谈特色[J]。新闻与写作,2004(2)。

[6]黄爱,陈娟。人物访谈节目同人访谈的同质化现象——以《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1)。

[7]朱晶。《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J]。理论与创作,2011(1)。

[8]包丹。浅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功秘诀——以《鲁豫有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

[9]孙璐璐。浅析《鲁豫有约》[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0]黄佳。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7。

[11]韩琼。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鲁豫有约》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2。

(吴竞韡,孙宜君)

[1]朱晶。《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J]。理论与创作,2011(1):82-84。

[2]孙璐璐。浅析《鲁豫有约》[D]。苏州:苏州大学,2009。

[3]同上。

[4]余丽霞。凤凰卫视名栏《鲁豫有约》解析[J]。文教资料,2007(7):160-16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