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读解
《锵锵三人行》是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与传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一起围绕每日新闻事件或热门话题进行的各抒己见的谈话节目。节目中的谈话并非属于正襟危坐追寻根源与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聊天风格。节目以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集于一身为目的。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秉承大众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地剖析话题,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锵锵三人行
节目类型:时事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人:窦文涛
主要嘉宾:许子东、梁文道
播出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
在线播放平台:凤凰网、爱奇艺
制作单位:凤凰卫视
开播日期:1998年4月1日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3:0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5:00
播出状态:播出中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于1998年4月创办的一档时事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节目名字中的“锵锵”二字出自“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指凤凰的叫声;“三人行”则源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锵锵三人行”是指主持人与嘉宾在各抒己见中营造的一种自由而思辨的言语沟通环境。“所谓时事评论类谈话节目是指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近期的社会热点为谈话主题,以传播者之间或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交流谈话为节目形式,实现介绍新闻背景、分析新闻事件、预测社会趋势、反映公众意见等功能的专栏节目。”[1]
《锵锵三人行》由凤凰卫视名嘴窦文涛主持,每期节目邀请两位嘉宾,涉及学术、影视、体育、新闻等多个领域,经常做客的嘉宾有梁文道、徐子东、马家辉等。每期节目都以最近的新闻事件或热门话题为焦点,带有明显的新闻特征和浓厚的时事评论色彩。话题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时事政治到娱乐八卦,再到法律案件等,可谓雅俗共赏。每期节目中,主持人首先抛出谈话主题,然后和两位嘉宾各抒己见,或旁征博引或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三人并不追求意见统一,也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其他人。
《锵锵三人行》采用的是“圆桌式”的聊天谈话方式,整个演播室里就只有一位主持人、两位嘉宾、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虽然节目带有强烈的新闻性,但是主持人和嘉宾用轻松愉悦的聊天方式来探讨话题,而没有以十分严肃的态度来对事件进行评论。节目从头到尾都是三个人的互动交流,抛弃了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每个人各抒己见,平等沟通。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宛如三友闲聚,企求回归即兴聊天本色,坦诚相见,大胆言论。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关注时事资讯,传递百姓话语,交流各自观点,呈现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可见,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谈属于“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聊天风格。节目十多年来秉承大众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于1954年播出的《今夜》,这档节目令美国开始引领整个世界的电视谈话节目潮流。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涌现大量娱乐类脱口秀节目,《家庭派对》《麦克·瓦莱斯访谈》等节目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间谈话节目在女性观众中逐渐受到青睐,节目内容多以日常生活为主。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各类谈话节目都基本发展成熟。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都已出现,选题也不再不温不火而是变得尖锐起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电视节目里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放眼中国,上海东方电视台于1993年推出的《东方直播室》打响了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枪。199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实话实说》,在全国反响十分强烈。之后,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视野内,如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对话》等。电视谈话类节目一直到现在都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锵锵三人行》于1998年4月1日正式开播。之前与吴小莉一起主持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的窦文涛,被选为《锵锵三人行》主持人。曹景行回忆说,节目播出前只做了一次样片,并没有太多的准备,因为这个节目要营造的就是老朋友聊天式的气氛。在节目还没有正式定型前,讨论的大多是新闻话题,但是采用一种轻松的谈话方式。节目刚开始还很严肃,经常讨论重大话题,如谈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下台等事件,后来就加入了很多软性的话题。
《锵锵三人行》中的谈话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足是主持人,其他两足是嘉宾。十多年来,嘉宾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当中最为观众所熟悉的是许子东和梁文道。很多临时发挥的即兴话题都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聊出世态百相。
当然,节目中的核心人物还是窦文涛。曾经担任节目主编的邹倚天认为,《锵锵三人行》其实和《实话实说》一样,也是一场面向观众的谈话,但道具和形式可能是最简单的:三把椅子、三个人,围着一张只放三个杯子的圆桌讨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没有热线电话,没有现场观众,真正能指望的只有镜头中的三张嘴。这种简易模式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又能真正形成聊天的效果;问题是宝都押到了主持人身上。邹倚天说:“比如‘矿难’出来之后,我们知道这个话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希望通过它体现主持人和嘉宾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定要真诚。通常我们都能达到效果,但有时候遇到嘉宾陷在一个问题里出不来,就需要窦文涛把嘉宾的思维揪回来。在这种节目形式当中,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一个好的主持人。”窦文涛不在的时候,节目组曾经找过陈鲁豫和梁文道来代班,播出后反响一般。掏出来的东西多了,节目的个人气质也就被固化了。邹倚天也承认这一点:“这是他原创的节目,风格特别适合他的气质和个性,所以后来有电视台模仿,但都超不过‘锵锵’。”
像《锵锵三人行》这样具有鲜明主持人烙印的节目,在美国是以《奥普拉脱口秀》和《大卫·莱特曼的深夜秀》为代表。许子东认为,美国的大牌节目和《锵锵三人行》比起来,也显得很有形式上的局限。“美国的谈话节目都不是三个人的,要么是两个人,要么是一个圆桌,很多人。欧洲也一样。美国的电视工业这么强大,他们一定什么形式都尝试过,偏偏这种形式没有出来。这种形式能在中文电视圈流行,说明电视文化虽然是普世的,但是它毕竟有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在里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