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电子书 > 第五节 动物小说(第3页)

第五节 动物小说(第3页)

只有以“动物之眼”来观察审视其他动物,才能理解动物的优胜劣汰所蕴含的生存智慧,才能理解动物的家庭伦理。动物的生死观、价值观远比人们所想的要丰富得多。

无论是“人看动物”还是“动物看人”“动物间的互看”,说到底都是人在“看”,只是在不同的提法下,动物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话语权,人类也借此对自身进行观照。通过对动物的认识,人不断扩展和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当人们以自知之心回望动物时,就会发现动物和人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畏惧死亡。在地球家园里,人类只是一根与其他生物共振的弦。

五、中外重要动物小说作家作品概观

中国儿童文学对动物形象的塑造兴盛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纵观八九十年代以来动物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物主要是披着动物外衣的人。此时的作品所确立的是动物形象的象征本体,承载的是现实人世与文明秩序的道德训诫。这类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占了绝对优势,如宗璞的《鲁鲁》、李传锋的《退役军犬》、朱奎的《丹顶鹤》和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等。

第二阶段,动物形象取得了“主体”地位。动物的爱恨情仇和错综复杂的“兽际”关系成为描写的重点,如沈石溪的《狼王梦》《母狼》《残狼灰满》等以及方敏的“生命状态系列”等。

第三阶段,动物仍是描写的主体,但作家开始将重点转向对动物的“科学考察”。此时的作品以观察者的视角,运用“动物生态学、行为学”的知识来展现故事内容,如沈石溪的《鸟奴》等。

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均有其典型的动物形象,如鲁鲁、巴萨查、白莎、紫岚、灰满、白眉儿等。这些动物形象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形象画廊。除了动物小说,刘先平的大自然探险小说如《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等,用文学和科学这两面镜子反映出来的动物形象也丰富了儿童小说中的动物形象。

国外的动物小说最早产生于19世纪,涌现了大批动物小说作家,如加拿大的西顿、美国的杰克·伦敦、日本的椋鸠十、苏联的特罗耶波利斯基和英国的吉卜林等。

加·特罗耶波利斯基,苏联作家,1905年生于沃罗涅日州的一个神甫家庭,于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白比姆黑耳朵》是其动物小说的代表作。作家用充满深情的、散文般的语言,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比姆有着纯种赛特猎狗的体态,毛色却已经无法辨认。它只有一只耳朵和一条腿是黑的(这正是“白比姆黑耳朵”这一名字的由来),但这并不妨碍比姆成为一条聪明、机灵的狗。它甚至能理解主人的痛苦与悲伤并为其分忧解愁。它的主人伊万·伊万内奇是位孤独的退休老人,比姆是老人忠实的朋友。后来,主人病痛发作,不得已只好将比姆托付给邻居,自己到莫斯科住院治疗。为了寻找主人,比姆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历尽千辛万苦,多次死里逃生。然而,就在主人得知其下落,急忙赶去营救时,比姆却怀着对主人的深深思念,撞死在了检疫站的囚车里。伊万·伊万内奇满怀悲愤地把它埋葬在他们常去打猎的森林里,鸣枪四声,寄托对忠实的朋友——比姆的深深悼念。

吉卜林(1865—1936),作家和诗人,英国短篇小说大师,1865年生于印度孟买。吉卜林一生出版过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和故事集,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回忆录等。他的儿童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像、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丛林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狼孩莫格里及其他动物的有趣故事。莫格里还是个婴儿时落入狼穴,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他有很多朋友,如忠诚的狼兄弟、憨厚的老熊巴卢、足智多谋的黑豹巴希拉……它们教给他丛林动物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

埃里克·奈特(1897—1943),生于英格兰,少年时代移居美国,婚后定居宾夕法尼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军队服役时阵亡。他的作品很少,但仅此《灵犬莱西》就足以让他在动物小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灵犬莱西》是关于狗的全球性经典小说之一,问世六十多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牧羊犬莱西像时钟一样,总会准时到学校去等小主人。主人失业后,把它卖给公爵,它三次逃回,三次被旧主人送走。最后,公爵带它到千里之外的苏格兰,莱西禁不住对原主人的思念,逃脱并展开了一段漫长而危险的回家之旅。这本书忠实地呈现了牧羊犬的特性,也表达出多样的人性。作者在描述书中人物时,不论是老实沉默的狗主人山姆·格罗夫或表面唠叨、实际却心软的格罗夫太太,或他们初懂世事的孩子乔以及莱西在旅途上所遇到的残暴的捕狗人、好心的女孩、善良的老夫妇等,都十分写实,就像是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人一般。

思考题

1。从推介篇目中选择一篇儿童故事,谈谈儿童故事的讲述艺术和方法。

2。试述“少年小说”和“成长小说”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动物小说?动物小说有哪些美学特征?

[1]宋耀良:《艺术家生命向力》,38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2]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卷),16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同上书,807页。

[4]同上书,810页。

[5]同上书,811页。

[6]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主潮》,353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7]申丹:《视角》,载《外国文学》,2004(3)。

[8][荷兰]米克·巴尔:《叙述学》,1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英]约翰·伯格:《看》,13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沈石溪:《一只猎雕的遭遇》,49页、50页,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1997。

[11][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134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