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pdf > 第三节 文学与舞台 儿童戏剧(第2页)

第三节 文学与舞台 儿童戏剧(第2页)

儿童戏剧由于观众对象的特殊性,其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往往比戏剧的其他样式更为强烈。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剧的音乐和舞蹈的成分比较多,有时还包括杂技、魔术等一般戏剧样式中很少采用的艺术成分。

《马兰花》在1979年的演出中,在保留以前剧情框架的基础上,主要加重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突出戏剧作为“视听艺术”的特点,增强了场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原来《马兰花》鹿妈妈讲故事的序幕,变成了一个猫爪四布、猫影蹿腾的场面,伴以黑猫形象的主体音乐,渲染一种神秘、阴森、恐怖又紧张的气氛,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攫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整部戏几乎很少有角色呆立不动的“对白”,而是边说边演、连唱带跳地推进情节,尽可能将戏剧内容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另一场戏中,马兰花走遍山堑沟壑,寻找小兰,问月月不语,问水水呜咽。小兰与马郎各自翻卷在不同的漩涡中,咫尺之间却相会受阻。这时,剧作没有一句台词,但那份忧郁、那份焦灼、那份深厚的情感,那种浓郁的童话音乐味,却被富有表现力的形体语言传达出来了。

儿童戏剧不仅采用歌舞形式来增强感染力,还经常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和演出的童话剧《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包括《百灵鸟之歌》《龟兔赛跑》《猴子的屁股》、《狐狸吃老牛》四个小戏。该剧在表现形式上,不仅加重了音乐、舞蹈的成分,还吸取了戏曲、滑稽戏乃至杂技、魔术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狐狸吃老牛》中的狐狸,当它离间两只老牛的诡计得逞,眼看就能饱餐一顿时,有一段精彩的舞蹈。这段舞蹈,借鉴了戏曲中**旦的动作程式,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油滑、狡黠和得意忘形,使小观众感受到了人物丑恶的心理活动。

儿童剧是一种舞台艺术。舞台景观构建起剧中人物存在的环境。所有的技术都以剧中人物为主,配合导演与演员的需要,使戏剧表现上有更完美的诠释与搭配。舞台的景观一般都要求自然地融入剧情发展之中,以增强戏剧的感染力,构造起特定的戏剧幻觉。

舞台景观包括的项目很多,如布景、灯光、道具、化装、音乐和舞蹈等。布景主要是显示戏剧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与情景,也可以显示出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心理倾向等情况;灯光提供必要的照明,创造情境的气氛,增强戏剧的幻觉效果;道具是指演出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枪剑、拐杖、灯笼、雕像等;剧装是演员扮演剧中的角色所穿戴的衣装和饰品、鞋帽等物;化装则是指演员的装扮;音乐与舞蹈则能使演员塑造出更丰富,更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情景与气氛的营造。儿童剧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共同营造出一种非日常化的美的艺术幻境,让小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

(六)演出过程中的观众参与性

观众参与是儿童剧的独特特征。儿童天性喜欢模仿,喜欢体验他人的处境、行为和感受。在儿童剧的演出过程中,儿童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富有情趣的艺术幻境中,对剧中角色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切身的感受。应该说,在儿童剧演出中,无论是否有现场台上台下的互动,小观众的内心世界都会产生与演员的互动。

在剧场中,观众参与一般采用简答的方式进行,也有请观众到舞台上作简单的表演,以达到口头与肢体表现上的目的。观众参与到剧中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角色扮演

在演出告一段落时,一位观众取代戏剧中的某一角色,承担事件或情节的扮演;另一位演员则配合参与者,做即兴表演至某一个段落为止。

2。角色互换

观众在角色扮演过后,进行角色互换,再做即兴的扮演。这样,参与者可从不同的角色立场去体验不同的观点与情绪。

3。替身

从剧中人物的立场或者角色出发,观众假设自己为当事者本人,来替某一角色说出剧情中未说出的话。

4。询问或回答

由演员向观众发问或由观众向演员提出问题、征询意见、告知内心感受、表达立场或态度。

5。模仿扮演

请观众数人,就剧中某一段落或情况做出即兴模仿扮演,以考验观众的观察、记忆、组织与反应能力。

观众参与在剧场中,尤其是儿童剧是非常常见的。布莱恩·威(BrianWay)在儿童青少年剧场的演出中特别强调观众参与是一种自然现象。他说:“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所有的剧场,不论任何年龄层或者任何一种观众,都需要依靠观众的参与。因为从主要的剧场经验中得知,观众皆有不等比例的智能、情绪与精神上的参与感存在于主要的活动之中。尽管观众参与的情况可能与原作者、演员或导演的预期不同,但观众却从心智、情绪或精神上的参与中得到了某种收获。”[1]

在童话剧《魔山》的结局部分,当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熊要返回家园时,剧场就是整个地球。在各个观众区,由观众拿拼板拼起自己的区域,动物们就这样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并且走向自己的故乡,走向欢腾的观众席。观众的参与,使舞台的空间得到了极大地扩展。

二、儿童戏剧的种类

儿童戏剧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按照儿童戏剧的艺术形式划分,可以分为话剧、戏曲、歌舞剧、木偶剧、皮影戏、课本剧等;按容量和场次划分,可以分为多幕剧、场景剧和独幕剧三种;按题材划分,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童话剧、民间故事剧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戏剧种类,包括儿童话剧、儿童戏曲、儿童歌舞剧和木偶剧。

(一)儿童话剧

儿童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呈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戏剧形式,如集体创作的《报童》、刘厚明的《小雁齐飞》、任德耀的《宋庆龄和孩子们》等。

(二)儿童戏曲

儿童戏曲是运用戏曲的曲调、唱腔,通过剧中人物的道白和歌唱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儿童剧,大多以儿童或动植物为主角,如甫剧《岳云》、闽剧《红色少年》、京剧《赖宁》等。

(三)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主要以唱词、舞蹈动作和音乐曲调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因此它必须使歌唱、舞蹈、音乐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使其具有强烈的诗的感染力。一般来说,儿童歌舞剧要突出音乐性、动作性和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剧本中,或以歌唱为主,或歌舞并重,或配以诗歌朗诵和旁白等,表现方式可多种多样,如黎锦辉的《小画家》、乔羽的《果园姐妹》、赖俊熙《春天是谁画的》等。

(四)木偶剧

木偶剧是专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这类剧本需要对木偶造型、操纵方式、配乐等作专门说明。木偶剧短小而精悍,人物对白简单明了,线索单纯清晰,剧情紧张明快。演出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说白并配以音乐。由于本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因此,就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不同的形式,如老舍的《宝船》、王珏的《天鹅湖》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